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振兴乡村的新农人再多些
2022-06-15姬建民
姬建民
乡村振兴使广袤大地魅力无限,正在吸引着有志青年奔向她的怀抱。
就说生于1984年自称新农人的王超吧。他从河北省晋州市职教中心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到晋州市农村老家,从只种植玉米、小麦两种作物,到现在种植草莓、火龙果、樱桃、西瓜、葡萄、西红柿等近百种瓜果蔬菜,经营的金农果蔬农业合作社已达500亩的规模,还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了周边2000余农户共同致富,成为一名大有作为的新农人。
新农人王超的人生抉择与作为令人耳目一新,堪称乡村振兴画卷中绚丽的一笔。
新农人有志向。平心而论,由于社会发展与条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农村还是相对贫困落后。但王超正确确定自己的人生定位,不留城市回农村,决心当好一名建设乡村的新农人,并以风生水起的兴农事业注释了全新的人生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勉励的,“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为人都有做出一番业绩的理想。然而在选择上却各有不同。有的奔着当大官、发大财而去,有的为了名车豪宅、生活奢华而忙碌。王超则回到家乡,决心为改变农村的后进面貌而奋斗。不消说,他的人生目标是与祖国需要绑定在一起的,因为他信奉的是农村兴则国家兴,农村强才国家强。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换言之,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只有顺应并融入祖国发展的蓝图,才是最有出息的人生,亦是纵使平凡也辉煌的人生。可喜的是,近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面貌发生巨变,像王超这样有知识、懂技术又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新农人”陆续回到农村创业,已为新农村建设带来创新发展的新鲜活力。
新农人有本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正所谓说事容易做事难。不必讳言,真的一落户乡村,就会面临着难以避免的摔打、挫折和考验,无论是生活关、创业关,还是人力关、资金關,都会接踵而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在隆冬季节,王超管理的果蔬大棚里一派色彩斑斓:水红的火龙果、翠绿的西瓜、绛紫的百香果……但其中不知蕴含着他多少次的探索、失败、再探索。我们可从他的大棚里安装的各类传感器、终端设备和摄像头,通过手机APP进行视频监控,随时查看温室环境,也可从远程调控大棚卷帘、调节温湿度的“动动手指,遥控种菜”的场景中,领略到王超为实现大棚精细化管理,运用物联网技术指导生产销售的那种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懈追求,以及实现传统农业升级换代的伟大梦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超在志向的激励下努力适应乡村环境与生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创业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农村,以青春之力投身乡村振兴。这种理想、本领与担当,理应成为那些不忘根、不忘本、心系家乡的有志青年的高标。
新农人有韧劲。“不下苦功夫,哪有幸福来。”乡村振兴既是宏伟蓝图,更是实践伟业。说到底,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王超不畏艰辛、坚忍不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创业风雨中跌倒了爬起来再走,在辛勤劳作中抹一把汗水再干,在已遇的挫折中甩掉哀伤再做,由此才砥砺了他在困难面前不倒下,在考验面前不退缩,在关键时刻不畏惧,真正领悟到奋斗才是幸福的真谛。可赞的是,他还通过制作物联网智慧管理流程图,简化管理程序,通过集中学习和培训,手把手教会合作社中那些年岁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成员掌握物联网操作要领,培养出一批“懂农村、懂农业、懂农民”的骨干人才。诚如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已成为青年施展才干、成就人生的广阔天地,也化作有志青年砥砺意志品质的生动课堂。
乡村振兴正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此情此势,唯愿像王超这样的新农人多些再多些,真正做到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乡村振兴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4FF57D59-332B-42D3-89F7-A2125441C9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