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导向下《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改革与创新探索

2022-06-14杨慧胡晓沛郭佳郑煜焱张春红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金课改革课程

杨慧 胡晓沛 郭佳 郑煜焱 张春红

摘要:针对沈阳农业大学食品专业《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金课”为导向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提出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过程性多元化考核方式等建议,以提高《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金课”;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5;TS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2)01-0086-03

收稿日期:2021-12-02

基金项目:沈阳农业大学教改项目(KC2021329、2021-yjs-26、2021-143和2021-141)

作者简介:杨 慧(1986—),女,博士,讲师,从事食品生物技术方向的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张春红(1968—),女,博士,教授,從事植物蛋白质改性及应用方向的研究工作。

按照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重点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由此,“金课”成为高校课程领域的热词,受到教师的密切关注。《植物蛋白质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食品加工方向的基础必修课程,它以《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重点介绍植物蛋白质结构特点、理化和功能特性,大豆、花生、油料和谷物等主要植物蛋白产品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以及脉冲、静高压、超声等高新技术在植物蛋白加工中的应用。以沈阳农业大学食品专业《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教学为例,以“金课”为导向,对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考核制度改革等进行探讨。

1 《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教学现状

《植物蛋白质工艺学》教学通常以课程大纲为导向,以教师课堂讲授为核心,以指定教材为辅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理论知识为主,重点讲授植物蛋白质结构特点、理化和功能特性,以及各种植物蛋白的生产原理、工艺及设备等,存在知识点分散、部分内容晦涩难懂、趣味性不强等问题。例如:对低温脱溶粕制取工艺所涉及的蒸汽脱溶、真空脱臭系统等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较难。在采用“PPT+板书”方式的授课过程中,学生课堂表现欲低,存在参与不积极、“一味低头”的现象。二是实验课程8学时,理论课程24学时,存在实验学时不足以支撑教学知识点且实验个数设置太少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三是课程考核方式简单,侧重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出勤率,未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元化考核,无法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易使学生养成轻视课堂教学的习惯。

2 《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建设改革建议

线下“金课”是一种师生深度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课堂是“金课”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各司其职。教育部吴岩司长曾提出:“大学课堂教学有五重境界。Silence,课堂上很安静,老师拼命讲,学生拼命睡、拼命吃、拼命玩,互不干扰,一片祥和,就是没有拼命跟老师学习。Answer,老师提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yes or no?这种互动跟没有互动差不多。Dialogue,有情感和内容的交流,这种课是好课。Critical,有批评质疑的味道在其中,学生不仅与老师有互动,还能针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能跟老师有点小争论。Debate,有争论、争辩甚至还有争吵,老师讲的学生可以不同意,学生可以讲自己的看法。”基于《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教学现状,就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力求将其变成一门“金课”,变成“Dialogue”,一门有情感和内容交流的好课。

2.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学生通识教育

基于《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倾向于理论知识,但联系生活实际较少,易导致部分学生课后出现忘记或混淆知识点的情况,即对植物蛋白质基础知识似懂非懂,更不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精简优化部分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对比学生培养大纲课程,适当删减一些重复知识点,力求避免重复教学。例如:删掉了植物蛋白标准及测定方法的内容,这是因为相关知识点在《粮油品质检验》课程中已有所涉及。在优化课堂内容方面,针对该课程知识点分散、不易形成知识网络的情况,设置了大豆蛋白、花生蛋白、油料蛋白和谷物蛋白4个特色专题,并联系现实生活热点,力求课堂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再如,在讲授蛋白功能性质时,不同植物来源蛋白质具有相似的营养价值,但大豆、花生、芝麻、小麦中的蛋白为何能使人体产生不同的食用效果,这不仅涉及到蛋白中的氨基酸知识点,还涉及到食品营养学知识,故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引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开拓学生视野。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把理论基础知识如何应用于科研前沿以及产生哪些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例如给学生介绍时下流行的以植物(大豆、豌豆、小麦)蛋白质为原料的素肉研发技术时,对运用到的蛋白质究竟有哪些性质,为什么花生蛋白制不成素肉等问题做一分析,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事先密切关注植物蛋白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高自身科研素养。三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立德育人作用。在授课时引入科学家研究植物蛋白时的一些事例和植物蛋白企业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四是将教学与科研项目和学生竞赛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由于实验课时少,为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课堂上对植物蛋白质专业问题予以解答,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2.2 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鼓励教学形式创新

改变“PPT+板书”传统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一是建立教学重点及难点资源库。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挑选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录制不超过15 min的授课视频,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和知识巩固。二是利用时下流行的游戏模式,强化知识点。采用流行的“谁是卧底”网络游戏,请4名同学到讲台,其中3名同学背后贴“大豆蛋白”纸条,1名同学背后贴“花生蛋白”纸条,通过专业术语描述来找出卧底。也可采用 “你说我猜”游戏,即事先准备一些专业名词,将同学分组,每组选1名同学猜,其他同学用专业术语描述这个专业名词,在一定时间内猜词最多的组获胜。这些游戏方式的引入,对活跃课堂氛围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很有效,利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三是充分利用学校慕课网,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测试、课程作业等发布在网上,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增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丰富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多媒体、三维动画等技术,将植物蛋白质的一些抽象概念在PPT课件中形象化;通过虚拟仿真等技术,将植物蛋白质生产工艺等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且易理解。为此,课题组优化制作的《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件荣获国家多媒体信息大赛一等奖。五是鼓励学生制作实验微课,激发上课热情。为了加深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理解,可在设置实验课程时精心挑选接近生活的几个实验,如豆腐、花生蛋白饮料制备等,鼓励学生制作实验微课,每个视频

5 min左右,帮助学生熟悉实验设备及工艺并分析实验结果,以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效果。

2.3 采用过程性多元化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考核方式多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比例占20%,期末成绩比例占80%。任课教师通常依据学生上课出勤率、课堂作业、课堂测试等给出平时成绩,以期末考试给出期末成绩。期末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因其成绩占比较大,一些学生依靠短时强记即可轻松获得高分,无法有效反馈教学效果。为改革新形势下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课程组建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评体系,见表1。

这一考评体系的特点:一是将期末成绩比重由80%降至60%,增加试卷题型,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基础概念的灵活掌握程度。二是课堂评价主要看学生在课堂提问、活动、出勤等方面的参与度,占比20%。三是合作学习评价体现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微课等方面,由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自我评价组成,振臂10%。四是在线学习评价由学生学习时间、作业情况、在线讨论次数、线上测试成绩构成,占比10%。

教师需根据学生真实表现打分,分高分低要有依据,不能为了及格而一团和气打高分。要让学生严肃对待课堂学习,杜绝搭便车和应付课堂教学的不良行为。从长远看,过程性考核评价更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3 结语

“金课”建设对于强化本科生教学、提高本科生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植物蛋白质工艺学》为例,采取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过程性多元化考核方式等课程教学改革方式,不仅有助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拓宽学术视野,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本科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思维创新能力,为从事食品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只有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将《植物蛋白质工艺学》课程教学变成名副其实的“金课”。

参考文献

[1]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 罗芳,周榕,蒋继丰. “植物蛋白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下,2017(2):74-75.

[3] 唐文婷,蒲传奋.项目式教学在《植物蛋白工艺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4):74-75+96.

Cours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Plant Protein Technolo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Golden Course"

YANG Hui, HU Xiaopei, GUO Jia, ZHENG Yuyan, ZHANG Chunho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of plant Protein Technology in food specialty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course teaching mode with the guidance of "Golden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optimizing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construct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and adopting process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lant Protein Technology course.

Key words: "Golden Course"; plant protein technology; course; reform

猜你喜欢

金课改革课程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