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药学讲习所考略
2022-06-15周雷鸣
周雷鸣
摘 要:1931年创办的南京药学讲习所为民国时期培养中级西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文章通过梳理相关史料,对该所历史沿革、师资及課程、毕业生服务社会等情况作一考述。在以陈璞为代表的药学界人士多方努力下,南京药学讲习所培养了400余名西药应用型人才,在中国近代中等药学教育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关键词:南京药学讲习所;民国;西药;陈璞
民国时期,伴随着西医东渐,西药传入中国,并因其立竿见影的效用受到国人青睐。在通商口岸、通都大邑陆续出现了一些西医院、西药房、西药行及制药厂,社会对西药人才需求日增。因高等药学教育培养的人才数量极为有限,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北京、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药学界人士,创办药学讲习所,招收药房从业人员或初中毕业生等,培养调剂(根据医生的处方配制药物)人才,以应社会之需。
继1929年孟目的等以华北药学会名义创办北平药学讲习所之后,1931年陈璞等以中华民国药学会以下(简称“中华药学会”)南京分会名义创办南京药学讲习所,一北一南,成为民国时期培养中级西药应用型人才的两个重要教育机构。有关南京药学讲习所,学界尚无专文论述,仅《南京医药志》等志书有简略介绍。[1]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梳理《药友》《医药评论》《中央日报》等报刊所载相关史料,对该所历史沿革、师资及课程、毕业生服务社会等情况作一考述,以补学界研究之不足。
一、 历史沿革
1930年代初,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中心。设于南京的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及研究机构主要有国民政府卫生署、军政部陆军署军医司、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国药研究室、中央卫生实验处、南京市卫生局及所辖卫生试验所、南京市卫生事务所,西医院则有中央医院、鼓楼医院及军警系统所属医院等。南京药业亦颇为发达,有五洲、中英、中法、中西和华美等西药房30余家。[2]
有鉴于药学与国防、民生休戚相关,任职于上述医疗卫生机构、毕业于国内外药学院校的陈璞、梁任枢等人,志同道合,于1930年发起成立中华药学会南京分会,旨在推进药学事业发展。次年,针对国内药学人才缺乏的状况,南京市卫生试验所所长陈璞提出创办南京药学讲习所,培养中级药学应用型人才,徐图发展,俟有所成,再举办药科学校。这一倡议得到军政部陆军署军医司材料科科长梁任枢及科员潘经、钱云蒸等人赞同,遂以中华药学会南京分会名义筹办,[3]并于同年8月成立南京药学讲习所。[4]该所后在南京市社会局、教育局注册,因系社会学术团体所办,遵令改称南京市私立药学讲习所,但一般仍习称原名。
南京药学讲习所由中华药学会南京分会聘请董事组成董事会,负设计及监督之责,由董事长聘请所长、教务长各1人,处理所务。经费除学生学费外,其余由董事会设法筹集补充。第一届董事会共7人,梁任枢任董事长,於达望、陈璞、潘经、钱云蒸、徐从乾和徐定模任董事,陈璞兼任秘书。以陈璞为所长,潘经为教务长。[5]1933年因陈璞事务繁忙,董事会改聘潘经任所长,万子平任教务长,不久陈璞回任。1934年8月,陈璞又因事务繁忙,改由董事会聘潘经为所长,林公际为教务长。此后不久,潘经辞职,赵世晋继任所长。1936年赵世晋辞职,朱国斌继任。
第二届董事会成立时间,尚无史料可供查考。据1937年《药友》所载《南京市私立药学讲习所概况》,此时董事会有董事6人,陈璞任董事长,於达望、潘经、林公际、朱衫青、周永祜任董事,所长朱国斌,教务长邱秉铨。[6]
由于经费拮据,该所一直没有固定所址。成立之初租赁文昌巷5号洋楼,1932年第二期招生时,改租红花地陆军军医同学会,1933年迁至三十四标后面的大杨村,1934年再迁至淮海路77号。该所毕业同学会曾有捐资建造所址之举,但因全面抗战爆发未果。“七七事变”后,该所第六届学生于7月18日毕业。[7]“八一三”淞沪抗战后,该所鉴于战争可能旷日持久,而司药为战时救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仍按原计划继续招生。为了节省经费,将所址迁至汉中路142号,准备开学上课,[8]后终因战事蔓延而停办。
日伪统治南京时期,1943年在南京的原董事组织董事会,其中新任董事6人,租赁城南李府巷9号民居为所址,延聘教员,组织复课。[9]据《中国商报》《浙江日报》相关报道,这一时期董事会董事长、副董事长分别为汪伪政府外交部长褚民谊[10]、卫生署长陆润之,董事有杨杰、端木磊石等,以赵世晋为所长,1944年9月17日第七、八届学生共计57人毕业。[11]
抗战胜利后,一部分原董事随国民政府复员至南京,重建董事会,其成员包括陈璞、潘经、林公际、赵世晋及该所毕业生杨德权、端木磊石、孙天昌等,陈璞任所长,于1946年6月报南京市社会局、教育局备案。至1949年有在校生80人。[12]
二、 课程和师资
南京药学讲习所以培养调剂人才为宗旨,所设课程不务高深。全面抗战前,该所主要开设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制剂学、调剂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品鉴定、制药化学、英文及实习等课程。教学多以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化学、药学教材为蓝本,或参照德日文化学、药学教材译本,编印讲义讲授。考试分口试与笔试,有月考与期考,对于平均成绩不及格,或平均成绩虽及格但有两三门主要课程不及格者,不准许毕业,旁听一年。[13]
南京药学讲习所注重实验和实习,除所内设有实验室,供学生平时使用外,以中央医院、鼓楼医院和市立医院为实习基地,也有学生赴南京市卫生事务所、南京及上海等地药房实习。为增广学生视野和眼界,该所经常请军政机关及药学人士到所讲演。如“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深重,同年11月请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执委赖琏讲演“九一八”国难原因、国内现状及研究科学者应取之态度及精神;请兵工署专门委员、留日药科生王长春演讲毒瓦斯问题。[14]
南京药学讲习所教师多为兼职,主要是毕业于国内外药学院校、供职于南京的医疗卫生行政及研究机构的药学界人士。首任所长陈璞先后毕业于浙江医藥专科学校药科、东京帝国大学药科,任南京卫生试验所所长、军医署技正、军医学校药科主任等职,为《中华药典》编撰者之一,教授药品鉴定学。潘经毕业于日本千叶医专药科,任军政部陆军署军医司中校科员,教授化学工业。赵世晋毕业于日本仙台医专药科,任浙江医药专科学校药科教授等职,教授化学。朱国斌毕业于日本千叶医专药科,任浙江医药专科学校药科教授、军医学校药科教官,教授制药化学。教务长万子平毕业于浙江医药专科学校药科,讲授外国文药名。林公际毕业于军医学校药科、东京帝国大学药科,任军医学校药科教官。邱秉铨毕业于日本千叶医专药科,任广州市卫生局科长及武昌陆军医院药局主任等职。於达准毕业于日本东京药学专门学校,任南京市卫生试验所技正。诚宗弌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任军医学校药科教官,教授制剂学、调剂实验。孙灏毕业于军医学校药科,任首都第一陆军医院药局主任,讲授调剂学。何鸣铎毕业于日本东京药专,任卫生署科员。李振声毕业于浙江医药专科学校药科,任卫生署科员。[15]
据1934、1935年度卫生署领证、给证药师名录,上述所长、教务长及教师中,陈璞、潘经、朱国斌、万子平、林公际、於达准、李振声及何鸣铎等8人为卫生署领证药师。[16]如此师资阵容,可与司职高等药学教育的浙江医药专科学校药科、军医学校药科的师资相媲美。他们白天忙于公务,晚上利用业余时间到所授课。
三、 毕业生及其社会服务情况
根据《南京药学讲习所章程》,该所招收初中毕业或在药房医院练习调剂两年以上者,男女兼收。入学考试有党义、国文、物理、化学、数学及外文,学习期限1年。最初仅招收药剂1个班。1934年章程略有改动,招收药工、药剂各1班。[17]1936年第六届招收药剂两个班,白天、夜晚各1班。
据《药友》所载《南京市私立药学讲习所概况》《药事情报》相关资料统计,截至1937年7月第六届学生毕业,该所毕业学生有药工班1个班,21人,药剂班六期7个班,358人。[18]连同上述沦陷时期第七、八届毕业学生57人,共计436人。
因师资水平及实验条件较好,南京药学讲习所培养学生质量较高,颇受业界欢迎。其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南京的卫生署及其所属麻醉药品经理处、军医署所属陆军卫生材料库及医院、中央卫生实验处、南京市卫生事务所、南京市新药业公会、中央军校,任司药、药局主任、技术生、助理员等职。一部分毕业生在药房任职,其佼佼者有南京同济药房经理孙天昌,南京万国药房创办人贾清藻。董有则于1936年考入刚刚成立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该所毕业生不仅服务于南京,还有在成都、重庆、南昌、临川、南通、上海及广州等地政府、军事医药卫生部门及药房任职者。
四、 结语
南京药学讲习所为中华药学会南京分会举办的一项重要事业。作为中华药学会南京分会及药学讲习所的发起人,陈璞担任该所董事会董事长、董事、所长,兼任教师,是该所主要创办者及领导人,厥功至伟。该所因系社会学术团体所办,经费缺乏,筹集不易,全面抗战前所址五迁,教师大多业余兼职,颇具牺牲和奉献精神。在以陈璞为代表的药学界人士多方努力下,培养了400余名西药应用型人才,在中国近代中等药学教育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注释与参考文献
[1][9][12]《南京医药志》,深圳海天出版社,1994年,第512-514、514、514页。
[2]《南京市药房调查表》,《药报》第40号,1933年,第89页。
[3]吴载聪:《南京药学讲习所之创立》,《药友》第1卷第1期,1936年4月,第4-5页。
[4][6]《南京市私立药学讲习所概况》,《药友》第2卷第5期,1937年5月,第4页。
[5]《南京药学讲习所一览》,《医药评论》第68期,1931年,第27-28页。
[7]《药事情报》,《药友》第2卷第8期,1937年8月,第4页。
[8]《药学讲习所仍照常授课》,《新民报》1937年8月19日,第2版。
[10]褚民谊与医药学及南京药学讲习所颇有渊源。褚早年留学法国,于1924年获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后方军医处长。1929年,在上海创办《医药评论》杂志,任编辑部主任。同年,与宋梧生创办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任主任,宋任教务长。1932年,应陈璞之邀访问南京药学讲习所,并演讲(褚民谊:《南京药学讲习所演讲辞》,《医药评论》第81期,1932年,第2-7页)。
[11]《药学讲习所补行开学礼》,《中国商报》1943年3月29日,第1版;《京药学讲习所两期学生毕业》,《浙江日报》1944年9月18日,第3版。
[13]《南京市私立药学讲习所教务概况》,《医药评论》第105期,1933年,第63-66页。
[14]《药学讲习所加紧训练》,《中央日报》1931年11月8日,第二张第一版。
[15]《南京药学讲习所一览》,《医药评论》第68期,1931年,第27-28页;《南京市私立药学讲习所教务概况》,《医药评论》第105期,1933年,第63-66页;《校友之部》,《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一览》,1937年6月,第240-273页。
[16]《卫生署领证药师名录》,《上海市药师公会年报》,1935年,第99-106页;《卫生署给证药师一览》,《上海市药师公会年报》,1936年,第125-128页。
[17]《南京市私立药学讲习所近讯》,《民生医药》第1期,1934年8月,第26页。
[18]《南京市私立药学讲习所概况》,《药友》第2卷第5期,1937年5月,第4页;《药事情报》,《药友》第2卷第8期,1937年8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