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个“历史决议”确立了党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

2022-06-14李涛杨丽梅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李涛 杨丽梅

摘   要:党史教学是一门深刻理解和把握正确党史观,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弄明白“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必修课。第三个“历史决议”作为党史教学工作的最新教材和重中之重,确立了党史教学工作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方向,确立了党史教学工作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党史教学工作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导向,是党史教学工作新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第三个“历史决议”;党史教学工作;行动指南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2.03.004

文章编号:1009-6922(2022)03-31-0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三个“历史决议”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准确把握党百年来坚守的初心使命,深刻总结党百年来取得的成就经验,科学谋划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是总结经验、凝心聚力、赓续辉煌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党史教学工作的权威大纲和重要依据。“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1]只有系统学习党史,系统理解党的百年发展线索,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逻辑,才能把握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弄明白“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因此,做好党史教学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党史教学工作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自觉运用第三个“历史决议”武装头脑、指导教学、做实工作,既是党史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要求,也是指引我们做好做实党史教學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第三个“历史决议”确立了党史教学工作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每一名党员都应熟之于心。学习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党史教学不同于纯粹的历史教学。其他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已经丧失了生命力,其教学过程也是对过去历史时段、人物、事件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讲授。但党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教学过程是对过去已经发生、当下正在发生的党的历史时段、人物、事件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讲授。可见,党史学科是一门相对特殊的文史学科,其研究立场和教学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党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不只是对党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而是要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兼具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深刻解读。

中国共产党坚守的政治方向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2]。第三个“历史决议”作为党的历史上的最新纲领性文件,其遵循的政治方向和党的政治方向完全一致。因此,教学者在坚持自觉运用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导党史教学工作时,要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3]65。党史教学的全过程都要牢牢把握党坚守的政治方向:一要旗帜鲜明地突出党的领导地位和坚持自我革命,让党史教学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和熔铸红色血脉的“大讲堂”;二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让党史教学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三要旗帜鲜明地突出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让党史教学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大熔炉”。

(一)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的立场要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4]第三个“历史决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党史教学工作确立了坚守政治方向的核心立场。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回顾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反映到党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基础和立场前提。目前党史教学工作已有相对较长的发展阶段,且不同历史时期党史教学工作的切入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立场要求方面却是前后承续、一以贯之的。党史教学工作要以是否反映主流意识形态和人民群众是否认同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基本标准。党史教学工作政治方向的立场要求一旦动摇,轻则丢失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重则丧失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与社会支持。因此,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的立场要求是做好做实党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

(二)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的素质要求

党史教学较之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诸多差异,其中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能够体现党史教学学科特色的要素,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规定性。教学者自身必须要坚守政治忠诚、提升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才能把第三个“历史决议”的精神转化为做好做实党史教学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真正将决议精神体现和落实到教学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各方面。学习者同样要在党史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培养和锤炼自身政治素质,把第三个“历史决议”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政治营养”,在党史学习中坚守政治忠诚、保持政治定力,不断提高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抗力、自制力和免疫力,真正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提升从政治高度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的使命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3]74-75。从政治方向的角度讲,党史教学工作的使命不仅是立德树人,更是要立有政治品德、树有政治意识的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巩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果,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培养有坚定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和清醒政治头脑的时代新人。党史教学工作就是要教会学习者把党的百年奋斗史作为正衣冠、端品行、树形象的明镜,把党百年来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作出的历史贡献和重大成就了然于心,增强历史自觉性和历史主动性,以高尚的政治品格和过硬的底气骨气赓续辉煌、开创伟业。97B1D03C-5D16-4330-8816-B8C55926958D

二、第三个“历史决议”确立了党史教学工作的价值取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的历史是一部“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厚重史书。第三个“历史决议”以3.6万余字的篇幅,以党的初心使命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创新和奋斗实践为支线,高度凝练并科学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点,紧密衔接前两个“历史决议”对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已有结论,为党史教学工作目标的价值取向奠定了主基调,为学习者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指明了大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朱熹《朱子语类》:“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5]这一名句强调读书先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间接指明教育者在党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习者树立远大志向。党历来“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6]。第三个“历史决议”作为党史教学工作的纲领,是我们增强力量和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行动指针。科学认识第三个“历史决议”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体现的时代价值,对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大历史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第三个“历史决议”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做好做实党史教学工作

党史教学工作就是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首先,用正确方向引领党史教学工作。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坚定立场方向,在教学实践中讲理想信念,纠偏历史虚无主义给人们造成的党史认识误区,激励教学者和学习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其次,用历史实践磨砺斗志。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世界逐步进入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热点事件层出的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新媒体卷土重来的新动向。加强党史教学就是要继承和弘扬党百年来积累的宝贵精神財富,敢于向历史虚无主义亮剑,并坚守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最后,用历史价值激励斗志。百年来,党在奋斗中所取得的成就已为人们所认同。事实证明,党创造的每一个成功样本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是做好做实党史教学工作的价值指引,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价值实现的理路和机制。

(二)用第三个“历史决议”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做好做实党史教学工作

党史教学工作就是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不仅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理想信念的塑造,也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凝聚力量对初心使命的践行。“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7]党史教学就是要通过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严谨的态度勉励学习者忠于理想信念,以鲜明的态度鼓励学习者勇于批驳错误思潮,铸牢思想之魂、夯实信仰之基,激发学习者的奋斗意识和干事斗志,以良好的精气神凝聚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用第三个“历史决议”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做好做实党史教学工作

党史教学工作就是要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第三个“历史决议”中蕴藏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智慧结晶。简言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创新理解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理解。其中,实事求是是党史智慧的灵魂精髓,人民立场是党史智慧的价值特征,自我革命是党史智慧的品质特征。党史教学是砥砺品格的磨刀石。学习者要成长成才必须培养实事求是、人民至上和自我省思的精神品格,培育求是务实、不负人民和担当进取的实践作风,“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8]。

三、第三个“历史决议”确立了党史教学工作的实践导向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9]党史教学工作的实践导向目标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论运用能力,立足历史的高度和厚度,不断深化对党史教学使命的领悟,从党史中汲取治党治国的经验教训,利用好党史这一宝贵财富与重要资源,发挥党史强党资政育人作用。用教与学的方式启智、砺能、正风,增强学习者观察事物、判断时事、知行合一的能力,增强历史意识,掌握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坚定历史自信,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不要走偏、不要落伍、不要掉队,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10]。

因此,在强化党史育人作用中,党史教学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和掌握党的历史的发展规律,深刻梳理和总结党的历史的经验教训,高度凝练和把握党的历史的智慧精髓,大力继承和弘扬党的历史的传统作风,把握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战略定位,紧抓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内涵精神,谨遵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价值旨归。为破解立德树人困境提供历史智慧,以更高站位培养立志为人民幸福勇于奋斗的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持续奋斗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富强接续奋斗的时代新人。

(一)培养为人民幸福勇于奋斗的时代新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人民幸福奋斗的人也是幸福的。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反复证明,党和人民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人民性是深刻熔铸在党的血脉和基因中的鲜明特征。党史教学工作做得好不好、实不实,归根到底要看是否真正体现出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作用,是否培养出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不负人民的时代新人。党史教学工作不是一代人、几代人的事,是需要历代人持续学习和认识、持续教学和育人的伟大事业。唯有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赓续传承这一根本立场,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取得成功的坚实根基。

(二)培养为国家富强接续奋斗的时代新人97B1D03C-5D16-4330-8816-B8C55926958D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1]。“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12]党史教学作为努力为强国培养人才的重要课程,其核心要义是“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3]74-75,把他们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为党和国家事业接续奋进。

(三)培养为民族复兴持续奋斗的时代新人

随着历史发展进步,虽然党面临的时代任务有所不同,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党自成立起,就始终重视培养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强烈担当意识、良好品德修养、不懈奋斗精神、契合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把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党史教学工作就是要培养赓续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时代新人,教会人们把个人成长成才放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把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中,不断开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第三个“历史决议”确立了党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党史教学作为认识历史、解释历史和反思历史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性教学,必须严格依据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叙事体系,赋予党史教学工作以科学的解释力、思想活力和价值张力。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包含的诸多历史细节和贯穿百年党史的整个逻辑作了具体、直接且普遍、深刻的历史总结。党史教学工作要辩证地理解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关于党的百年奋斗史的叙事语言与风格,忠于决议客观严谨的表述,并将其阐发的主要内容内化为教学纲要和知识节点。为学习者建立起必要的党史知识框架,建构科学的党史演进逻辑。要厘清党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求学习者对党的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破除党史知识碎片化、虚无化、肤浅化、庸俗化等问题带来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使学习者对党的百年奋斗史充满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史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J].求是,2021(22):15-16.

[2]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求是,2019(14):6.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21(4):3-7.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7.

[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

[7]习近平.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01).

[8]习近平.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2019-03-02(1).

[9]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談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N].人民日报,2014-09-10(2).

[10]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J].求是,2022(3):15.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2-02-11].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12]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24):5.

责任编辑:秦利民97B1D03C-5D16-4330-8816-B8C5592695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