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15韩永红邓祥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中药学证书中医药

韩永红 邓祥敏

[摘           要]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现代化的中医药人才,是国家对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兄弟院校中药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帮助兄弟院校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1+X”证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016-03

探索“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重要的改革部署,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速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满足现代中药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现代学徒制是将古代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优点与当下职业学校集体教育优势加以结合,通过学校教师、企业师傅联手,强化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学习模式。

一、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与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特殊时期,中药所彰显出来的独特优势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要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孙春兰副总理表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改革院校和师承教育,挖掘民间方药,建设药材基地,强化质量监管。

因此,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在遵循传统医药人才师承培养和中药现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守正创新,培养能够胜任中药材培育、中药调剂、中药学服务、中药质量控制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中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规范、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其包括职业理想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其中,职业理想信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职业知识技能是成为合格从业者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人个体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尊重同事等综合素质。

职业理想信念可以随着环境变化进行调整,职业知识技能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得到提升,職业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慎独、内省等方式有意识地加以锻炼养成。因此,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能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胜任产业链、专业链和岗位群所应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能遵纪守法、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乐观向上,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

(三)目前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在“健康中国”战略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承载着集治病救人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任务。当下大家都在探索中药学专业在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相融合的人才,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中医药传统特色不明显,现代创新又显不足的尴尬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改革方案不到位、不深入,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等问题。

二、“1+X”证书制度

“1+X”证书是将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与校外(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是把学生的学校毕业证书与其所获得的受到行业企业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实行“1+X”证书制度是推进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举措,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其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X”证书制度的顶层设计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产业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所需的技能人才的重要特征,是落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和树立大国工匠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与企业实际需求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学校通过岗证融合建立将以行业企业为主导建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引入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可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不断满足行企需求,培养产业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增加就业创业渠道与能力。二是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评价的积极性。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开拓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从而推进“三教”改革的深入开展,引导院校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培养高质量人才。三是探索构建技能人才晋升通道。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可加速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立,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三、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现有主要人才培养模式59156049-A679-405E-BDDA-9DA9837ADFE6

目前,国内中药学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沿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等模式,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契合当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趋势,已形成一套兼顾学校教学规律和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校、企、生在人才培养主体认识、校企运行机制、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

中药学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宏观层面、学校中观层面和专业微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因“求大求全”而导致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专业层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2.产教融合

由于在人才培养主体认识、校企运行机制不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存在差异等原因,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现有的校企合作多以“校内生产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接平台为主,合作形式以“顶岗实习”“冠名培养”为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不够,这也直接导致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差,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学徒制曾经是我国古代和近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随着学校教育的兴起逐渐被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取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德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该人才培养模式在保持了传统学徒制重视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又突出了理论知识教育,解决了过去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脱缝、教学场所与工作环境脱离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制造等行业的崛起,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各方重视。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同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为我国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在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双导师教学团队、实验实训教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中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

实践

中药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精华,中药材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等对其作用影响巨大,《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合用也。”大量史实证明,中药材真伪鉴别、炮制方法等源远流长,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先辈们在长期医疗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通过师承将许多中药诊疗过程中的独特技术进行传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推动了中药传统的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的结合,加快推进“1+X”证书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是培养造就中药特色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决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制度建设

要加强“1+X”证书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加强中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建立符合现代中药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完善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科技发展院校教育的结合模式。

2.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证书试点工作来获得相关工作经验,利用国家专业目录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契机,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将证书培训内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通过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内容,以满足大健康时代中药学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

3.深化产教融合

中医药发展已经被列入2016—2030国家发展战略,如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从而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对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成效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校与行企之间可通过推动中药种植、加工生产等企业与开设有中药相关专业的院校高校联合开展搞产业创新、加强中药专業“双创”基地建设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中企”“企中校”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育人双重主体责任、学生学徒身份的双重转换,制定相关协议,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校、企、生三者之间权利与义务,持续推动实施中药及相关专业现代理论教学与传统生产实践经验的融合,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

4.建立中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瞄准行业发展最前沿,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在课程开发中引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将岗位能力转化为专业能力,确定能力对应的课程模块,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分析中药产业链中核心岗位的职业能力,按照“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将产业最前沿的技术、最实用的技能融入教学内容,长期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程设计中要确立“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在教学实施中融入课程思政、职业素养等元素。

5.加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通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吸收部分掌握特殊技能的人员承担教学工作,充实指导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共育、双向兼职等方式打造“工匠+专家”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固定岗+流动岗”人员配置方式,让产业导师到学校任教、专任教师赴企业顶岗,形成校企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

实施中药学专业“1+X”证书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中药教育、发挥中药特色优势、助力中药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中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药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统领,解决中药教育中的重难点,为中药行业培养适才对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政、行、企、校、生多方共贏。

参考文献:

[1]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37(5).

[2]秦宇龙.6所中医药院校11个中医药学科人选“双一流”建设名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9).

[3]李先.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高职实习实训效果提升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

[4]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5]朱志红.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J].科技创业,2014(5).

[6]李雪,王海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东化工,2014(15).

[7]黄志端.高职中药学核心素养的创新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

[8]李小鲁,胡冰.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实践回归[J].当代职业教育,2017(6).

[9]马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切忌“花拳绣腿”[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12).

◎编辑 郑晓燕

①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立项课题“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WJ202004)。

作者简介:韩永红(1970—),男,汉族,江苏涟水人,制药工程硕士,副教授,现任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药学与中药学院专业带头人,从事药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30余年。59156049-A679-405E-BDDA-9DA9837ADFE6

猜你喜欢

中药学证书中医药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少就是多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综合性高校《中药学》PBL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