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公营民用厂矿探微

2020-09-10陈旭明

今古文创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抗战

陈旭明

【摘要】 抗战期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使边区的民用军需受到严重威胁。为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实现边区工业品自给,一批公营民用厂矿应运而生。这批公营民用厂矿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灵活地采取了分散经营、集中管理的原则。在经营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防止公营厂矿机关化、加强工人思想教育和技术创新密切联系实际等宝贵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 抗战;晋察冀边区;公营;民用厂矿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82-02

晋察冀边区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曾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抗战开始后,边区原有厂矿遭受战火重创,本就损失惨重,加之日寇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使市场上供给的工业产品严重不足,军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边区政府为解决经济困难,不得不寄希望于当地民用厂矿的恢复和发展。于是,从1939年开始,一批民用厂矿在政府的投资下,陆续建立起来。这些民用厂矿是公营的,是属于人民的财产,它的任务是发展经济,保障战争和人民的需求。

一、边区民用厂矿的发展状况

1939年2月,政府出资开办了金龙造纸厂 ,3月,建立了玉洁胰厂。9月,为解决棉纺经线问题,不得不自行生产纺织机,于是建立了裕华造机厂。10月,开始经营公私合办的永升煤井。11月开办了力生制革厂 ,就地取材,生产纸张、皮革和肥皂。1940年初,改组永利炭洞为公益炭洞,由工人自主管理,政府出资85000元,计划大量出煤。同年5月,炭灰铺煤矿也开始经营,以解决军民燃料问题。两年总计建立民用厂矿七处,由边区行政委员会实业处直接领导管理。

1940年,日寇加紧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为争取边区工业品的自给自足,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边区行政委员会于9月24日成立了工矿管理局。工矿局的成立,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公营厂矿的管理和提升生产技术。自此,原实业处所属厂矿 ,一律移交工矿局管理。在工矿局的领导下,边区公营民用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造纸厂和造胰厂增添了新的设备,生产能力提升。皮革厂新添鞣毛皮,生产武器的制造所之一部分改为工具厂 ,制作各种工具。此外,还新设了第二造纸厂 、酒精厂 、窑业厂 、皮件厂 、纺织厂和同益生煤矿。在此期间,1939年9月开办裕华造机厂 ,因其生产的纺织机不适合大面积推广而停止生产,永升煤井也被敌寇侵占。1941年3月,公益炭洞另开大平洞,并改名为公营煤矿。“截止1941年年底,共有厂矿11处,各厂已逐渐正规化,具有大量生产,技术上已有显著;的改进,技术人才也训练相当数量,这是公营工厂猛烈开展的时期。” ①1942年,工矿管理局新建炼矾廠和化学试验厂,并将造胰厂并入化学试验厂。至9月份,窑业厂试产玻璃成功,纺织厂毛织试验成功,化学厂之炼油亦大量生产。1942年初,边区政府为落实公营厂矿主要解决民用的方针,决定将涉及军需生产的皮革厂 、酒精厂 、皮件厂以及第二造纸厂移交军区经营,随后,又将纺织、窑业和化学三厂以及同益生煤矿交于军区。至此,因炼矾厂原料缺乏而暂停生产,工矿管理局经营者只剩工具厂、造纸厂和炭灰铺煤矿三处。这是边区公营民用厂矿四年来的简略发展历史。

二、边区民用厂矿的经营管理

(一)边区的民用厂矿多采取分散经营,集中管理的原则

在游击战争的环境下,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和破坏,为了必要时候的易于转移,“边区的厂矿大多规模较小,设备简单,职工人数也不多,厂址多选择建立在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里。” ②在这种分散经营的模式之下,必须配以集中领导和集中管理的制度,否则必然会导致厂矿的盲目生产和无政府状态。因此,边区政府通过实业处和工矿管理局以及各县的实业科,加强对各厂矿的集中领导,以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二)普遍实行职工利益与厂矿经营状况挂钩的经营方式

在厂矿建立初期,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很多厂矿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一则实行“供给制”,工厂生产效益对职工毫无影响,使部分职工生产积极性不高,材料浪费严重,效率低下;二则管理人员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深入调查,不研究和解决问题。为了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公营民用厂矿开始实行职工利益与厂矿经营状况挂钩的经营方式:“第一,取消生活费制度,实行红利奖金制度;第二,实行私人投资入股的经营办法,按时结账批

红” ③。通过上述办法,使厂矿的经营状况与职工的利益联系起来。采取这种经营方式后,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升,扭转了厂矿常年亏损的局面。正如边区实业处处长张苏所说,“实际的教训很清楚,工矿局的几个厂子,未改变以前都是赔钱的。改变了办法以后很快就赚了钱” ④。

三、边区民用厂矿的历史经验

抗战期间晋察冀边区公营民用厂矿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坚决反对机关作风

公营民用厂矿成立初期,有的工厂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机关作风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机关化的经营模式下,工厂往往头重脚轻,干部多而一线工人少。此外,实行“供给制”,无论工厂效益如何,对工人每月的工资毫无影响,这就难免造成工人责任感丧失,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局面。1941年8月,边区实业处处长张苏在高干会上指出:“三年来,公营事业中充满了机关作风,中国官办工厂的教训我们应该接受的,工厂一成了机关,职员一成了官僚,那就没有不赔钱的。这种作风需要彻底纠正” ⑤。炭灰铺煤矿建立初期,由于机关作风等原因,一度处于亏损状态。1942年经工矿管理局指导,纠正了机关化的作风,废除了“供给制”,将工人收入与煤矿生产直接联系起来。从此,炭灰铺煤矿经营步入正轨。“做什么像什么,研究机关要像个研究机关,工厂要像个工厂” ⑥,用机关上的那套办法经营厂矿显然是行不通的。

(二)加强对工人的思想教育

厂矿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没有积极掌握工人的思想动态,忽视了对工人的思想教育,从而导致工人的思想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有许多工人还没有把公营工厂当作自己‘革命的家务’,还存在着‘为挣钱给公家生产’的雇佣观点;某些工人则还存在着轻视与厌倦劳动的观点,认为‘几年来自己还没有当干部’;有的不安心和担忧自己抗战后的前途,还不了解建设革命工厂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业,是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环节之一;一部分工人要求享受,对生产消极,不注意节约,强调困难,用对待旧日资本家的态度,来对待我们革命工厂” ⑦。以上种种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必定会对工人的生产热情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厂矿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工人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使工人的思想观念与边区的公营经济相适应,以此来保证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三)技术的改进要密切联系实际

技术的研究与改进,应当从边区的实际环境出发,密切联系群众固有的技术,关起门来盲目地研究,会导致新的技术不能普遍推广。裕华造机厂的命运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该厂于1939年开办,旨在生产纺织机,以解决棉纺经线的问题。结果该厂开办次年,就因生产的纺织机不适合推广而停办。可见,技术的改进首先应该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了解边区固有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从固有技术出发,进行提高技术的工作”,如此才不至于“闭门造车,拿下去行不通” ⑧。

四、结语

晋察冀边区的公营民用厂矿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克服财政、技术、物资等诸多困难而创办的。这体现了晋察冀边区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和奋发自强的精神。

虽然在边区极端困难的战争条件下,民用厂矿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工业品完全自给自足也不可能实现,但是,这些公营民用厂矿依然为边区提供了煤炭、纸张、植物油、酒精、工具等物资,为稳定后方经济以及支援前线作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公营民用厂矿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营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这为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厂矿的继续发展奠定了人力、物力的基础,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注释:

①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工商合作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8页。

②魏宏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稿》,北京: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第300页。

③魏宏运:《晋察冀抗日根據地财政经济史稿》,北京: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第301页。

④⑤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工商合作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2页。

⑥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工商合作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0页。

⑦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晋察冀日报社论选1937-1948》,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72页。

⑧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工商合作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9页。

参考文献:

[1]魏宏运主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稿[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0.

[2]魏宏运主编.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三编.工商合作[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3]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4]谢忠厚,肖银成主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

[5]廖朝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卢沟桥抗战不是全面抗战的开始
中小学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海报里的抗战
抗战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