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考察

2022-06-15刘意

档案与建设 2022年5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

刘意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发起了与日伪各种诱降活动针锋相对的誓约运动。以普及军民誓约誓词为契机,边区中共组织大力开展军民誓约宣传工作,通过举行军民誓约大会,推动军民誓约运动深入开展,涌现出一批军民誓约模范。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实践中有力地推进了全面抗战。

关键词: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

抗战时期,日伪疯狂地进行政治诱降,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广泛多样的斗争运动以示反击,其中晋察冀边区的军民誓约运动较为典型,本文拟进行初步探析。

一、 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的发起

晋察冀边区自建立起,多次粉碎日军“扫荡”,获得了“华北抗战的堡垒”[1]的誉称。到1940年底百团大战结束时,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壮大为晋察冀、冀中和冀热察三个战略区,拥有约1500万人口,含17万中共党员、约11万正规部队,[2]成为日军“眼中钉”“肉中刺”。1941年,日军接二连三地进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毁灭扫荡”,增加了边区的诸多困难。以物质上的困难为例,“边区军民、机关、学校不得不以马料(黑豆、高粱)充饥”。[3]此外,日伪配合“扫荡”还大肆开展“大自首运动”:一是进行扩大的宣传工作,提出“抗日者死,降日者生”等口号,迫使群众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或根据地干部,写“悔过书”等,制造变节风气;二是不断地造谣欺骗,制造悲观失望的情绪,如利用汉奸报纸广泛散布失败主义,企图使敌占区人民对抗战失望;其三,利用其特务工作,进行内奸活动和挑拨阴谋,企图破坏我党政军民的团结,如伪装八路军、决死队,到处抢劫勒索打土豪,制造各类谣言,妄图割裂军民联系,对抗属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的儿子当兵,死了就会绝后。”[4]

为应对严重危机,进一步从政治上、思想上将全体军民武装起来与敌人斗争到底,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于1941年10月20日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军民誓约运动的指示信》(以下简稱“指示信”),指出:“发动一次全华北的军民誓约运动,是必要的。这不仅在进一步从政治上、思想上武装全体军民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在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军民合作,一致集中力量来打击敌人,迎接与粉碎敌人的‘扫荡’,亦有其极重要的意义与作用。”[5]该指示信要求各级地方党与军队党,在接到这一指示后,建立军民誓约运动筹备委员会,“地方党以县、区、编村为单位,军队党以团、营、连为单位,在山东与晋察冀可以单独的举行”。[6]规定筹备委员会的两大任务,即“第一,是进行调查统计及动员与组织各地区的全体军民,来参加这一军民誓约运动;第二,是动员全体宣传机关一切宣传力量,配合冬学运动,运用一切报纸、刊物、传单、标语、漫画,编印与出版各民族英雄与卖国汉奸互相对照的各种历史故事教材”,要求“各级军队与地方党对于这一工作应认真领导与推动……使之真正成为军民誓约领导运动的核心”,并附上誓词。[7]

军民誓约誓词

我是中华民国的国民,我是中华民国的军人,在日本帝国主义打进我们的国土的时候,为着中国人民的利益,为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我愿遵守军民公约,作如下宣誓:

(一)不做汉奸、顺民。

(二)不当敌伪官兵。

(三)不参加伪组织维持会。

(四)不替敌人汉奸做事。

(五)不给敌人汉奸粮食。

(六)不买敌人货物。

(七)不用汉奸票子。

(八)爱护抗日军队。

(九)保护军事财产秘密。

(十)服从抗日民主政府。

以上誓约,倘有违背,愿受军纪法令制裁,此誓。[8]

二、 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大会的召开

晋察冀边区收到指示信后,将此内容分别刊登于《晋察冀日报》(1941年11月13日)和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的《抗敌三日刊》(第329期,1941年11月25日),以此为标志,军民誓约运动正式开始。为进一步说明军民誓约运动的重要性和开展方式,1941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布《军民誓约运动宣传大纲》,《晋察冀日报》于1941年12月10日第4版全文刊登。《军民誓约运动宣传大纲》总共有三部分,分别是“宣传什么”“怎样宣传”“口号”。该大纲通过形势分析,认为敌寇当前遇到一系列困难,其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将会对边区开展愈加残酷毒辣的进攻,提出“军民誓约运动就是这样一种从思想上政治上武装边区广大军民的伟大运动”。[9]

军民誓约运动的宣传工作是为召开军民誓约大会做准备的。对如何召开军民誓约大会,指示信指出,举行军民誓约大会时应注意三点事项:一是各单位以能做到每一个军民都能自动参加大会为标准;二是军民誓约大会举行的仪式不求华丽,但要热烈隆重;三是日期定于1942年“一·二八”纪念日。[10]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布的《军民誓约运动宣传大纲》,在军民誓约大会准备和安排上有一定的特色,指出:“定于明年一·二八纪念以前的一周间为军民誓约运动周,一·二八纪念日在全边区各地热烈隆重地普遍举行军民誓约大会,要做到每一个军民都能自动参加大会宣誓为标准,并在这次大会上同时举行追悼各单位(村、区、县……)于此次反‘扫荡’中死亡将士的隆重仪式。”[11]1941年底至1942年初,晋察冀边区各地陆续开展军民誓约运动的宣传工作和军民誓约大会准备工作,唐县、三专区、易县八区等地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晋察冀日报》先后进行了报道。

《晋察冀日报》于1942年初连发两篇社论,为即将到来的军民誓约大会作思想动员。1942年1月10日,《晋察冀日报》社论《热烈准备参加军民誓约典礼》,高度赞扬“一·二八”将举行的军民誓约典礼,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壮举,“鼓励着我们前进,与敌人进行残酷的搏斗到最后胜利!”[12]1942年1月14日,《晋察冀日报》社论《积极准备举行军民誓约运动》,重申当前举行军民誓约运动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做好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地部署,各级党、政、军、民及名流士绅发起组织军民誓约运动的筹备会,进行各项筹备工作,要求誓约运动成为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并有较为细致的规定,如“各村并可出墙报,加紧读报工作,各机关团体组织宣传队,各小学及儿童团组织‘家庭访问’‘拜门教育’。一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应定为誓约运动周,全力突击”。[13]临近“一·二八”军民宣誓日,晋察冀边区为加强领导誓约运动,颁布各级政府领导公民宣誓运动办法和各级学校参加宣誓运动办法。[14]

边区老百姓最直接的准备工作就是背诵誓词。张清的《在民校里——誓约热潮的一角》一文,记录了北岗底村的民校学生背军民誓约的情形:到蓝牛子背时却记不住,他很懊恼,回到座位上,“手从口袋里伸出来,拿出一张条纸,大声的读着军民誓约”。[15]这个时候,民校已经成为讲军民誓约的热闹之地,墙头上到处写着“军民誓约”,使其深入人心。边区小学校普遍开展了誓词大测验。普通群众在背诵军民誓词时都有一种紧迫感,有位四五十岁的老乡这么说:“‘一·二八’不是还开军民誓约运动大会吗?到那时候,记不住,落了后,该多么丢人,不特别加点油那怎么行!”[16]在这种紧迫感的促使下,“老乡们在各处三五成群的在讨论准备,见到队员手里的誓词传单,都去争抢,各小组都争着拉扯队员们去讲誓约运动,一时十二人一齐在十二处讲起课来,在老乡热烈的要求下,一条誓约甚至反复解释三遍”。[17]

1942年“一·二八”前后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大会如约而至,规模最大的属晋察冀边区军民联合誓约大会,该大会于1942年1月26日下午在平山盛大举行,有万人参加誓约大会。[18]其余各分区陆续在此前后召开军民誓约大会,且有各自的特色。如1月23日,二专区军政民各界千余人举行誓约大会,会场人员情绪慷慨激昂,会后组织宣传队,深入各县开展军民誓约运动的宣传;1月25日,四专署党政军民在唐县大张合庄村召开军民誓约大会,到会万人,在军乐声中,万人高举枪支、拳头举行宣誓,专员张冲、印度友人柯棣华讲话,最后通过大会通电。[19]

三、 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的阻力

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的主要阻力来自日伪的破坏。日伪为破坏军民誓约运动,开“反共誓约大会”,通常做法为通过伪办公人员,进行大量欺骗宣传,说日军开大会,每人发给一个反共誓约卡片,有了这张卡片,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遇到日军保证安全没事,如果没有卡片,按共产党八路军对待,立即杀掉。[20]这种反共誓约卡片欺骗了不少群众,凡参加反共誓约大会的群众都不同程度受到日伪迫害。如1943年8月敌人在任丘城举办反共誓约大会,被枪杀和刺刀挑死的6人,殴打饥饿而死的200多人,致残的300多人。[21]

除召开反共誓约大会外,日伪通常采用欺骗、利诱等办法暂时骗取群众的信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军民誓约落实的难度,被骗群众下场悲惨。“有些地方受了敌人欺骗回村做顺民,结果差不多全村妇女被轮奸,壮丁被抓走……”[22]敌人用各种险恶的办法,欺骗边区百姓,或包围村庄绑架青壮年,或是清查户口,指名要人,“用这些卑鄙无耻的办法组织伪军;又收买一些没有骨气的中国人做伪军的基础”。[23]还比如敌人“组织各种伪组织(如新民会、新民合作社、佛教会、先天道、农会、妇女会等),来勾引我同胞上当;利用某些民族败类,利用中国旧的封建组织和部分人民的迷信落后,给他做特务工作和欺骗宣传,和经济上的勒索榨取”。[24]“敌人派了好多特务奸细,混到咱们边区,就是专门要打听咱们的秘密的。”[25]敌人“差不多每天都要向每个村子要几十个、上百个夫,甚至要把女人小孩都强迫出来给他做苦工”。[26]敌人采用各种恶毒手段掠夺中国粮食,比如设立“公仓”,要求一定要到“公仓”里打粮食且所有粮食交“公仓”保管;实行配给制度,限制粮食;向沦陷区村子摊派粮食,用伪合作社换粮食,甚至直接抢集市等。[27]

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的阻力还来源于变节分子投敌。“某些份(分)子自私自利,生活腐化,没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常常是日寇威胁利诱的可乘之机。某些份(分)子政治上的落后和幼稚,对抗战形势缺乏深入的了解,往往在日寇的造谣欺骗中丧失抗战信心而走上动摇变节。”[28]还有,在敌人的经济压榨和利诱下,“有些商人贪求利钱,私自贩卖仇货,有些人们为了方便,私自购买仇货”。[29]这无疑也是变相支持日寇,破坏军民誓约运动。

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还因为在执行过程中机械的方式方法遭受不同程度损失。晋察冀边区在开展军民誓约运动时,已经注意到在不同区域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形式的不同。例如《晋察冀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在游击区与沦陷区一般的以秘密的分散宣誓为原则,不举行大的群众大会。在武装宣传队或武装部队的掩护与配合之下,可依具体情况举行小型的群众性的會议。”[30]可是,机械开展军民誓约的现象依旧存在,“如机械的将根据地内军民誓约,搬到敌占区,强迫群众执行”。[31]

四、 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的成效

在抗战相持阶段,晋察冀边区的军民誓约运动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誓约誓词深入人心。中共历来在宣传工作下硬功夫,这次军民誓约运动的宣传工作很扎实。据刘松涛观察,“这个空前大规模的气节教育运动的影响,烙印在边区人民的心里,永不磨灭。甚至连五台跑泉厂、阜平下庄子,一些山沟小道的妇女,都能把军民誓约背得烂熟”。[32]边区教师把牢记誓词不怕牺牲的英雄事例讲给边区儿童们听,坚定边区儿童抗日信念,例如平山县某村在小学生×吉庆被敌人杀害之后,教师把实事仔细讲给学生听,学生们被×吉庆的事迹感动得掉下眼泪,发誓要为×吉庆报仇。日军对此有所恐慌,在占领区也采用“誓约”做法,遭到群众抵制。以日伪在沧州任丘县推行反共誓约为例,尽管日伪在任丘县大搞反共誓约检查,残害老百姓,但老百姓奋勇反抗,青年纷纷走上了参军抗日的道路。

第二,边区军民捍卫誓约的模范众多。敌人残酷地对待边区群众,采用所谓的“自首政策”欺骗边区人民,在其欺骗行迹败露后,露出凶恶本性。即便在这样情景下,边区人民用生命捍卫军民誓约。完县野场村长王三群一家践行军民誓约直至不幸牺牲,其中野场村儿童团长王璞为了保守八路军的机密,临危不惧,带头背诵军民誓约,最后惨遭日军枪杀,完县县政府特下令赠王村长全家为“模范家庭”,称王璞为“完县的民族小英雄”,称张竹子为“完县模范母亲”,并令全县军民干部经过他们的坟前时,应止步致敬[33]等。军民誓约运动还培育出有民族气节的热血少年,例如雁北繁峙六区谢子坪的三保子刚送走八路军,敌人就来了,他被敌人扔在一丈多深的崖下,也没有被问出一个字来;敌人包围曲阳七区××村,为搜查抗日干部杀害两名村民,后又拖出几个人来问讯,小学生李占兵轻轻把被讯问的村民的衣襟一拉说:“××叔,记住!军民誓约。”类似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

第三,促进革命文艺发展。1941年11月18日,边区文联为响应开展军民誓约运动的号召,作出五项决定:“(一)立即开展以‘军民誓约运动’和对付敌人‘三次治安强化运动’为中心的文艺宣传斗争;(二)艺术界立即开展一个创作运动,创作大量通俗、短小的,以上述运动为内容的作品,供各地军民宣传之用;(三)北岳区文救会、冀中区文建会及边区各协会、各研究会、各大剧团、文艺小组在誓约运动中要广泛地举行演出、宣传,乡村剧团及乡村一切文化、文艺组织,也应在此期间活跃起来,参加斗争;(四)边区所有的文化工作者,均应将誓词向居民宣讲,务使每一居民都能背熟记诵于心;(五)把以上这种文化艺术活动与新年、春节文娱活动结合起来,造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文艺宣传活动。”[34]在这五项决定指引下,边区各地革命文艺活动繁荣发展,仅1941年冬,北岳区军民誓约运动中就涌现出大批文艺作品,“出版了歌集二、剧本十六、誓词彩色木刻一套,墙头小说、街头诗、誓约诗、短篇小说各一集,各剧社组织了许多军民誓约晚会”。[35]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晋察冀日报》与‘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9YJC710047)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萧少秋:《延安时期毛泽东著述提要 1935—1948》,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46页。

[2]谢忠厚、肖银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改革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3]王巨才:《延安文艺档案·延安音乐 延安音乐家(一)》第11册,太白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87页。

[4]彭德怀:《敌寇治安强化运动下的阴谋与我们的基本任务》,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省档案馆、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党史教研室等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页。

[5][6][7][8][10]《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关于开展军民誓约运动的指示信》,《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辑组编:《八路军·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728、728、728、729、728页。

[9][11]《军民誓约运动宣传大纲》,《晋察冀日报》1941年12月10日,第4版。

[12]《热烈准备参加军民誓约典礼》,《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10日,第1版。

[13][30]《积极准备举行军民誓约运动》,《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14日,第1版。

[14]《加强领导誓约运动 边府颁布六项办法》,《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14日,第1版。

[15]张清:《在民校里——誓约热潮的一角》,《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11日,第3版。

[16]胡庭祥:《不怕冷的三个老乡——军民誓约热潮的一角》,《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28日,第3版。

[17]化一:《分直宣传大队在第一个星期日》,《晋察冀日报》1942年2月1日,第4版。

[18]《边区千万军民高擎铁拳 隆重举行誓约典礼》,《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28日,第3版。

[19]河北省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县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20]沈晓昭、韩淑芳:《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版,第48页。

[21]苏尚义:《“新国民运动”的破产——记侵华日军在任丘县制造“反共誓约”惨案》,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史资料研究会编:《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文集》第6卷,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第1915页。

[22]《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第三课 不做汉奸顺民》,《晋察冀日报》1941年12月26日,第4版。

[23]《開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第四课 不做敌伪官兵》,《晋察冀日报》1941年12月27日,第4版。

[24]《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第五课 不参加伪组织维持会》,《晋察冀日报》1941年12月30日,第4版。

[25]《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第十一课 保守军事资财秘密》,《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17日,第4版。

[26]《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第六课 不给敌人汉奸做事》,《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9日,第4版。

[27]《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第七课 不给敌人汉奸粮食》,《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10日,第4版。

[28]《提高民族气节反对敌人的自首政策》,《晋察冀日报》1942年2月3日,第1版。

[29]《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第八课 不买敌人货物》,《晋察冀日报》1942年1月14日,第4版。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08-109页。

[32]张腾霄:《八年屹立在残酷斗争中的定县二十高小》,“人民教育”社编:《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经验片断》第2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41-42页。

[33]《王三群同志满门忠烈》,《晋察冀日报》1943年6月5日,第1版。

[34]保定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编:《保定抗战文化》,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255页。

[35]《加强文艺工作整风运动为克服艺术至上主义的倾向而斗争——胡锡奎同志在中共北岳区党委四月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上的结论》,《晋察冀日报》1943年5月21日,第1版。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评价
抗战时期贵州的出版业探究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抗战时期桂林音乐团体简介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版《新民报》的编辑思想及办报特色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动因及启示
抗战时期贵州难民救济历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