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哥窑及其美学特色

2022-06-14龚炳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开片哥窑龙泉窑

龚炳明

龙泉市明窑青瓷坊 浙江龙泉 323799

“哥窑”是指釉面有金丝铁线的断纹开片,紫口铁足,胎体或黑、或深灰、或浅灰,其釉为失透乳浊釉,釉色以粉青、灰青、米黄为主。传说,宋代龙泉县制瓷出名的章村根生下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从小随父学艺,其后兄弟分家,各开瓷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哥窑瓷因“紫口铁足”“金丝铁线”,名满天下,连皇帝钦定章生一专为皇宫烧造瓷器。

调查表明,龙泉青瓷烧制窑址分布龙泉全境,生产规模较大,烧黑胎青瓷的窑址有近30处,而生产中心在大窑。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龙泉窑核心地区发现7处龙泉烧造黑胎青瓷的窑址:大窑、溪口、金村、溪口骷髅湾和李家山两处窑址。考古工作者对其主要窑址多次进行科学发掘,清理了大窑、溪口、金村的窑址,发现黑胎、白胎龙泉青瓷。黑色胎质极薄,施青釉较厚,光泽莹润明亮,粉青、灰青色釉均有大小不等的细丝片纹,亦发现有厚胎厚釉之器。从发掘情况看,黑胎哥窑生产时代往上可推至南宋早期,往后可延至元代。其基本特征为黑胎,紫口铁足,胎骨厚薄不一;青色釉,深浅不一,以粉青为上,开片纹,片纹亦大小不一,即所谓的冰裂纹、梅花片、鳝血、蟹爪纹等,与文献记载的哥窑特征相吻合。依据窑址的发掘考证成果,2012年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上,20余位国内专家论证后认为:古文献中记载的哥窑就在浙江龙泉。

有人认为,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金丝铁线,深色的打开片成黑色,浅色的细纹开片为淡黄色。其实这类瓷片在龙泉窑区依然有多处发现。2014年,考古学家郑建明等人在龙泉南区窑址发现的黑胎哥窑残片,其面貌与之前所发现的黑胎青瓷差别较大,而与传世哥窑非常接近。只是对该新发现窑区尚未发掘,故对该类产品面貌了解还很少。从窑址考古和历史资料研究发现,宋代哥窑在龙泉,龙泉哥窑属于宋代官方指定烧造品。

哥窑瓷器从美学角度分析,有器型美、釉色美、纹片美三大主要特色。

一、器型端庄美

哥窑瓷造型多摹仿古代青铜器,造型思路与古人复古思想相关,与宋徽宗倡导思想有关。帝王倡导恢复礼治,因而礼法用器均摹古器。因此,上古玉琮,商周鼎彝,宫廷陈设,均需商周青铜器为范本。龙泉窑北宋时“制样需索”主要因宫廷用瓷选型严格,要按北宋聂崇义《新定三礼图》图样制作。故此,哥窑瓷器造型古拙、质朴、浑厚,而又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浑厚大方。龙泉哥窑器型有鼎、觚、尊、簋、炉、瓶、碗、奁、杯、盘、洗等产品,有礼器类、高端生活类,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

礼器类、摆设类的哥窑器,如鬲式炉、鱼耳炉、双耳炉、觚、尊、青釉葫芦瓶、贯耳瓶、盘口瓶、胆瓶、纸槌瓶等均为经典形制。有的器型中又有诸多分类,贯耳瓶就有八方贯耳扁瓶、海棠式贯耳瓶、长颈贯耳瓶、蟠龙贯耳瓶等。

生活类器型,崇尚简约,注重实用。风格闲适淡雅,宁静端庄;外形轮廓线条简洁,曲直协调。青釉葵瓣口盘、菱口折腹盘、葵口碗、八角碗、菱口盏、盖杯、把杯、葵口碟、折沿洗、盖罐、鸟食罐、粉盒等,茶盏设计,器型趋向倒锥形,轮廓线较直,重心向上,敞口小足。例如洗的类型有青釉梅花式洗、海棠式洗、葵花式洗、莲花洗、菊花瓣洗、钵盂洗、双鱼洗、盘螭洗等。北宋聂崇义《新定三礼图》记载:“洗,承盥洗者,弃水之器也。”从北宋晚期开始,龙泉窑“制样需索”,洗为浅腹式、小型的盆形洗作为浣笔器皿,进入文房称笔洗。哥窑盆形洗,由商周青铜盘演变而来,广口,扁圆腹,器底与口尺寸相近,沉稳美观。哥窑洗形制多为广口、折沿、宽唇、深腹、平底。如葵花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内凸起,底有6个支钉烧痕。制作精良,构思巧妙,釉色青翠,滋润腴厚,整体玲珑小巧,典雅可爱。

哥窑瓷器,因严格按照宫廷样式制作,加之宫廷烧制不计成本,反复修坯,精心烧制,其器型之完美,符合时代简约端庄的美学追求,既有自然之美,有现经典之风,朴素雅致而又古韵悠长,简约、优雅、端庄,体现了典型宋代特征和文化内涵里散发的无穷韵味,体现了高雅的艺术审美价值。

安庆窖藏出土米黄釉盘、葵花口盏、淡青釉盏、米黄釉把杯;上海青浦任氏墓出土胆式瓶、贯耳瓶、双耳炉;溧水窖藏出土细颈小瓶、鸟食罐、三足炉等,均为哥窑典型代表。

二、釉色淡雅美

哥窑瓷瓷釉如玉,瓷色如春,充满魅力。釉质凝重深沉,古朴含蓄。如和田之翠青玉,偏绿偏冷,又凝结着解不开的诱惑。哥窑瓷釉大多粉青,也有豆青、冬青、青灰、米黄、月白等。哥窑瓷釉苍翠欲滴而肥厚洁净,莹润剔透,如美玉如凝脂。哥窑青釉,像澄净的天空,让人渐趋安宁与宽广。宋徽宗赵佶开始,宋代人信仰道教而崇尚朴素自然之青色。龙泉研制创烧的粉青、豆青等瓷色正合皇家口味。因此,哥窑瓷除器型外,还以釉色美见长;色调淡雅,使哥窑瓷有如贵玉而胜于玉。

哥窑瓷釉美与龙泉独特地域环境有关。龙泉窑因地理环境因素决定,龙泉地处银、铅、锌、铜、铁、金、钨、锡成矿带中,多金属成矿亚带优越的地质条件,使得龙泉哥窑瓷土釉矿富含的金属元素使之釉色淡雅高洁。故此日本韩国等的瓷人按龙泉青瓷成分配制釉土,所烧制的青瓷,仍然不是龙泉窑的味道。这是地域土质釉料和所决定的。

与此同时,古人在煅烧瓷器过程中,发现石灰石作为釉料助溶剂可以降低瓷釉熔融温度,提高釉面透明度,因此在三国两晋直至隋唐五代和北宋初期还大量使用石灰,形成龙泉青瓷光洁的玻璃相。北宋中后期至南宋因为需要给宫廷烧制青瓷精品,因此反复试验,利用添加大量草木炼制石灰,并在瓷土釉料的炼制过程中以浓度高的灰碱水进行浸泡,从而形成瓷釉的研制水平的新突破,增强了瓷釉的粘附力。减少石灰石比例,增加草木灰的使用量,可引入碱金属氧化物,形成一种流动性差、乳浊感强、可以多次施釉的石灰碱釉。一是瓷釉在龙窑烧制中可减少常出现的挂釉、缩釉和裂釉现象;二是可以多次施釉,使瓷釉质地更如翠玉,玉质感更强。哥窑瓷釉的美与其精细加工瓷釉密不可分。

本人就很喜欢哥窑瓷的米黄釉,瓷釉鹅黄吐嫩蕊,更似冰肌玉骨凝。白玉圆盘围一尺,满堆金缕淡黄衣。有如春日稻田秧苗色,柠檬欲黄还未黄。正如陆游诗句所描述:“看得浅黄成嫩绿,始知造物有全功。”米黄釉哥窑釉色很像树林里一片嫩绿浅黄,幽深宁静;又像抹嫩绿浅黄,嫩黄如细密的小花瓣,透露着春的生机和气息。

三、纹片天然美

帝王独爱哥窑美,千古裂纹显奇观。“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这是乾隆皇帝1781年《咏哥窑葵花碗》中的诗句,这一句道出哥窑瓷纹呈金丝铁线、面如冰裂奇纹之美。哥窑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哥窑瓷烧制后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龙泉窑瓷器烧制中的出现釉面开裂现象,但是哥窑人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奇妙釉面表层开片,从而形成一种千奇百怪的独特观感。瓷釉表面片纹交织如网,大小不一,疏密不均,参差有致,且大小差距不大,且如画工手制,巧成画意,故韵味无穷。若画面构图饱满,线条勾勒清新,层次丰富,故极具观赏魅力。釉面开碎片,又称“百圾碎”“百圾破”文献对开片形状还描述为“鱼子纹、蟹爪纹、膳血纹、叶脉纹、梅花墨纹、文武开片”等。“金丝铁线”,即为较粗疏的黑色裂纹与细密的红、黄色裂纹交织在一起。一般而言,哥窑瓷器的土质含铁量较高,胎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瓷器烧成后,其口部边缘釉薄,隐露胎色而呈紫色,底部未挂釉处显现出铁黑色,故此又有“紫口铁足”之称。哥窑瓷紫口铁足的宁静古朴,凝重含蓄,更衬托出哥窑瓷纹片之质朴典雅之品格。纹片天然美代表着哥窑的品格,“纹取冰裂为上”,这是古今相同的选瓷特点。当然哥窑瓷还其他的一些审美特征,限于篇幅,这里暂不作细细阐述。

猜你喜欢

开片哥窑龙泉窑
瓷器的开片原理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浅谈哥窑开片的三大美学特征
浅谈汝瓷开片艺术
开 片
以碎为美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