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教育改革的新时代答卷
2022-06-14鄢志勇周小益李慕绚杨胜利
鄢志勇 周小益 李慕绚 杨胜利
六十载栉风沐雨,一甲子薪火相传。2022年,宜昌市夷陵中学迎来了她的六十华诞。尽管三易其址、四更校名,一代代夷陵中学人却矢志不渝、初心不改,高扬起“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夷陵精神,奋发图强、潜心育人,书写了“人走三峡,书读夷陵”的美名佳话。从胜利三路的社办学校到果园一路的师专附中,再到东山之巅跻身省市强校,及至毓秀山下崛起为现代化全国名校,每一次腾挪更迭都是一次涅槃新生,历经岁月洗礼,夷陵中学仍风华正茂。
万物勃发的季节,《湖北教育》记者一行走进这所欣欣向荣的荆楚名校,试图探寻她优秀的基因密码。
文化理念篇
“思方行圆,家国天下”校训的启示
“传唱屈原的橘颂,弹拨昭君的琵琶,怀抱美好的梦想,绽放青春的风华,我们相聚一起,夷陵就是温暖的家……”在嘹亮悦耳的校歌声中,记者走进毓秀山下的夷陵中学新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不锈钢地球仪雕塑。基座上,“思方行圆,家国天下”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这是我们的校训。”据校长高圣奉介绍,这个文化雕塑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2018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毓秀山下的新校区。离校门不远处有一个为放置雕塑而预留的平台,高圣奉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打造独具夷陵中学特色的文化标志。
2020年发生的一件事触动了他。这年9月,他以“涵养英雄气,厚植家国情”为主题,给全校师生上了复学第一课,带领大家回顾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并介绍了疫情中夷陵中学的师生、家长、校友怀着浓厚的家国情怀,积极主动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故事:组织爱心捐款、缴纳“特殊党费”、参与志愿服务……
经受了疫情洗礼的夷陵学子,对高圣奉的报告产生了强大的共鸣之感,大家一致认为: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夷陵中学的办学使命,是培养具有夷陵精神、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人才。”高圣奉说,“作为夷陵学子,不仅要心系家国,还应该胸怀天下。”
几经思考,高圣奉凝练出“思方行圆,家国天下”作为雕塑的主题,旨在教育一代代夷陵学子要以“思方行圆”为修身之要,以“家国天下”为济世之责。“思方行圆”是人生道德和智慧的高境界。在学校党委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将之确定为新校训,学校各项工作都应该体现这一教育理念。
一个熠熠生辉的地球仪雕塑形象应运而生。雕塑上圆下方,“方”代表正直、坚守、原则性,“圆”则代表圆融、应变、灵活性。雕塑的基座由3个立方体印章构成一个“品”字,三足鼎立,寓意夷陵学子为人品行须方直端正,方可承担家国天下之责。雕塑基座之上的地球仪不仅代表“家国天下”,也寓意待人行事须圆融通达。地球仪直径365厘米代表一年365天,24条经线代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12条纬线代表一年12个月,提醒夷陵学子要珍惜时光,不负韶华,寒暑不惧,求索不止。雕塑与水景喷泉融为一体,兼具沉稳、灵动的特点,又有“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寓意。
主题雕塑在2021年新年落成后,立刻就成为校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许多学生纷纷在雕塑前驻足欣赏,合影留念。不仅如此,八字校训和文化雕塑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灵感。1904班高诗雅同学写道:“修身之道当济家国天下,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为学之法讲究中正大气,格物穷理;处世之方须行圆容止,真诚宽厚。”1901班刘凯迪同学写道:“我们唯有以思方行圆为准则,才能齐家治国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要坚守真理也要灵活机智,两者兼备方可化危为机、化难为易、善作善成。”
今天的青年一代置身伟大时代,身逢其时,使命在肩,既是追梦者又是圆梦人。高圣奉说:“我们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把‘思方行圆的校训化于心、践于行,方正立身,智慧行事,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什么样的人才符合时代新人的要求呢?夷陵中学以自己的育人目标做出了回答。
在夷陵中学行政楼广场右侧,“格物楼”门头上镶着三行烫金大字,格外醒目:
高境界做人,铸就一等人品;
高水平学习,成就一等学识;
高品位生活,炼就一等体魄。
这就是夷陵中学的育人目标。具体来说,高境界做人,就是要培养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情趣高雅的人;高水平学习,就是要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敏捷、潜质卓越的人;高品位生活,就是要培养身体好、心态好、习惯好的人。
高圣奉介绍说:“我们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育人要求浓缩到这三句话里,形成有夷陵中学特色的个性化表达。这也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这三句话,同学们每天一抬头就能看见,耳濡目染,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篇
成长导师制让每一名学生被看见,每一个个体被尊重
“我在母校就读时,校址还在宜昌市果园一路,当时的校园与现在相比显得过于简陋,校园场地狭小,连运动会都要去铁路坝广场举办。但因有一批敬业且充满爱心的老师对我们倾心付出,爱护有加,使得母校在我心中始终熠熠生辉……”这是现任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的童玉娥女士写给母校夷陵中学60年校庆的一封信。童玉娥女士于1984年毕业于夷陵中学,长期在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工作。在信中,她满含深情地写道:“诸多优秀的老师对我们言传身教,教导我们勇于拼搏、奋发图强,更为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形成了向上向善、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价值取向。”
遇到好老师,是人一生中最大的幸运。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很可能不经意间的一个小举动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而对老师的怀念往往成为人们对母校最深的情结。
对于今天夷陵中学的学子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他们每一个人从进校之日起,就将与一位成长导师结下三年不解之缘。这就是夷陵中学的成长导师制。它以师生互动为重点,以实现个性化指导為目标,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目前,全校共有60个班级,326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位由自己自主选择的成长导师,实现了成长导师制全覆盖。94A76AF4-404D-4172-AA0E-9C562175EFBA
为让成长导师制切实落地落实,夷陵中学坚持“五个一”考核,即“一周一次问询,一月一次交流,半学期一次记录,一学期一次家访,一学年一篇案例”,以此形成“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氛围,达到全员育人的目标。
2020年春季,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只能居家上网课,夷陵中学的成长导师制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别样的作用。
彼时,全校近300名成长导师,每人负责10名左右的学生,建立交流群,每天进行线上交流,特别重点关注困难学生、抗疫一线人员子女,通过视频电话家访、导师寄语、个别辅导,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加强与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这些暖心的教育行动,有力地缓解了学生居家隔离的焦虑心态。
成长导师制让每一名学生被看见,每一个个体被尊重,而榜样的作用也同样激励着每一位夷陵学子。
2020年疫情阻击战期间,中央电视台专访类节目《面对面》对始终身处第一线的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周琼进行了专访,《人民日报》报道了留美博士徐强协调运送急需医疗物资的感人事迹。他们分别是夷陵中学1993届、1982届杰出校友。学校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钉钉平台等媒介,向全体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学长学姐们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夷陵学子,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夷陵学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0年6月10日,2017级学生易捷在浙江大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不巧遇上狂风暴雨,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和考生都在寻找考场。就在这时,一个指示牌忽然被狂风刮倒,他毫不犹豫地迅速放下雨伞,把指示牌扶正,再搬来一块大石头压住支架底座。做完这一切,他全身几乎湿透了。匆匆赶来的保安和老师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2020年10月13日,1820班学生李龙烁下晚自习回家,当妈妈驾驶车辆经过峡州大道辅道时,细心的李龙烁忽然发现一处窨井盖没盖上,因为担心有过往车辆或行人坠入,他立马请求妈妈将车倒退几十米至窨井处,借着车头的灯光将井盖盖上,这才放心地回家去。他并不知道,路上的摄像头记录下了这一切。之后被网友上传到网络上,网友纷纷为夷陵学子点赞。
在夷陵中学,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学校正是这样通过师长和身边人的高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向善向上,追求做人的高境界。
“在我们看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高圣奉说。
高圣奉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情形。第一次面对学生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叫高圣奉,这个名字认定了我的天职,就是要把神圣的精神财富,高高地捧着,奉献给你们。”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这句话竟成了他自己对教育的承诺。无论是后来当局长,还是当校长,高圣奉都把自己的名字作为办学的追求,即“做神圣的教育,办高雅的学校,当奉献的教师”。
如今,这样的教育追求和价值理念,已成为夷陵中学全体教师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夷陵中学的“三高”育人目标,“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位生活”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提出来的。
课程教学篇
高水平学习:一堂实景课折射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行动
2020年12月10日上午,宜昌市高中化学“实景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夷陵中学举行。活动由夷陵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熊云贵主持。首先进行了“电解原理的应用——氯碱工业实景课”的现场展示。这节实景课的外景选取了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的氯碱生产厂,厂长通过视频连线,在车间现场为同学们介绍了氯碱生产的电解槽设备、原料提纯和产品综合利用。
熊云贵介绍说,实景连线突破了空间限制,让同学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教室外真实的生产场景,给同学们带来极大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抽象的原理和公式一下子变得可感可触。”
实景课堂是一项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新形式的课堂。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实景课堂向多学科、多层次发展。目前,夷陵中学的实景课堂已延伸到政治学科、生物学科、地理学科。而熊云贵老师带领的团队更是成功地打造出七节示范性实景课。
实景课堂是近年来夷陵中学着力打造高水平学习体系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课堂更有活力、更有效率,夷陵中学持续多年开展“最美课堂”校本研修活动。据教务处主任吴海斌介绍,夷陵中学“最美课堂”校本研修活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宗旨,要求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围绕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这一主题开展同课异构,集中展示课堂中应有的理论之美、信仰之美、道德之美和文化之美。
何为“最美课堂”?夷陵中学有自己的定义。
在夷陵中学,最美的课堂是师生互相“倾听”的课堂,“倾听”的不仅是文字、声音, 还有彼此的心灵、情感和情绪。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高度默契,心有灵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彼此都心领神会,产生共鸣。最美的课堂是以“学”为中心、在交流中学习的课堂。这里的以“学”為中心,并不是指学生单独、孤立地去学,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有目的地学,带着任务学,有组织、有管理、有评价地学,是有活动、有体验、有交流地学,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往中的学。最美的课堂是彰显生命张力的课堂,关注的是每个活生生的生命。在这样的课堂上,氛围是宽松的,内容是充实的,心情是舒畅的,思维是活跃的,想法是多样的,情绪是高昂的。
“高水平学习需要我们培养学生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自主探究、高阶思维的创新能力。”高圣奉说,“我们鼓励学生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未知,发现新知。”
为了给学生搭建高水平学习的“立交桥”,近年来,夷陵中学经过探索实践,建立起独具特色的“VIP”课程体系。“这里的VIP不是少数人独享,而是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的多层次课程体系的简称。”
“V课程”(variety多样化的)即学生自主选修的多样化拓展课程,包括清华大学微机电系统实验课程、清北精英创客实验课程、STEAM教育3D打印实验课程、“一带一路”重温丝绸之路课程等8门创新型课程。学校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为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前沿、专业的指导。94A76AF4-404D-4172-AA0E-9C562175EFBA
“I课程”(independent自主的)即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自我发展课程,包括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生涯规划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学习方法课程和德育活动课程。
“P课程”(primary主要的)是基于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性课程。这部分课程是学校基于选课走班和未来新的考试招生制度的需要,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特色和资源优势等综合性因素建构的优势学科群。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有优质的课程,才有优质的教育。
每周三下午,夷陵中学的学子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60多门校本课程里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学习。“这种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而开发的兴趣类课程,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在夷陵中学工作了20多年的特级教师谢彬对此深有感触。
“VIP”课程体系不仅体现了国家统一的基础性课程与促进学生特色化发展的拓展课程的统一,而且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求。
在夷陵中学,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很多同学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郑天成是夷陵中学学生,对于从小喜欢计算机的他来说,学校的信息奥赛课是他最喜欢的校本课程,除了兴趣得到延续,更让他在兴趣之外有了新的收获。2017年,郑天成参加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复赛,斩获全国一等奖。
2022年4月12日,北京天文馆发布2021—2022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入围名单。经竞赛组委会审核,湖北共有4人进入全国决赛,全部来自宜昌,其中雷耀扬、王云博、赵哲鹏3人均系夷陵中学学生。
近五年来,从夷陵中学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子达到59人,重点大学升学率平均每年95%。
社团活动篇
高品位生活:从“花式课间操”看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高品位生活首先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完善的人格、高雅的情操。学校因此格外重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实在是没想到,短短五天时间,这段视频播放量就达到了38万!”2020年10月13日下午,夷陵中学副校长易炜打开微信视频号,看到自己发布的一条全校学生跳原创花式课间操《大梦想家》的视频,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视频中,学生转身跳跃,张开双臂模拟飞翔,击掌比心……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夷陵中学高一、高二2000多名学生齐聚操场,跳着他们最喜欢的新版课间操《大梦想家》。
学校体育组老师杨晓莹是这套课间操的编排者,她告诉记者,开学后不久,老师们发现,学生更喜欢旋律快、节奏强的音乐,就想到编排一套结合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和一些舞蹈元素的“花式课间操”,选择了歌词贴合校园生活和学生心理的《大梦想家》。因为简单易学,深受学生喜欢。
让老师们没想到的是,“花式课间操”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2021年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寒假作业。有武术特长的王芣苢和从小学习街舞的张采奕两位同学,合作创编出一套“街舞+武术”特别舞蹈,在体育老师杨晓莹的指导下,全校学生在这两位同学的示范下学起来、跳起来。5月,夷陵中学第二套“花式课间操”《喊出我的名字》视频在学子们的期盼中“上线”,引起了广泛关注,澎湃新闻、三峡电视台等近十家媒体纷纷转发报道,一时间,夷陵中学的“花式课间操”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网红”运动。
“花式课间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学校因势利导,以特色课间操为主轴,激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广泛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毽球比赛、往返跑、接力赛等多种多样的集体体育活动。
最受学生欢迎的还是学校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的年度“校园吉尼斯”比赛,比赛由学校的各个学生社团分别组织。比赛项目五花八门,既有常规的定点投篮、手指转篮球、颠排球、颠羽毛球、花样跳绳、踢毽子、转呼啦圈、掰手腕等,又有新奇的过低杆、慢骑自行车、异型魔方还原等项目,备受学生欢迎。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质,学校要给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展示出来。为此,夷陵中学千方百计搭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社团活动让学生大展身手。夷陵中学开设有“百草园”文学社、夷广传媒、棋类社、书法社、器乐团、舞蹈社、绘画社、合唱团、“蓝天绿水”环保社等50多个学生社团,有演讲与主持、电脑编程、电影欣赏、电子制作等60多门精品校本课程,还有每年一度的科技体育艺术节、“夷陵好声音”“校园吉尼斯”等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活动,积极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情趣,为他们在各种舞台上展示才华、绽放风采搭建平台。
校园文化节日精彩纷呈。目前,夷陵中学形成了具有历史韵味、夷陵特色的十大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节日:开学第一课、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历史话剧节、新春晚会、远足修学、模拟联合国、成人礼、毕业礼。这些校园文化节日植根于学生需求,富有时代气息,形式喜闻乐见,因而成为学生青春的盛宴、生命的狂欢,成为学生在夷陵中学最深的记忆。近年来,全校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巴山舞,校巴山舞队连续两届在市“大家唱,大家跳”巴山舞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学农基地”是夷陵中学合理开发校内富余荒地建立起来的,是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基地。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购买农具、化肥、种子等,查阅资料,制订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自主开展中药、蔬菜、花卉的种植。除了常规田间劳作、管理、采摘,“学农基地”还鼓励师生积极从事土壤改良、新品培育、田野观察、实验探究、中药制作等研究性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指向广阔天地。“蓝天绿水”环保社是夷陵中学的经典社团。每年4月,学校组织学生去长江边参加中华鲟的放养活动。从夷陵中学到中华鲟研究所往返25公里路程,带给学生的不只是沿途的风景,更是精神的历练。以“体验科技创新,感受三峡名企”为主题的社會实践活动,让学生得以在长江钢琴厂了解一台钢琴的诞生过程,在黑旋风锯业有限公司体会企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华强科技有限公司,感受科技创新的巨大威力……
志愿公益行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校的引导下,许多学生自发参加“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行动,在长江边捡拾垃圾、杂物,身体力行保护母亲河的生态环境。20多年来,夷陵中学志愿服务队先后获得湖北省“十大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湖北省“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宜昌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增长了学生的阅历和见识,开阔了眼界,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花样年华,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高圣奉说,“高品位生活,是我们的育人目标之一。在学校的教育价值观中,孩子们身心健康、习惯良好、情趣高雅,永远是第一位的。”
100多年前,教育家杜威曾说:“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教育方式来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对此,校长高圣奉心有戚戚焉。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正在以加速度的节奏发生着巨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面向未来,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这是时代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发问。高圣奉和他的同事们主动应答,不断求索,不断实践,未来也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责任编辑/鄢志勇94A76AF4-404D-4172-AA0E-9C562175EF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