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教学临场感对大学生体育课程绩效的影响

2022-06-14米小燕王嘉琦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易用性社交满意度

米小燕, 高 岩, 王嘉琦

(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

随着线上课程的兴起, 在线平台在远程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防控期间,为了切实保护全体师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学校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线上教学活动[1]。 大学生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不同于其他理论课,需要体育场地和器材等基础设施的保障,而网络平台的运用则为体育课程线上教学增加了无限可能性。 为了做到在疫情防控期间既不耽误正常体育教学进度,又能有效推进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各高校专门研制了适合大学生居家锻炼学习的体育线上课程, 并且制定了配套的教学实施计划和方案, 借助在线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线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线上体育活动等[2]。

教学临场感作为探究社区理论重要部分之一, 是教师为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对教学进行组织设计、促进对话及直接对话[3],有关研究与成果对在线课程的效果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作为创新性开展的线上体育课程,虽然关注了大学生线上体育学习的交互活动和学习体验, 但其教学实施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客观检验,即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线上体育学习满意度如何? 学生线上体育课程学习绩效如何? 这都是发挥在线平台资源的最大效用,提高线上体育教学质量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也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挑战。 为此,本研究聚焦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期间,深入分析线上教学临场感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的影响, 探寻提升大学生线上体育学习绩效的路径和方法, 为解决体育教学行为物理隔离难题及疫情后线上体育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基础

1) 探究社区理论。 探究社区理论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CoI)是在线临场感的重要理论,它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旨在促进、建构以及发展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 其由3 个核心要素组成, 分别是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三者联系紧密、互相影响[4]。 教学临场感作为一个评估在线“学习群体”或者“学习社区”中各个成员之间关系及学习氛围的指标, 可以增进在线学习者之间的深度对话,有利于知识共享。 在本研究中,教学临场感主要通过线上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得以展现, 学生借助社交媒体,在体育技能“教”与“学”的网络空间中,感受认同和归属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轻松自在等。

2)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Davis 为了解释用户对信息系统接收行为的影响因素时所提出来的[5]。 该理论模型认为,当人们接触某项技术时, 外部变量会对人们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是否使用这项技术的意愿,最终决定其接受或拒绝某项技术的行为。 TAM 提供了一个在信息技术时代下研究大学体育线上探究式课程学习行为的一个简约框架。 考虑到TAM 的适用性以及简约性,本研究选择它作为线上探究式课程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影响的研究模型框架。

3)学习满意度理论。 学习满意度是指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内心的需求或期望被满足的程度, 它反映了人们对学习过程中各要素的满意程度。 这种需求或愿望被满足的感觉或态度,会对人们参与学习活动动机与结果产生影响[6]。相对线下学习满意度概念, 网络学习满意度是学习者随着网络学习活动强度的变化而体现出来的一种总体情感反应, 它还受到学习内容,用户界面,学习社区、适应情况和学习绩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选取学习满意度作为一个变量,用来衡量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探究式课程学习的主观心理感受。

1.2 研究假设

1)教学临场感与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

有学者对线上学习新形式进行了研究, 重新解释了学习绩效,即学习者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获得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 学生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绩效更多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 知识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而不再单一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分数。

教学临场感对于提高学习绩效、改善学习态度等,均有显著性影响[7]。基于教学临场感理论,学生个体在非物理空间中,将体育教师的教通过翻转变为自身体育技能的学习情感及体验,同时映射在体育课程学习群体中。 虽然疫情防控期间,长时间居家对学生身体规训及其认知转向产生了影响, 但根据“情绪-态度-行为”理论可知,学生线上体育课程的临场感,会触动个体的运动情绪体验,直接驱动个体体育运动的行为,从而影响他们体育学习绩效。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教学临场感正向影响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绩效。

2)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在教学临场感与体育学习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教学临场感能够促使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好地掌握应有的体育技能以及健康理论知识,完成学习目标,有效提高学习表现、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效率,从而增强对社交媒体的感知有用性。 另一方面,由于线上课程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反复观看教师发布的教学视频,大大提高了感知有用性。 另外,教学临场感会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 同伴之间的交流是真实无障碍的, 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类型社交媒体的操作,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感知易用性。

同时,相关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学习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8],当学习者个体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提高时, 他们的学习绩效也会随之提高。 翟雪松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本科生,经过实践调研验证了学生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对其学习绩效产生显著性影响[9]。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2: 感知易用性在教学临场感与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2a:教学临场感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感知易用性。

H2b: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

H3: 感知有用性在教学临场感与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3a:教学临场感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感知有用性。

H3b: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

3)线上学习满意度在教学临场感与体育学习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针对在线教学研究, 已有学者发现教学临场感是影响线上学习的情感因素,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等[10]。 学习满意度对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态度,可以评估学习是否有效[11]。

大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是自身对健康教育、体能训练、体育素养等需求满足程度的感知, 会对他们线上体育学习绩效产生影响。 因此,大学生对线上体育课程学习的满意度越高,他们就越能积极地居家进行体育锻炼, 其体育学习绩效提高得越快。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4: 线上学习满意度在教学临场感与体育学习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4a:教学临场感正向影响大学生的线上学习满意度。

H4b:线上学习满意度正向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理论模型参见图1。

图1 大学生线上课程学习绩效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2.1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聚焦线上课程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的影响关系, 以疫情防控期间使用社交媒体参与线上课程体育学习的大学生为调研对象。 调研问卷主要利用问卷星、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发放和收集数据。 经回收整理,剔除无效问卷40 份,总共收集有效问卷680 份,有效率为94.44%。 在被访问者中,男性346 人,占比50.88%,女性占比49.12%,性别差异不大;大一学生319 人,占比46.91%,大二学生297 人,占比43.67%,大三学生64 人,占比9.41%。

2.2 问卷设计和变量测量

本研究问卷设计共有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对目标群体进行基本信息调查,涵盖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分析调查样本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 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群体与理论模型的匹配度, 在第一部分还调查了受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是否有过社交媒体进行线上体育学习的经历, 剔除不符合理论模型要求的群体。 第二部分是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影响因素的变量测量量表。

1)教学临场感,是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参与线上课程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归属感及放松自在的感知程度,参照Garrison研究设计问卷题目,共9 个题目[12],该量表信度为0.936。

2)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两个变量参照Davis 修订的信息技术接受模型量表[13]。 感知有用性主要测量学生认为使用社交媒体对线上课程体育学习提高的程度,共9 个题目,量表信度为0.844。 感知易用性主要测量学生对社交媒体使用简单程度的感知,共6 个题目,量表信度为0.925。

3)线上学习满意度,是大学生对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课程学习的需求满足程度, 参照Liaw 研究设计问卷题目,主要测量大学生对社交媒体提供的知识内容、 功能等需求满足程度,共计4 个题目[14],量表信度为0.969。

4)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利用主观评价方法加权平均客观成绩评价的方法。大学生线上课程体育学习绩效的主观评价通过量表进行测量,主要借鉴左明章、易凌云的研究成果[15],并根据当前对学习效果评估的研究内容对量表题目进行了改编和设计,共计5 个题项,量表信度为0.918。 客观成绩评价采用线上课程考核成绩。

3 结果与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了避免同源数据误差,在进行模型检验之前用共同方法偏差变异检验其严重程度。 本研究采用Harman 单因子检验,将教学临场感、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线上学习满意度、体育学习绩效5 个变量及其涉及题项,在未旋转的情况下,设公因子为1,提取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其中,解释力最强的第一因子解释方差为27.486%,不及50%解释度较低,表明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在统计学上可控,可以进行后续分析。

3.2 变量相关性检验

计算模型中的各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Pearson 相关系数见表1。 5 个变量间关系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他们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其中教学临场感与体育学习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388(p<0.05),感知易用性与线上学习满意度相关系数为0.661(p<0.05),感知有用性与线上学习满意度的相关系数为0.617(p<0.05),线上学习满意度与线上课程体育学习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665(p<0.05),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主效应假设得到了初步支持。

表1 5 个变量的Pearson 相关系数及AVE 平方根值

3.3 中介作用假设检验及路径分析

利用回归分析来检验本研究的假设。 我们将测试对象的性别、年龄、年级作为控制变量,旨在清晰地揭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 将教学临场感作为自变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线上学习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作为结果变量,进行分段回归,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模型序列回归分析结果

首先,考察自变量教学临场感对3 个中介变量的影响。 根据模型1、模型2 和模型3 的回归结果可知,教学临场感对感知易用性的回归效应显著(F=28.601,p<0.01),解释了33.8%的变异; 教学临场感对感知有用性的回归效应显著 (F=32.511,p<0.01),解释了36.8%的变异;教学临场感对体育线上学习满意度的回归效应显著 (F=21.790,p<0.01), 解释了27.8%的变异。

其次,采用序列回归方法检验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线上学习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及链式中介效应。1)第1 步,由模型4 显示,教学临场感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的回归显著(p<0.01),即假设H1 得到验证;第2 步,加入感知易用性中介变量,由回归方程的模型5 可知,回归显著(F=49.804,p<0.01),验证了模型的解释力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教学临场感、感知易用性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的回归系数显著 (p<0.01),且教学临场感的回归系数从0.456** 下降到了0.124**, 说明教学临场感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过程中, 感知易用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即假设H2 得以验证。2)同上述回归步骤相同,我们依次在模型4 的基础上,加入感知有用性中介变量,模型6 的回归效应显著(p<0.01),教学临场感、感知有用性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的回归系数显著(p<0.01),且教学临场感的回归系数从0.456** 下降到了0.117**, 说明教学临场感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过程中,感知有用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即假设H3 得以验证。3)同理,在模型4 基础上,加入体育线上学习满意度中介变量后模型7 的回归效应显著(p<0.01),教学临场感、 线上学习满意度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的回归系数显著(p<0.01),且教学临场感的回归系数从0.456** 下降到了0.180**,说明教学临场感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过程中,线上学习满意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即假设H4 得以验证。

最后,为了进一步克服传统中介效应检验的缺陷,加强稳健性,本研究利用Bootstrap 方法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线上学习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做进一步检验。重复抽样2 000 次,构建95%的无偏差校正置信区间,检验结果参见表3 和表4。

表3 中介效应分析过程

表4 中介作用系数路径检验结果

为了更好地分析线上课程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的影响路径,我们绘制影响路径,参见图2。 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2.125,RMSEA=0.088,CFI=0.937,RMR=0.031,IFI=0.937,说明具有较好的适配性和简洁性。

图2 教学临场感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的影响路径

4 讨论

1)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线上课程的教学临场感越强,体育学习绩效越高, 并且教学临场感可以解释体育学习绩效的32.1%的变异, 验证了对大学生线上体育学习绩效的积极促进作用。 根据探究社区理论可知,教学临场通过直接的教学指导,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而学生对于线上教学临场的这种感知,也可以对学习绩效产生影响。

此外,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越强烈,线上学习满意度越高,他们的体育学习绩效也就越高。感知易用性依然对线上体育学习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同时,大学生的感知有用性会让他们更愿意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课程的体育学习,这是因为受疫情影响,长期居家的大学生不能外出运动锻炼,线上课程的体育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遗憾,所以感知有用性对大学生线上体育学习绩效也具有积极影响。除此之外, 学习满意度也是正向影响体育学习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大学生对社交媒体提供的线上课程学习功能、学习内容等多方面感到满意时,他们的学习绩效就会提高。

2)研究结果验证了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线上学习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实证结果显示,线上课程临场感对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过程中,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线上学习满意度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 这一结果说明,教学临场感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也可以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线上学习满意度中介作用下,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

在疫情防控期间, 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教学临场感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真实性感受,增强了他们在“真实空间”而非虚拟网络空间进行体育课学习的感知。 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体育社群的归属感、体育动作的认同感以及体育运动的放松感, 都会有效增强大学生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根据“动机-行为”理论可知,大学生对线上课程的感知度越高,自主性就越高,在学生主体体验基础上,形成体育知识的建构和我自图示,学习绩效自然越高。 交互是学习者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根本, 体育线上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体育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都利用社交媒体与学生积极的交互, 而学生群体之间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体育技能、动作的交流和监督,这种交互无疑增强了学习临场感,还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从而提升学习满意度,提高体育学习绩效。 总之,线上课程通过社交媒体产生的临场感是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线上学习满意度的前导内因,可以间接影响大学的体育学习绩效。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高校以社交媒体为媒介,大规模开展了大学体育课程线上教学活动, 对体育课程的信息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创新的体育线上课程教学效果亟需进一步检验, 本研究从大学生线上课程学习体验的角度,探索了线上课程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

分析结果得出,大学生对体育线上课程的临场感、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学习满意度是影响其体育学习绩效的重要因素,线上课程临场感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也可以通过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学习满意度间接影响其体育学习绩效。 线上课程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绩效影响理论模型的构建, 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影响线上体育学习绩效的内在机制,检验了线上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制定大学生体育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5.2 建议

面对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创新线上教学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课程,结合社交媒体进行讲解、示范、答疑、指导、考核等,综合视、听、动等的多种感觉,使大学生尽可能地掌握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既舒缓了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 又解决了无法开展线下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难题,充分发挥了体育育人的综合性作用。 基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 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体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及线上体育学习绩效的提升,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社交媒体带来的教学临场感。 教学临场感阐释了线上体育教学环境下, 建立良好体育运动锻炼学习体验的核心,对于改进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线上体育学习体验具有指导价值。 同时,教学临场感作为建立高质量线上课程教学的抓手,应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基础上,以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和信息素养为目标, 多增加线上体育动作技术教学和练习的趣味性及互动性。

2)发挥感知有用性作用。 在线上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设置体育引导任务,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语言及身体示范,让学生在虚拟化中感知有用性,从而形成骨骼、肌肉、动作、神经的综合效应,完成体育素养的建构,提升学习绩效。

3)提高大学生线上体育学习满意度。 利社交媒体的特征,向大学生提供以体能锻炼为主的线上体育课程学习功能、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等, 促使学生产生积极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兴趣拉动运动,以运动满足需求,通过获得愉快的体育经历和情绪体验,得到身心的极大满足感,进而提升自身线上体育学习绩效。

猜你喜欢

易用性社交满意度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社交距离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老年人家电产品易用性设计研究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