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22-06-13彭茜薇王梦雅
□ 彭茜薇,冯 梅,王梦雅
(1.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2.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手段、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大变革以及消费观念与结构的升级,产业发展的形态、要素和过程变得更为复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职业更迭速度加快,职业周期缩短导致结构性失业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技能型劳动者在所有就业人口中的占比不足20%,而在技能型劳动者中,高技术技能人才比例不足5%。针对这一系列现象,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有利于对人才进行客观评价,更有利于科学评价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在物流管理等5个领域遴选确定了参与首批试点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物流管理试点院校有352个。同时,教育部于2019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给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重大机遇。我校作为“1+X”的先行试点单位,加快推进“1+X”制度的试点工作,并承办了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说明会。而目前,“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成熟,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团队等方面都还缺乏规范性,因此,“1+X”证书制度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
1 文献综述
李寿冰提出应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来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准备工作。杨堆元认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学历证书反映了学生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的文化理论水平,“X”证书即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了学生掌握和运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技术技能的水平。毛少华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具备地方特色和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于斌等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应当对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中的职业基础和专业内容,融合设置对接课程,探索实施“三层式”专业群课程体系。刘涛从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场景、改进教学实施、改革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制定“四维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杨倩对广东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认为大部分院校与企业岗位标准脱节,课程标准没有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校企合作模式单一,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证书认可程度较低,学生积极性不高。
2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通过前期调研,从湖南现有的首批 “1+X”试点职业院校公开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方案与“1+X”证书制度背景结合的方式各不相同。
A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体系表中标识出了对应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课程体系一览表
B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列出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分置换课程,如表2所示。
表2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转换学分、课程表
C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列出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关课程衔接融通学时与学分安排表,如表3所示,并将“1+X”考证实训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加入到课程体系,如表4所示。
表3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衔接融通学时与学分安排表
表4 课程安排表
由上可见,有的院校单独列出对应的“1+X”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有的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关课程学分进行置换和融通,还有的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融通,并将“1+X”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列为单独课程。
虽然各试点院校“1+X”证书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结合各不相同,但普遍发现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制度背景的结合还很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3 目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
3.1 调研对象单一,结合方式不精准
由于“1+X”证书制度试点起步不久,因此对于学校、物流企业、物流协会、培训评价组织等机构而言,“1+X”证书制度试点如何实行还存在理解和实践上的差异。从与试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配套的调研报告中不难发现,调研的对象还是只停留在少数代表性企业,对企业的调研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仅仅停留在前往企业参观、座谈,也基本未涉及到其他相关主体。学校在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需要广泛采纳相关机构的建议,开展大量、分层的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更加精准地结合“1+X”证书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3.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
试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到了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但还缺乏团队构建设想,普遍强调“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如打造以物流管理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平台,省级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领的师资团队或是按照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但目前来说,还只是初步的构想和雏形,仍没有形成队伍建设的体系。
3.3 试点院校实训基地具备优势,推广性不强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院校普遍已建设完成校内仓储、运输、物流软件等智慧物流实训室,本身具备一定优势,但若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内实训和考核模式推广至其他相关不具备校内实训基地的院校,必定难以实现。如物流管理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实践部分设置在校内实训基地,类似做法可能难以推广到其他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
3.4 “岗课赛证”融通不充分
就目前来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课赛证”四部分的融合还较为割裂,如仅体现课证融通以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融通,而与技能竞赛融合和与企业岗位需求结合的较少,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岗课赛证”融通体系。
4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措施
4.1 汇聚五大层面调研结果修订方案
广泛调研和收集政府相关部门、高职院校、相关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岗位需求和建议,同时收集采纳学生的相关建议。
政府相关部门是至关重要的调研对象,相关行业政策的制定和实行都需要政府推行,通过前往商务厅、商务局、海关等政府部门进行调研,不仅可以了解目前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和瓶颈,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制定者,负责物流管理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高职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应积极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接,借助协会力量,为学校提供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专业设置、专业优化、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等有效参考。然后根据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证书考核与评价机制,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形成共赢关系,共同有序开展试点工作,实现“1+X 证书”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学分转换。
同时,试点院校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讨论课程体系结构如何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遵循与考证相结合、实用和够用的原则,删除一些理论性较强、实用性较差的课程,重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按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中、高级职业能力要求,改造升级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合作,没有物流行业企业的参与,办不好高质量的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考虑面向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对企业的调研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企业,可定期前往企业参加顶岗实践,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同时,可根据行业政策相关变化,将不同时间段和结点的调研对象进行调整,如建立自贸区后可着重加强与地区自贸区企业沟通合作。在调研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可运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保证调研的深度与广度。
除了调研企业岗位的需求和建议,还应当重视供给层面即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调研,就业最终对接的是企业和学生,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如国际物流这个专业或方向,大量的就业机会集中在沿海一带,而部分学生的就业意向地区集中在本地或是本省,造成了相应的地域冲突矛盾。因此,在调研过程中,需要适时地和企业沟通和反馈这些问题,建议较大公司考虑建立本地分部,或建立校企合作班,潜移默化让学生接受离家较远,但机会较好的工作地点。
4.2 打造“1+X”证书制度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广泛的调研并收集省内高职院校、相关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岗位需求,制定出物流管理岗位“1+X”教师能力标准体系。
初步建立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构建以国家教学创新团队教师、省级名师、技能大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团队雏型,能精准把握“1+X”证书制度相关理念,掌握并有机融合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教学双标准,打造满足新技术、新技能培养培训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3 依托企业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资源多元化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本着“校企合作、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鼓励企业申报和建设校企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实训基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开发团队,采用实地跟岗的方式提炼教学内容,并以实际物流企业发展为案例,开发出质量更高的教学资源。
同时,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大量资源形式多样,包含许多与实践相关的技能讲解视频,合理运用企业的丰富教学资源和大量的优秀网络教学资源能够直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此外,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建立协同合作机制,让协会参与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在考试系统以及实训软硬件配置上加大投入建设,打造软硬件资源优势,更好地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4.4 构建“岗课赛证”的融通机制
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将岗课衔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等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从物流复合型人才需求出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以大赛平台和X考证平台为基础,将大赛资源碎片化并建设基于大赛项目和X证书项目的学习资源,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将技能竞赛、职业证书、岗位实践全面纳入课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