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圃式校园的生态理念与课程设计

2022-06-14罗海英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花圃课程内容校园

罗海英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以生活·实践教育为理论指导,通过理念变革与课程设计,旨在打造生态健康的花圃式校园。花圃式校园是指校园总体布局合理、协调、有效,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为师生创造一个生态化、园林化的学园、家园、乐园和花园。同时,基于花圃式校园的生态理念,学校自主开发设计了学科课程与生态课程相融合的课程结构体系,以培养学生“六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以“开放性课堂”为载体的课程实施体系。

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花圃式校园的生态理念

让学校成为求知创新的学园。花圃式校园主张不仅要营造优美的环境,更要有人文气息。教育不仅仅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还要培养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人;教育不仅仅是学生能够接受知识,还要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承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义务,还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学校应成为一所求知创新的学园,帮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让学校成为温馨舒适的家园。花圃式校园主张让学校成为温馨舒适的家园,使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幸福。让学生在学校中幸福地学习,让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幸福的思维,具有传递、创造幸福的能力,具有珍惜幸福的人格,具有奉献幸福的境界,让学生成为和谐社会里的“幸福人”。

让学校成为轻松愉悦的乐园。花圃式校园主张让学校成为轻松愉悦的乐园,建设好健身娱乐等活动场地,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到身心愉悦。学校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乐园,学生只有在愉快的氛围中才能迸发激情、调动学习的内驱力、磨炼学习的意志、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校成为景色优美的花园。花圃式校园主张让学校成为景色优美的花园,给人以赏心悦目、生机勃勃、清净舒适的感觉。学校应当像花园那样整洁、有序、美丽。学生在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的校园中学习花圃式劳动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点、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还能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在发现美、享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花圃式校园的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生活·实践教育理念,学校开发了相关课程,重构了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体系,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生态课程体系。

构建学科课程与生态课程相融合的课程结构体系。生态课程是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三大板块。在开展生态课程的过程中,始终把德智体美劳贯穿融入全过程之中,构建了学科课程与生态课程相融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劳动教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在各楼层开辟微生态种植区,走廊外侧安装种植箱,设置小型种植区,让学生在教室门口就可以参与种植劳动,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和体验种植的快乐。二是利用楼顶空地打造综合生态种植农场,包含土培区、水培区、中药园等,作为开展综合实践劳动课程的大型功能场所。通过“生态种植课程”,学生可以在观察植物、种植农作物、认识中草药、采摘果实等活动中获得基本劳动技能。

生活教育主要围绕学生离不开的“衣、食、住、行”四个字。在一至六年级分别设计了整理、烹饪、烘焙、家务、积木、剪纸、插花、骑车等课程。通过“幸福生活课程”,培养学生收拾整理的习惯,培养合理管理时间和安排学习的能力。一是可以了解饮食文化,锻炼意志,在食物的色香味中品味和思考,提高审美情趣;二是可以增加与父母之间的互动,获得家庭成员的认可;三是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与未来智能生活接轨。

生态教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将学校作为“小生态园林”进行整体设计,在楼间、体育场和校道两侧种植了不同种类的花草和果树,为学生的创意设计提供拓展的空间;二是建设“生活·实践教育馆”,其中重点打造“学校湿地科普馆”,先在馆内组织培训,学习了解湿地和鸟类知识与保护技能,再组织到校外参与武汉湿地保护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

设立以培养“六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生活·实践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六力”,即生活力、自主力、实践力、学习力、合作力、创造力,“六力”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对陶行知“三力论”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

其中,生活力是生活·实践教育的第一因素,是生活·实践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生活力是指适应、改造现代社会生活该有的力量;自主力是由陶行知提倡的自动力发展而来,包括自理力、自治力、自制力、自动力;实践力,就是实践能力,实践育人就是要注重社会实践,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锻炼人的各种能力;学习力是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包括好奇心、想象力、语言运算、批判性思维等,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合作力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实現共同的目标和计划所具备的合作能力;创造力是新时代人才的必备素质,表现为“将思维转化为产品”的意识与能力。

生态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六力”为根本价值指向,从课程内容出发,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六力”。主要通过课程融合、知识整合、实践参与等方式,在课程实施全过程中,设立培养“六力”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搭建以“开放性课堂”为载体的课程实施体系。第一,树立“开放性课堂”的教学理念。课堂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没有课堂不可能实现课程的落地。但课堂早已不是局限于教室中的固定课堂,而是开放性、灵活性的学习空间。因此,学校提出“开放性课堂”的理念,旨在打破过去把课堂局限在教室空间的观念,打造多样化、开放化的学习空间。学校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学习空间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如:劳动课程应把课堂移到室外种植区;整理课、手工课、烹饪课应把课堂移到生活实践教育馆中的整理室、手工室、烹饪室;生态文明课可组织学生去湿地科普馆和校外的湿地保护区……

第二,选择多样化和开放化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能否实现。在生活·实践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鼓励教师围绕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自主开发与设计多样化和开放化的课程内容,一方面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并基于不同季节、节日、节气等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真正做到“教育源于生活”。

第三,设计学生参与感强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参与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开展生态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环节应以学生的亲身参与、动手实践为主,教师的讲授为辅。如在劳动教育中的种植课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占据课程三分之二的时间,而教师的讲授和辅导只占三分之一。

责任编辑/李慕绚BB3ACCAB-3443-4C6C-A71D-E4C3797BF7BB

猜你喜欢

花圃课程内容校园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母亲的花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花圃的面积
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