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高产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2022-06-14杜娜钦李倩李泽林李珍珍张丁

河北农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棉农整枝行距

□文/杜娜钦 李倩 李泽林 李珍珍 张丁

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安平县虽然近年来种植面积在不断缩减,但是有植棉习惯的农民朋友大有人在。结合高产创建方面的内容,介绍一些棉花怎么种能实现高产的技术,供棉农参考。

首先要选择一个高产品种,但品种是内因,栽培是外因,要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内因与外因的高度结合,即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棉花是“三分种、七分管”,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而其中的关键措施都要环环扣紧,否则其中一项管理措施跟不上,就不能发挥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

一、选择优良品种

首先品种要具有高产的潜力,又有稳产的基础。要抗病、耐病,这是品种稳产的关键,而抗病、耐病主要指的是抗枯、黄萎病,因为这两种病害是影响当前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具备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强,并对不良气候反应不敏感,好、赖年份对产量影响幅度不大。

二、底肥增施钾肥

肥料运用不合理是影响棉花产量原因之一。一是投入少,二是没有做到平衡施肥。在目前的产量基础上只要做到平衡施肥,投入产出比是完全成正相关系的,投入越多产量越高,否则反之。现在有些棉农生产上仍停留在传统习惯的施肥方式上,由于肥料运用不平衡,营养元素不全面,导致棉田营养缺失,各种生理病害加剧,产量萎缩不前。因此底肥一定要根据棉花的生理需求,按照百斤籽棉对氮、磷、钾3∶1∶2.5的比例合理搭配,而目前我们还是以二铵、尿素等常规肥料为主,肥料利用率低,还没有做到氮、磷、钾合理搭配,且多数人都忽视钾和微量元素以及生物菌的应用,由于营养不全面、不平衡,形成多施肥≠多产棉,所以我们一定做到科学平衡施肥,才能使有限的投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重施钾肥打好高产基础。棉花是喜钾作物,而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氮磷肥、轻钾肥,甚至是无钾现象。经大面积抽样测定,很多地区的土壤状况实属严重缺钾和极度缺钾,因此棉田施用底肥时一定要注意增施钾肥,尽量避免施用N、P、K含量相同的肥料(如14-14-14、15-15-15)。

三、适当推迟播期

棉花播期过早除易发苗病以外,还因发育提前,伏前桃比例偏大,中后期如遇连阴雨是形成早桃烂铃多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倡适当晚播是有益的。一般在冀东南4月上中旬开播,地膜棉最好于4月25日~5月5日播种为宜,切记不要早播。

四、留苗密度合理

棉花是喜光透风作物,但目前生产上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密度不合理,密度过大成了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棉农惜地意识浓厚,播种时行距往往太小,定苗时一不看品种介绍,二不管土壤性状,三后怕病棵死苗,四看苗太亲。基于以上情况,所以留苗时总是多多益善,留苗无计划,根本谈不上合理密植,一般地块少说3000~4000株,个别地块5000~6000株,由于密度过大,导致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恶化,无雨也烂铃,有雨烂更多,成了棉田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做到合理密植,实际操作一定要灵活掌握:根据地力情况定密度,高水肥地块一般以2000~3000株为宜,旱薄、盐碱地块适当增加,以3500~4000株为宜;根据品种棵型定密度,大棵型要稀,2000~2500株为宜,小棵紧凑型要密,3000~4000株为宜。

五、提倡单行种植

大家习惯以大小行种植,因小行过早封行,导致烂铃,专家建议实施等行距种植最为科学。等行距种植一是个体受光均匀,二是田间通风透光性良好,三是土壤营养吸收均衡,可增加结铃,减少烂铃,提高产量。

目前一膜双行的种植模式还占比较大,彻底改成等行距种植还需要时间。但我们可以放宽小行行距,告别窄膜,使用一米以上的宽膜,把小行行距加宽到55厘米以上,大行不能低于70~80厘米,这样安排最合理。也可以加大株距调整密度。否则大行不大,小行不小,会造成过早封行影响通风透光。

六、适当早打顶

棉花提倡精细整枝,但是很多生产单位在棉花包装的明显位置注明免修棉和不修棉,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棉花不可能一次枝也不整,所以免修和不修都是脱离实际而又不科学的。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咱们还是以精细整枝为好,在人少地多的情况下可进行简化整枝,简化整枝就是在6月底至7月上旬,根据密度的大小,当主茎果枝达到10个左右时,打掉主茎和疯杈顶心和赘芽。

七、控旺不如控稳

棉花的全生育期只求一个稳字,如何实现稳长,就必须做到合理化控,避免出现疯长、徒长、旺长现象。科学运用缩节胺,调节生殖生长,减少脱落、增加结铃。在棉花正常生长情况下进行化控,以少量多次、勤控轻调为原则,把被动化控变为主动化控,而现在很多棉农总是不旺不控,等到旺长后再控,这是不科学的。

八、除虫治重不如治轻

发生在棉花上的病害有20多种,但是常见病害主要有苗期的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等,中后期的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和棉铃红腐、软腐、灰霉等烂铃病,这些病害均要以预防为主,病害在后、预防在前,棉花上的任何一种病害等到发生了,再去治病就晚了,尤其老重茬病地首先应该从播种前开始。

九、管理后期不放松

棉农朋友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前期和中期的各项管理,但是仍有个别棉农忽视后期的管理这是非常错误的,而后期的管理也很关键,所以我们不能放松后期的各项管理措施。

后期如遇干旱应灵活掌握适量浇水。不能放松对盲蝽蟓、伏蚜和红蜘蛛的除治,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花中小黑虫”棉蓟马的危害。棉花是喜硼作物,缺硼会导致花铃脱落,后期喷施优力硼锌+生态源叶面肥对保叶、防脱落、防早衰效果很好。对于后期化控不好的地块,对重新长出的幼嫩疯杈必须剪除,以免影响成铃吐絮。

以上内容都是一些棉花高产的实用技术,也是生产上经常存在的问题,总而言之,受气候、品种、地力、投入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的问题也各有差异,农民朋友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管理上不能千篇一律。

猜你喜欢

棉农整枝行距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棉农
整枝与密度互作对冀棉95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番茄整枝有技巧
试析薄皮甜瓜整枝技术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南方温室大棚番茄跨杆S形整枝技术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