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三化一融合”教学改革的卓越课堂认证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2-06-14隋全侠尹桂波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6期

隋全侠 尹桂波

摘    要:为了提高课堂含金量、提高教师胜任力、加大教学改革支持度、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构建了聚焦“项目化、信息化、思政化、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和对教师课程教学进行认证的卓越课堂认证体系。该体系创新性提出“循环认证、持续卓越”理念,即建立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现场说课三阶段认证程序与标准。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打造了赋能师生、内容先进、教学高效、思政融入、课赛(证)融通的卓越课堂。

关键词:卓越课堂;“三化一融合”;认证标准;认证体系;三对接两纳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6-0046-04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认证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卓越课堂或有效课堂认证活动,建设科学、合理的课堂认证体系至关重要。文章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卓越课堂认证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经验,为改进卓越课堂认证提供参考意见。

一、认证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美国非营利组织数字承诺(Digital Promise)建立了一套面向教育者的微认证体系,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证明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及成果的机会,教师可以用工作样例、视频或其他制品形式作为证据申请认证,公开掌握的能力和完成的认证。在数字承诺等专业组织的推动下,美国有20多个州正在或即将应用微认证支持教师专业发展[1]。新西兰资格认证机构也开始采用微认证支持教师发展,认为其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具有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2]。国内高职院校在不同层面开展了认证探索,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魏非团队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教育设计研究方法和敏捷迭代思想,形成了微认证规范框架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体系,构建了可供相关领域借鉴和应用的微认证开发过程模型[3]。2015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提出“有效课堂”概念,采用产品质量认证方式,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认证”,目的是把“追求教学的有效化”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4]。重庆航空职业学院陈美湘借鉴有效课堂认证理论,在“室内装饰设计”课程中推进项目型改革,提高了教学成效[5]。

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支持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发展平台。高职院校教师应按照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教师层面诊断与改进要求,以教师发展标准引领制定发展规划,实施自我诊断与改进,以此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与完善[6]。但诊断与计划容易,教师发展困难。高职院校目前主要通过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绩效考核等外部制度激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许多高职院校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临时性、碎片化培训,这种培训在“面”上没有全覆盖,在“质”上也未达到要求,更未形成体系性、制度性、持续性的支持系统。高职院校必须改变教师专业发展只强调“过程参与”的现状,搭建基于能力本位的培训认证平台,形成“结果驱动”的专业发展范式,構建“青年教师成长、中年教师成才、资深教师成名”的梯队发展体系[7]。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脱节的问题仍然存在。高职教育有其自我属性与特征。在教学方面,立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代替由本科“移植”来的知识体系课程,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在信息技术方面,高职院校教学对翻转教学、混合教学、智慧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有着更高的需求。而在德技并修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基于育训结合方面,需要加强课程与技能证书、技能大赛等的对接。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在系统性、全面性等方面一直存在问题,但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课程改革难以落地课堂,改革未真正驱动课堂质量的提升。

二、认证体系建设的理念与整体架构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2018年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以学定教”系统化人才培养改革项目为基础,借鉴悉尼协议“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针对课堂含金量不高、教师胜任力不足、教学改革支持度不够、课程育人功能淡化等问题,构建了聚焦“项目化、信息化、思政化、课赛(证)融合”(简称“三化一融合”)教学改革和对教师课程教学进行认证的卓越课堂认证体系。该体系创新性提出“循环认证、持续卓越”理念,即建立资源评价、课堂教学、现场说课三阶段认证程序与标准,面向教师,以3年为周期,以课程为载体,对高水平实施“三化一融合”教学改革的课程教学进行认证,为师生走向持续卓越赋能,以纺织服装学院为试点并推广全校。在该体系下,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打造了赋能师生、内容先进、教学高效、思政融入、课证融合的卓越课堂。卓越课堂认证体系的建设与实践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个体改进、全面推广、总结提升”,是在规划基础上的实践、反思、提升,最终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机制,形成校本认证体系。卓越课堂认证体系建设与实践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三、卓越课堂认证实践

卓越课堂实施方案,系统阐述“循环认证、持续卓越”理念,构建针对教师技术性和师范性不足的认证标准体系和支持发展平台,其认证标准是发展指南,支持体系是教师发展支架。每年引导30%~35%的教师参与认证,完成一轮认证后,根据职教理念、技术和产业发展,更新标准体系并开展下一轮认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持续发展。

(一)推进“三化一融合”教学改革

“三化一融合”教学改革是卓越课堂认证的核心要素,通过逐期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分项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教师通过项目化改革,把新技术、新模式、新规范等融入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改革课程评价方式。通过信息化改革,开发慕课、微课等在线资源,改进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思政化改革,把立德树人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体系。通过课赛(证)融合,课程标准对接技能大赛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学生多项专业技能,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将“三化一融合”改革覆盖全员、全课程、全过程,营造人人参与改革、课课参与改革的氛围,提高课堂含金量,为卓越课堂认证奠定基础。

1.实施课程项目化改革。以卓越课堂认证为着力点,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体系重构为任务引领式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每门课程的项目由企业对应的工作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开发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专业课必须进行项目化改革,公共课必须进行专题化改革。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工作室、技能大赛、社团活动等平台,精心设计或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掌握完整工作过程,形成整体职业能力;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主动实践能力,以产品或成果作为评价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从而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社会生活的公共基础课要根据典型情境,以专题、情境等方式重新组织课程内容,参照行动导向教学,探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2.实施课程信息化改革。以卓越课堂认证为发力点,要求90%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完成在线课程建设,智慧教室覆盖面达80%。利用快剪辑、Camtasia Studio、绘声绘影等软件自行制作课程视频,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加强推广应用。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职业教育理念,主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学习真正向课前、课后延展,学习空间由教室向网络延伸。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超星学习通、金课坊、职教云等平台进行教学互动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充分发挥课程平台学习“自引导”功能,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合理选用虚拟仿真、三维动画、实拍视频、混合编辑等技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的智能化评价。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由自主学、反复学向竞争学、拓展学转变。

3.实施课程思政化改革。要求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根据以学生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把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符合职业道德的规范意识和行为习惯,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课程思政化改革。强化课程设计的德育目标,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把学生德育表现纳入到考核范围,建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有机结合的全人教育体系。课程思政化改革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专业认知,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同时要求教师提升政治素质、强化育人水平,高校提供创新平台、优化育人环境。

4.探索课赛(证)融合改革。推进赛教融合课程改革,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参赛体系;结合竞赛项目,融入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标准,厘清课程教学内容、实际工作岗位、竞赛项目之间的关系,整合相关课程,建立赛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将竞赛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总结、固化参赛经验和成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扩大受益学生范围。专业核心课程要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对已有课程标准进行补充、强化和拓展,促进书证融通。通过课赛(证)融合改革,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提升学生遵守规范、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

(二)制定卓越课堂认证校本标准

高校根據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标准,制定卓越课堂认证标准,包括教学资源评价标准、课堂实录视频评价标准、现场说课评价标准,每个环节均达到80分以上,才能通过认证,颁发认证证书;如果某一环节低于80分或者缺少了某一环节,只需在下一轮认证中重新参与这一环节的认证即可。构建卓越课堂认证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教师胜任力不足的问题。教学资源从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出发进行评价。4个一级指标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方案、课程线上资源;20个二级指标包括:课程标准要素完备、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项目引领、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考核方式与评分多元化、授课计划要素完备、教材选用先进、项目任务与实际岗位密切联系、项目任务总体设计和课程设计合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思政元素融入、教学重难点处理、信息化教学平台有效、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完整、电子教案完善、配套的教学活动完备、教学录像完整、拓展学习资料丰富、教学交互充分、学生线上学习档案完整。

课堂实录视频的评价从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出发进行考查。5个一级指标包括:基本素质、理念技术、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运用、教学成效;17个二级指标包括:备课、仪表、表达、思政元素融入、职教理念融入、教育技术融入、项目设计清晰、项目载体先进、实施过程完整、多元评价到位、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对教学满意度、对比传统教学的满意度。说课反思以现场汇报的形式进行,时间10分钟,说课评价指标包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课程考核方式、反思与改进、特色亮点、教师风格等,卓越课堂说课评价表见表1。卓越课堂认证标准旨在从教学资源情况、教学改革情况、教师教学能力3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搭建“三对接两纳入”支持体系

认证过程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过程和学校教学新秀奖、优秀教学奖评选过程,通过认证教师给予经济奖励,纳入职称评审、教学质量评优业绩量化考核(简称“三对接两纳入”),每学期举办“三化一融合”专题教学沙龙,邀请专家进校辅导,组织教师外出专题培训,在经费、机制和技术方面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通过搭建“三对接两纳入”支持体系,解决教师参与性不足的问题。

将卓越课堂认证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选拔的试金石,认证标准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要求,通过认证的教师可依次进入校赛、省赛、国赛。学校、二级学院分别组建校内外教练团队,有针对性地指导参赛教师打磨参赛作品,经历逐轮比赛,教师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通过卓越课堂认证的青年教师可以参加教学新秀奖的评比,而优秀教学奖是教学新秀奖的升级版,获得教学新秀奖或省赛二等奖以上的主讲教师可参加优秀教学奖的评比。对于获奖者除给予经济奖励外,在教学业绩量化考核、职称评审中均给予政策倾斜。通过“三对接两纳入”支持体系,鼓励教师参赛,助力教师获奖,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四、改革成效

卓越课堂认证助推教学改革深入、均衡发展。截至目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87名教师已完成四批卓越课堂认证,完成率达到72.8%。认证教师对528门课程完成项目化改革,形成了产业先进元素更新机制。共建设在线课程347门,引入慕课192门,实现了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上线全覆盖,选修课上线率达86%。通过认证的教师均能熟练使用在线教学平台,68%的教师能使用智慧教室开展智慧教学。开发了“走进高端纺织”等32门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课程,对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点专业课程全部完成标准修订,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融入。对接职业证书、技能大赛标准,对“服装制版”等68门课程完成课赛(证)融合改革。2020年,第三方调查发现,学生对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为96.38%;学校一、二年级课堂育人满意度分别达到97.86%、98.03%。学生获全国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一等奖14项,获奖数量在全国纺织类院校中最多。

卓越课堂认证助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获全国优秀教师1名。2019年在江苏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卓越课堂成效逐步显现,引发省内高职院校关注。截至目前,江蘇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接受江苏省内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33批、共156人来校交流卓越课堂认证标准开发、平台支持、环节组织等内容,同年受邀在江苏省高教学会年会上作《卓越课堂认证探索与实践》报告,受到广泛热议和好评。卓越课堂认证经验先后在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推介会宣讲推广。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

卓越课堂认证创新性提出“循环认证、持续卓越”理念,以周期性循环认证为牵引,持续深化“三化一融合”改革,打造内容先进、教学高效、目标达成度高的卓越课堂,培育卓越教师,培养卓越人才,为师生赋能。建立了基于“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新标准。制定《教学资源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现场说课评价标准》,从基于“三化一融合”的专项胜任力到教师综合能力,形成了规范完整的卓越教师认证标准,成为助力高职院校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指南,为中国高职院校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探索了“课程改革+课堂认证”的新模式。针对高职教育类型特征、教育技术发展、立德树人和育训结合等要求,全面推动课程“三化一融合”系统改革,与此同时,推进教学改革在课堂的实践,持续提升课程质量和课堂教学成效,对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Ear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redit[DB/OL].(2020-08-30)[2021-06-24]. http://schools.bloomboard.com/incen-tives/.

[2]  Micro-credentials for impact: Hol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to high standards[DB/OL].(2021-02-13)[2021-06-24]. http://www.learning forward.org.

[3]  魏非,闫寒冰,祝智庭.基于微认证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2):92.

[4]  叶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有效课堂认证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2(3):3.

[5]  陈美湘.基于有效课堂认证框架背景下的室内装饰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32.

[6]  叶爱英.内部激励+外部干预助推教师发展[DB/OL].(2021-03-23)[2021-06-24]. http://www.docin.com/p-2145983607.html.

[7]  刘勇,张颖.新时代高职院校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探究——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20(1):146.

编辑∕李梦迪

收稿日期:2021-05-10                                                          修回日期:2021-06-26

作者简介:隋全侠(1977—),女,内蒙古赤峰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职纺织教育。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百万扩招背景下纺织职业教育面向社会人员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FFH20);2020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基于企业云平台的高职纺织‘线上实践’教学探索与实施”(2020ZJJGLX038);2020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学生实验员助理’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GYJY202005);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以卓越课堂认证为牵引的‘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JSJG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