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和策略
2022-06-14王宏亮陈晓庆杨海迪杨佳欣
王宏亮 陈晓庆 杨海迪 杨佳欣
摘要:时事新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小学阶段进行时事新闻的学习,有助于小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本文所提出的“把新闻时事”与“法制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实践”与“理论”的高度融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中,老师把时事新闻的学习过程融入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全面地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把时事新闻与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时事新闻;法制意识;学生全面发展
时事新闻以政治、科技、经济、教育、生活等为主要内容。在小学任意学科中,把时事新闻的学习纳入到平时教学与生活中,有助于小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树立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文章将时事新闻与小学法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时事新闻教育,逐步树立学生的法律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现代小学生法制教育发展现状
(1)法制教育内容空泛,难以培养法制意识
虽然在平时教学中也开设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但相较于其他科目来说,更不容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为小学生的年纪太小,对于法制意识没有太多的感悟,总会觉得法制教育离自己的生活太过遥远;而对于教师来说,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最看重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多数教师都会认为成绩好的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制意识一定高。这种思维惯性会影响教师开展法制教育,导致小学生接受法制教育都有种“假大空”的感觉,学生认为法制教育离自己很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2)法制教育内容老套,课堂教育效果偏低
对于大多数的法治教育来说,老师平时讲的都比较少,教师只有在学校特定的法制活动的情况下才开展相关法制宣传,这样就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将相同的教育模式照搬给下一届、下下届,长期下来,就容易导致学生接收到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不深入人心,甚至一些已经改变的法律还被教师拿来讲,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老套的教学和讲解方法会降低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学生在课上提不起兴趣,也不太重视法制教育活动,导致学生不重视,法制教育效果偏低,不利于学生法制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针对以上现状所提出的解决策略
(1)引用时事新闻,激发法制意识
学生都喜欢新奇的事物,当今时代信息不断更迭,我们掌握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学生对新闻感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在平时讲解安全班会活动中融入有关的新闻内容。我们都知道,法制教育与时事新闻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把新闻资源与课本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提升法制观念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样学生就能对法制教育产生兴趣,有利于之后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闻讨论会,让学生彼此之间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节高效的法制教育课应该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课堂氛围,从而提升法制意识。
例如,四年级下册“遇到欺负怎么办”一课中,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白:遇到欺负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最合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让学生拥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播放PPT:“同学们,大家可以看到PPT上老师给大家出示的几个新闻图片,这个新闻呢,主要是讲了一个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小朋友,在学校里受到了欺负也不敢说,在长时间的校园欺凌中,他没有选择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告诉老师和家长,最终选择了自杀,一条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离開了人世。”记住这个新闻,让学生思考这个学生尊重自己了吗?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应当怎样做?教师需要总结学生们的回答,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比如普及法律《青少年保护法》《校园反欺凌法》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之中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遇到过哪些问题或者受过什么人欺负,自己是怎样解决的?一旦出现这种事情,怎样才是最合理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素材,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法制教育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的法制意识。
(2)选择时事新闻,渗透法制意识
应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在平时增强法制意识宣传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提集体主义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集体主义,怎样做才是保障集体利益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加强学生对集体和国家的认识,树立奉献精神。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这一课时,为学生讲解“精准扶贫”政策,并让学生知道“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一个时间节点,是实现中国梦重要的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来临,是真真实实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也能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社会的分工也大相径庭,这就带给了无数劳动人民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国家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民也在幸福的大道上感受奋斗的魅力。”在课堂中渗透关于精准扶贫的精神和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扶贫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为生计而发愁,使贫困地区的人民能够达到普通生活水平。国家精准扶贫是一个国家政策,有效帮助贫困地区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上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含义,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小家和大家之间的家国情怀、维护集体利益既是权利更是义务。当然,脱贫的定义并不是单一局限在物质上的丰富,还在于精神上的丰盈。
所以,教师这一角色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也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巩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取得的成果,做好后续扶持的工作,教师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发挥好教师这一角色的作用。扶贫也要扶智,教育扶贫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关注点,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就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中要渗透扶贫精神,做到教学“扶贫”,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将时事新闻的学习和提升法制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以便在平时教学中深入推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强化法制教育和增强法制意识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平时课堂中树牢学生法制意识,借助时事新闻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之中感受到法制的魅力,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从而牢固树立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1]胥传红.小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思考[J].吉林教育,2021(07):13-14.
[2]顾燕.小学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法治意识的途径研究[J].第二课堂(D),2020(12):32-33.
[3]冯丽君.小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J].教师,2020(1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