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应用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022-06-14蒋凌云
蒋凌云
南京市江宁医院新生儿科,江苏南京 211100
临床将胎龄在34~36周出生的早产儿成为晚期早产儿,又称为近足月儿。由于晚期早产儿的胎龄时间较近于足月儿,在临床诊断时往往被忽视[1-2]。据悉,晚期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发育时间不够,肺部未能完全成熟,导致出现肺表面活性物质生产不足等问题,进而损伤患儿身体健康,导致晚期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更易患病,不利于患儿的成长发育[3-4]。随着病情逐渐严重,晚期早产儿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进而导致患儿呼吸障碍。目前,临床多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等方式辅助早产儿进行呼吸,维持基本的呼吸功能,但效果有限[5]。为进一步提高晚期早产儿患儿的呼吸功能,缓解呼吸障碍,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儿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问题,促进患儿身体健康,降低病死率[6-7]。故该院特以2018年6月—2021年9月行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93例患儿为对象,开展了评估早期应用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的专项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行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93例患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基于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胎龄34周~36+6周,生后3 d内。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胎龄34周~36+6周,生后3 d内。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②为晚期早产儿,临床资料清晰完整。排除标准:①其他各类先天性疾病者;②器官疾病者;③对该研究涉及药物不耐受者。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开展研究前,由涉及医师针对家属予以了涵盖医疗内容、预期结果等内容的全面医疗诠释,基于患儿家属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由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营养支持、液体治疗和吸氧治疗,维持患儿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对照组患儿早期予以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治疗中期再给予猪肺磷脂治疗;观察组则就病症早期予以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120 mg/支,及240 mg/支。治疗前,需用药物处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并使用专业溶解剂溶解干净,加温至37℃后使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并多次滴入气管插管。每次滴注1滴药液后用球囊加压呼吸60~120 s,完成注射后实施机械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评估比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以及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精确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情况,指标涉及:pH值、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水平。统计两组对象相关临床指标,指标涉及: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康复时间;同时统计比对两组对象治疗前后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3项血气分析指标比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值、动脉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 时间 pH值 动脉氧分压(mmHg) 血氧饱和度对照组(n=46)观察组(n=47)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组间治疗前值P组间治疗前值t组间治疗后值P组间治疗后值7.16±0.12 7.33±0.08 7.18±0.13 7.43±0.11-0.770 0.443-5.005<0.001 56.89±2.45 76.41±2.11 56.87±2.41 79.02±2.12 0.040 0.968-5.950<0.001 0.62±0.21 0.83±0.10 0.61±0.22 0.92±0.08 0.224 0.823-4.798<0.001
2.2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s),d]
组别 症状缓解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 康复时间对照组(n=46)观察组(n=47)t值P值4.92±0.47 4.11±0.38 9.149<0.001 3.77±0.24 2.98±0.27 14.902<0.001 10.37±0.74 9.13±0.87 7.396<0.001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率与呼吸频率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率与呼吸频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与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率与呼吸频率情况比较[(±s),次/min]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率与呼吸频率情况比较[(±s),次/min]
组别 时间 心率 呼吸对照组(n=46)观察组(n=47)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组间治疗前值P组间治疗前值t组间治疗后值P组间治疗后值142.78±8.15 132.27±7.31 143.04±8.16 126.53±7.65-0.154 0.878 3.698<0.001 50.58±5.67 45.39±4.78 50.67±5.69 38.72±4.03-0.076 0.940 7.281<0.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非医学适应证剖宫产的比例逐渐提高,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8]。同时,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高龄妇女的比例逐渐提高。据调查显示,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中,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19%,严重影响了晚期早产儿的身体健康,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严重不良影响[9]。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又称肺透明膜病,该病病情进展迅速、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在发病后极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晚期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的发育时间有限,肺部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导致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性大大提高[10]。目前,晚期早产儿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多伴有发绀、呼吸呻吟以及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会在患儿出生后数个小时内出现,肺透明膜是其主要病理学特征[11]。研究证实,晚期早产儿患儿由于缺乏肺部合成且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而出现肺泡萎缩问题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致病机理。患儿发病后其机体内氧气交换功能受阻,进一步出现缺氧和酸中毒,小动脉因缺氧而痉挛[12]。同时,由于肺部灌注不足,肺部相关毛细血管黏膜损伤严重,体液被意外渗出,加大了纤维素透明膜的产生概率。而伴随着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逐渐加重,其体内的肺泡数量逐渐萎缩,还会加大支气管充血症风险[13]。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磷脂蛋白复合物,二棕榈酰卵磷脂是其主要成分,通常在20~24周胎龄时初见,在35周后迅速增加。晚期早产儿由于发育时间有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发育不足,导致气体交换功能减弱,患儿会出现皮肤发绀、三凹征等临床症状[14]。
肺表面活性物质广泛分布于肺泡表面,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逐步萎缩,维持肺泡体积和功能的基本稳定。同时,肺表面活性物质还能维持毛细血管间液和肺泡的平衡性,防止肺泡内的组织液异常增加,进而有效清除多余肺液,减轻肺水肿发生风险性,促进肺部换气功能[15]。依据朱月娥等[16]国内学者研究结果提示,早期予以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H值(7.41±0.11)、SaO2(0.82±0.29)及PaCO2(79.01±4.11)mmHg均优于对照组(7.34±0.09)、(0.64±0.27)、(76.42±4.09)mmHg;症状缓解时间(4.1±0.4)d、机械通气时间(3.0±0.3)d及康复时间 (9.1±0.9)d均显短于对照组 (4.9±0.5)、(3.8±0.2)、(10.4±0.8)d;呼吸(39.5±7.2)次/min及心率(117.4±14.7)次/min水平则优于对照组(44.1±6.4)、(127.2±15.3)次/min。而就该次研究中,经早期应用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观察组pH值(7.43±0.11)、动脉氧分压(79.02±2.12)mmHg及血氧饱和度(0.92±0.08)均高于对照组(7.33±0.08)、(76.41±2.11)mmHg、(0.83±0.20)(P<0.05);结果证实,通过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情况明显改善,其肺部功能状况更佳。究其原因在于猪肺磷脂是在猪肺中分离出来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属于天然治疗药物,被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时能及时补充机体所缺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补充晚期早产儿由于生长时间受限而导致的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问题,进而补足萎缩、塌陷的肺泡,改善患儿肺部功能[17]。观察组症状缓解(4.11±0.38)d、机械通气时间(2.98±0.27)d以及康复时间(9.13±0.87)d均短于对照组(4.92±0.47)、(3.77±0.24)、(10.37±0.74)d(P<0.05);该项结果表明,早期应用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进一步促使患儿症状缓解加快,整体康复时间缩短,提高了治疗效率,更有利于患儿的恢复。相较于在晚期应用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期应用猪肺磷脂能促进晚期早产儿患儿的肺部顺应性,提高其气体交换能力,减少对肺组织的压伤和损伤[18]。观察组治疗后心率(126.53±7.65)次/min与呼吸频率(50.72±4.03)次/min均低于对照组(132.27±7.31)、(60.39±4.78)次/min(P<0.05)。该项结果则进一步表明该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心率和呼吸频率,确保整个呼吸周期的气体交换顺利进行。该次结果也与朱月娥等国内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研究的真实有效。
综上所述,在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早期应用猪肺泡内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治疗时间,促进患儿的恢复,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