APP下载

安徽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6-15翟艳

科技资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人才培养

翟艳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俨然成为高校竞争的有力手段。安徽是科教大省,理应承担起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任。而安徽民办高校则更要借助这一发展趋势,充分考虑本省以及自身实际,积极迎接挑战,探索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为区域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民办高校办学国际化   人才培养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a)-0000-00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Anhui Provinve

ZHAI Yan

(Anhu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Hefei,Anhui Province,23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obviously become a powerful means of competiti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hui is a big provinc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should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While Anhui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ore take advantage of this trend, based on fully considering the reality of the province and themselves to actively meet the challenges and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obj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or talents training, constantly enhance the running level and quality of school and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regi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 run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s-cultivating; Strategic research

近年來,安徽省民办高校在国际化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有益探索,包括中外合作办学、科研学术合作以及校际交流等。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不足,如国际化办学模式单一化、师资结构国际化欠缺等问题,亟须调整和制定相应的对策。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基于新冠疫情所做出的应对政策,为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方针,主动与世界各国打开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1]。因此,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的民办高等教育应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借鉴国际先进科研文化、办学形式,优秀文化成果,从而提升育人质量与办学水准,最终实现本土教育跨越式发展。

1安徽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现状

安徽现有民办高校31所,其中本科15所,专科16所,部分高校根据合作项目的要求设置国际化课程,聘请外教担任外语课程的教学工作,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合作院校为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交流学习。以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合作两种模式为主。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是教育部审批的本科起点和教育厅审批的专科起点的合作项目。部分学校设置专门机构,如国际交流处,负责国际交流合作,开设中德国际班、中澳国际班等。如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国际工商学院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项目,具体课程包括商科通识课程与国际语言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宽口径商科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使毕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校际交流合作模式,主要是以中外两校的现有学生为依托开展的交流合作。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学校开展合作院校的交流项目和海外实习。交流项目即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外交流学习,如组织学生赴马耳他、莫斯科和西班牙进行学期或学年交流;海外实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毕业实习由国内企业搬到国外优质企业实习,优异者甚至可以直接签订就业合同,如WAT项目、赴日实习等。

2安徽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高校国际交流是双向的过程,而安徽民办高校更多地停留在“走出去”,即学生间的交流,而“引进来”包括师资、科研、国际学生等方面比较欠缺。依据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2](见表1),可以看出安徽民办高校的国际化正处于起步阶段。

2.1国际化教育发展理念有所偏差

很多民办高校简单地把教育国际化等同于高校之间的联合办学,一方面,安徽民办高校的联合办学主要是“2+2”或“3+1”等项目,办学模式大体一致,未突出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比较重视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职业技能或应用型学校定位的需求。事实上,教育国际化应不限于专业所涉及的产业领域内容,即学生未来的就业(职场)环境要求,如政治经济、国际形势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部分民办高校通过聘请外籍教师或联合培养等方式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忽视学生实际需求,过分重视教育环境的设计和包装[3]。同时,部分高校未能深刻理解和深度挖掘教育国际化内涵,仅仅认为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访学,而这些方式只是流于形式,最终使得安徽民办高校国际化教育得不到长期发展和推广。

2.2国际化战略规划缺乏系统性

部分安徽民办高校虽提出国际化办学理念,基于国家政策制订校级国际化事业發展规划,但这些规划仅仅停留在理念和设计层面,缺乏政策的支持和措施的实施。另外,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国际化发展方面实战经验不足,从而不能围绕学生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过程中做出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仅仅是把学生送到国外高校就读,从而呈现受教育资源和质量等方面的战略规划问题。在师资方面国际化意识较强,在政策上鼓励教师出国(境)学习交流,这是推动师资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际化意识。但随着本土和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民办高校虽然制定相应的计划或政策,但缺乏搭建“走出去”平台和效果的保障措施,导致师资体系的国际化视野和格局较小。再者,有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份PPT走天下,缺乏了解和掌握世界学术发展前沿、先进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主动意识。

2.3国际化资金保障缺乏

教育事业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更不用说高校的国际化教育事业。而安徽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校自筹,几乎无财政拨款,而运营一所大学各方面的费用开支较大。尤其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民办高校的每年教育经费投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学校自筹,社会捐款极少,校友捐款更少。另外,安徽高校合作的国外院校中,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有限,教育经费上的投入能力不足,有时会出现由于受对方学校资金不足等现实条件的限制,我方外派留学生时还需要我方承担部分资金的现象,反而反过来压缩我方的办学资金。与此同时,经过调研大部分学生家庭,尤其是疫情以来,无法提供充足的经济和强大的心理支持[4]。因此,资金投入缺少保障,是当前安徽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又一障碍。

2.4师资及学生结构的国际化较低

目前安徽民办高校外籍教师除安徽外国语学院的数量达10人以上,其余不足10人,甚至有的学校为零,占教师比例小,而且这些外教通常以语言类为主,专业类教师更少。而疫情以来,招聘外教的难度加大,如招聘渠道窄、办理签证难等问题。但近些年来留学归国人员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有所提升。

安徽民办高校中只有2所学校取得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目前新华学院有开展留学生教育,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等国家。基本上还停留在部分学生出国留学阶段,受经济条件、理念、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出国学习交流的学生比例整体不高,甚至不足1%。

2.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较少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5]。根据教育部涉外监管网的相关数据,获得国家或省级审批的合作项目目前只有3个(见表2),部分民办高校主要以校际交流为主。目前还没有一所民办高校到境外开展合作办学。

2.6科研国际化欠缺

安徽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科研起步晚,办学经验沉淀少。再加上科研经费有限,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较薄弱和不足,那么开展国际化科研能力则更缺乏。同时,政府的一些国际化科研项目和支持政策主要针对公办院校,民办高校无法参与其中,从而难以从中获益。

3安徽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树立科学的国际化发展理念

首先,高校国际化内涵要深刻正确理解,有些民办高校误认为国际化就是学生层面的国际化,是“走出去”的国际化,但实际上还包括教师层面的国际化和“引进来”的国际化;其次,先进的国际文化教育理念要深刻领悟学习,优化民办高校专业设置和办学环境[6]。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学生就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考量,为学生提供技能学习机会,从而真正实现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的国际化发展;最后,国际化发展不是某一个职能部门或某一个二级学院的事,而是全校每个人的事。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学院的最高领导者要起到引领作用,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要形成合力,将国际化发展理念传达给每个教职员工,激励他们多渠道、多形式和全方位开展和推进国际化工作。

3.2确保国际化经费投入

国际化经费投入不足会制约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以人才培养国际化为例,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品学兼优的学生即使想要参加出国项目但也很难获得机会,若是有奖学金的支持,出国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同样来华留学生也会考虑能否获得奖学金,若是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则会吸引优质海外留学生,更不用说开展国际化科研项目或举办国际化学术会议等。因此,安徽民办高校下一步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具体如下:一是要积极了解国家、安徽省、所在地级市支持民办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努力争取政府补贴;二是加大校企合作,有条件的民办院校可以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从而为企业和市场“量身定做”专业人才,而企业则可以通过赞助的方式补贴国际交流与教学的部分成本,满足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所需的部分资金,达成双赢的局面。

3.3优化师资结构国际化

推动高校国际化发展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师资结构的国际化。师资结构国际化有助于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对教育教学会产生直接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师资结构国际化主要分为3个教师群体:有海外学位背景的教师、有海外研究或国外机构就职背景的教师、外籍教师。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高校评估和扩招博士,安徽民办高校也加大引进博士的力度,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海外就读博士学位,博士化率有所提升。以三联学院为例,近两三年来,每年选派10~15名教师海外读博;外籍教师方面,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目前外籍教师的数量居安徽民办高校之首,同时每年也在平稳增加。最终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建立一支国际化人才队伍推动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

3.4推进全方位、多类型的合作项目

民办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校际学历项目是依据两校合作协议,以2+2或3+1等模式通过学分互换方式让国内学生获得双学位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中外教育机构通过专业与课程等方面的合作,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办学项目;而交换生项目是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互相交换到合作院校学习(语言、专业课程),从而让学生获得国外教育经历,拓宽国际视野。

民办高校在推进合作项目不能只考虑经济收益,要从多方面考量,如中外方学科设置是否相符合、是否满足市场就业需求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多渠道、全方面推进适合民办高校的合作项目。与此同时,民办高校要积极稳妥开展来华留学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吸引国际学生的课程体系,从而提升民办高校区域乃至国际影响力。

3.5提升学术科研国际化能力

科研是高校教师除教学以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的国际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提高科研能力。首先,利用合作院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国外研究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弥补民办高校科研薄弱,提高科研质量。其次,通过“引进来”海外优秀人才,让他们深层次地参与本土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中去,给与基于教学或研究项目的针对性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主动地融入国际化的科研环境,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7]。通过频繁的交流与学习,发现并找到提升学术水平的路径。

4结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办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制定切实有效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与此同时,要清晰地认识到民办高校的国际化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工作开展中不能简单、盲目、一刀切,要结合本省和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理性地开展国际化的实践活动,最终实现学校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6-04-29).http://www.gov.cn/home/2016-04/29/content5069311.htm.

[2]    农春仕.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2):47-52.

[3]    孙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5(1):5-8.

[4]    万晴瑶,杜鹃.财经院校本科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路径探索——基于保险专业全英语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J/OL].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1-9[2021-11-08].https://doi.org/10.13230/j.cnki.jrsh.20210927.001.

[5]    赵彦志,梁秋莎,耿云哲.高校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基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普通学院的比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1(5):39-48.

[6]    陳婷婷.“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本科教育国际化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1(3):10-11.

[7]    Yan ZHANG,Biao CHEN.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 Higher Education——Case Analysis Based on 30 Graduate Students Attending Academic Conferences Abroad[C]//Advanced Science and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Proceedings of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Social Science(ERMISS 2019).Advanced Science and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2019:5.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人才培养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政务微信的借势发展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