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探析

2022-06-15庄得宝魏颖卓

学理论·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

庄得宝  魏颖卓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文化自信和其他文化自信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它不仅仅停留在文化自信的心理层面,而是包含了价值自信、实践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的整体自信。当前研究习近平文化自信概念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更加优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价值自信;实践自信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6-0004-0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古往今来,任何国家的发展和任何民族的振兴,都是以文化的繁荣兴盛为支撑的。现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到了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和严峻形势。对外,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围堵和科技打压,国际形势越发严峻。对内,我们要解决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更加复杂,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文化自信”的特质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新时代中华民族未来的繁荣和发展,要想文化自信就必须真正理解文化的本质和内容。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看,文化大体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那就是所想、所说和所做。所想指的是人的理想和人所秉承的价值观,所说指的就是指导人类实践的理论和思想,所做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活动,包括精神文明实践和物质文明实践。精神文明实践指向创新,物质文明实践指向物质财富的创造。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秉承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中华民族具体实践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具体实践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社会实践。那么,新时代的文化就是“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新时代文化自信就是指中华民族内在地认同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的一切优秀文化,肯定自身优秀文化的价值,坚信自身优秀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在其引领下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首先,新时代文化自信不是非理性和盲目的自信,而是理性的自信。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无数的文化,既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但是不是所有文化,都可以和新时代文化自信联系在一起,文化自信所涵盖的文化必然是优秀和进步的文化,那些落后文化非但不能和新时代文化自信联系在一起,而且是新时代必须摒弃的文化。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对于涵盖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明确界定和指向,那就是:“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这就直接指明了文化自信所涵盖的是大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革命文化的自信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这三种文化是党和人民经过无数实践得来的最优秀的文化结晶,正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三重文化自信推动着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事实上,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所指向的三种文化恰恰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并结合本民族优秀文化所创造的最适合我们中华民族发展、最大众、最先进的文化。

其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3]。新时代文化自信不是自我中心主义的文化自信,自我中心主义的文化自信往往强调人类主体意识上的文化自信,过度迷信自身文化,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往往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自身文化是主体,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是客体,以主人的心态去看待其他外来文化,最终必然会陷入到文化孤立的旋涡中。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方面,更强调的是主体间性的文化自信,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不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平等的思想。我们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同时,非但不排斥和否认外来优秀的文化而且更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对待那些优秀外来文化,只要它们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为我们所用,我们都会把它们同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并融合在我们自身的文化体系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国家有界限,但是人类文化没有界限,我们在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更鼓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民族最优秀文化的魅力和特色,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新时代文化自信更是体现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自信。新时代多种文化的不断涌入和交汇,使得整个世界联系越发紧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3],面对当前世界所遭遇的各种挑战和发展问题,各国人民应该“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我们坚信我们能用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上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解决当今世界所遇到的问题,与世界人民一起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設和谐美丽的新世界。“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3],从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到如今“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输出与合作,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事实上,中华民族一直在努力推动整个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从古至今也一直为整个世界的发展贡献着自身的文化力量。D235FCEE-10F8-49E2-8790-9A8E5165FDD8

二、“文化自信”中的价值自信

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也必须认识到文化自信中所包含的价值自信。价值,从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上讲,是指客体满足主体的需求程度,表示的是客体的属性或功能与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属于哲学范畴里的概念。精神文化中的价值是指世界、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等的理想状态,属于“应当”范畴。对于一种文化的自信首先是对文化中承诺的理想价值的正当性的确认。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么新时代文化自信内含的价值自信就是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承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本身的正当性和真理性。另一方面,新时代文化自信所内含的价值自信也包含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正当性和真理性。“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地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3]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奋斗,而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遵守和弘扬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真正实现。

首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那段中华民族悲惨的历史中,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华民族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不断前行,把一个落后和贫穷的中国建成了一个先进和富裕的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领域的发展已经领先于世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取得各个阶段的胜利,并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那是因为党所制定的目标本身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

其次,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所指向的价值和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的普世价值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的普世价值强调的是个人,个人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所在,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利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会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成全自己,他人只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和利益的工具。这种普世价值表面看起来好像平等、自由和以人为本,但是其内在却是对人的价值的极度蔑视,人人都可以把他人当作实现自己价值和利益的工具,人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工具。反观我们新时代文化自信所体现的价值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这种价值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和真理性。中国共产党自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可以牺牲一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更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指向的人民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民而且包括全世界人民,因为我们坚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4],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经常无私帮助别的国家和民族,秉持开放精神,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最后,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同时也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自身价值的自信。对于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自身价值而言,它们是建立在对新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和科学认识基础上的认识,新时代文化自信所指向的三种文化不是凭空想象出的文化,而是经过历史检验和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了的最适合我们中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最优秀和最有价值的文化。对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极其有价值的,极大地推动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一直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于革命文化来说,它在中华民族近代发展史上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意义。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开始走向衰败,中华民族受到帝国主义列强、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正是我们坚持了“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2],并且充分发挥了革命文化的最大价值,才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说,我们从新中国成立的一穷二白到现在我们昂首阔步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文化。这三种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对于推动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发挥了其最大价值,并将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其价值。而且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一体又彼此独立,各自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化自信”中的实践自信

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更是包含着实践自信。自信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只是表明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或信心,但有了自信并不一定能够成功,成功的结果必然包含着外在的具体实践过程。新时代文化自信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自信,更不是仅仅停留在民族、国家和人民对文化内在认同的心理层面的自信,而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价值的具体实践过程的自信。如果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活动仅仅是心理层面的认同和坚守,而沒有付诸外在具体的实践活动,或者说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放弃实践,那么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与此同时,任何具体的社会实践都包括实践思维方式、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环境所面临的各种外部关系。新时代文化自信所指向的实践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实践活动,而是新时代文化具体实践的思维方式、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外部关系的实践活动,不但面向过去和现在,更是指向未来。D235FCEE-10F8-49E2-8790-9A8E5165FDD8

首先,对于实践的思维方式来说,新时代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思维方式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科学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以人民为中心等具体的思想路线,其本身就具有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正当性和真理性。其次,对于实践的主体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就是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奋斗发展史可以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华优秀儿女战胜了无数困难和险阻,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新时代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必然会带领着中华民族继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再次,对于实践的客体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客体就是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最后,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外部关系而言,虽然说新时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外部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变,但是我们也已找到了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着我们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1]。与此同时,我们党在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目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我们党和人民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两个目标的实现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实现过程必然充满各种困难和险阻。新时代我们国家面临的国际形势会更加严峻和复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在交汇中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但是只要我们有了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指引,坚定实践自信,哪怕这个实践过程无比艰难,党也必然能够带领人民克服一切困难和险阻,实现新时代这两个阶段目标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文化自信”中的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

新時代的文化自信也是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层面,同时也包含着文化的现实表现方式。中国特色的道路、制度和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现实社会的具体表现,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现实支撑。相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而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正是文化自信促使着全体中华儿女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深化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和自觉,从而在根本上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核心价值观,进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更加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促进整个世界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说到底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和理论的自信绝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经过实践验证过的科学和真理性的总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让我们党和人民认识到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符合我们国家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新时代我们坚持的理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新时代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科学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光辉,指导着中国人民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我们同样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4]

其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是党领导人民践行文化自信的结果,如果没有对文化自信的坚守,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伟大转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新时代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新时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我们既要解决好改革开放以来所遗留的矛盾和问题,又要不断向前稳步发展,我们不但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还要继续创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新时代“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1],只要党和人民坚定并践行习近平同志的文化自信思想,我们就能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就赋予文化自信新的内涵。百年探索史、奋斗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文化自信内涵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内涵密不可分,牵一发而动全身,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和目标所向。之所以要坚定文化自信不动摇,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能够使中国理论更具理性、中国道路更具规律性、中国制度更具保障性。

五、结语

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包含着文化自信、价值自信、实践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这四个层面的自信,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有机统一于新时代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1],从而创造出更加璀璨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事业和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收稿日期:2022-03-05

基金项目:2021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重要论述研究”(21KSE325)

作者简介:庄得宝,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魏颖卓,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235FCEE-10F8-49E2-8790-9A8E5165FDD8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新时代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