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安全系统风险评估研究

2022-06-13黄丽达陈建国

关键词:国土子系统指标体系

黄丽达,邓 青,陈建国

(1.清华大学 公共安全研究院,北京 100084;2.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3.北京科技大学 大安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

近年来,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与此同时,美日等国家加强对华防范与制约,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争端日趋严峻,恐怖主义、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挑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涵盖11大类的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揭示了国家安全的系统性,系统分析国家安全的风险,把握国家安全整体态势,对国家安全管理意义重大[1-2]。

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国家安全事件的预防与应对。例如,9·11事件后,不少学者提出了恐怖袭击定量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情报收集、恐怖袭击场景模拟和策略博弈等方法量化风险并对应对策略进行评估[3-5];在巨灾应对方面,学者从突发事件危险性、承灾载体脆弱性和应急管理有效性等方面对其进行风险评估[6-8]。总体而言,目前关于国家安全风险单一致灾因子的研究较为充分。然而,对多致灾因子综合作用的研究不多,基本上仅形成了框架或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如美国联邦政府每4年公布的国土安全评估报告,从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内部威胁、基础设施保护等方面分析美国国土安全未来4年的形势[9]。

综上,笔者在我国现有国家安全体系的基础上,梳理国家安全系统的风险要素,选取和优化国家安全综合风险评估指标,建立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并以国家安全系统中的社会安全子系统和国土安全子系统为例展开实证分析。

1 国家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指标体系初选

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系统由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核安全11个子系统构成。由于资源安全的范畴比较宽泛,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能源安全子系统和粮食安全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每个子系统又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10-20],总结了国家安全系统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在对国家安全复杂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时,任一子系统的风险过大都可能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因此不比较各子系统的重要程度,而是直接计算每个子系统的风险值,将其视为国家安全的12个维度。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分别对每个子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图1 国家安全系统及影响因素结构图

根据DALE等[21]关于生态指数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需要满足8个准则:可测性(measurable)、敏感性(vulnerable)、可预测性(predictable)、典型性(typical)、可控性(controllable)、综合性(integrative)、响应性(responsive)和稳定性(stable)。其中综合性准则针对整个指标体系,其余7个准则针对单个指标选取。由于国安系统中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等子系统的指标难以定量化,因此在指标选取过程中不考虑可测性,即以敏感性V、可预测性P、典型性T、可控性C、响应性R和稳定性S作为单个指标选取的准则。另外,指标体系还需要在科学性和完备性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说,既要求单个指标满足以上6个准则,又要保证指标体系的整体性。结合文献分析,初步选取了186个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并评定了各个指标的标准符合度,如表2所示。

表1 国家安全体系风险评估指标及其权重

续表1

续表1

1.2 指标体系优化

为了在科学性和完备性之间取得平衡,采用以下定量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22-24],方便起见,以社会安全子系统为例分析。

(1)构造因素层和指标层的关系矩阵R。如果因素层的第i个因素与指标层的第j个指标有关联,则R(i,j)=1,否则R(i,j)=0。于是,构造社会安全子系统的关系矩阵R,如式(1)所示。

(1)

(2)构造入选标准度矩阵C。对前文提出的6个入选准则,若指标层的第j个指标符合第k个入选准则,则C(j,k)=1,否则C(j,k)=0。为了在科学性和完整性之间取得平衡,假设同时满足敏感性、典型性、可控性、响应性和稳定性5个准则的指标直接入选,其他指标先做待定处理。根据此假设,构建一个基于5项基本要求的向量L=[1,0,1,1,1,1]。于是,构造社会安全子系统的入选标准度矩阵C,如式(2)所示。

(3)指标筛选。记X=[x1,x2,…,x26],xj=1表示第j项指标入选,xj=0表示第j项指标未入选;Ω=[ω1,ω2,…,ω26]为指标的权重。指标优化的目标函数如式(3)所示,约束条件如式(4)~式(7)所示,其中式(5)表示指标的科学性,式(6)表示指标层与因素层之间的联系性,式(7)表示指标的完备性。

由式(5)计算可得X=[1,x2,1,…,x9,x10,x11,…,x13,…x19,x20,x22,…,1],即还有8个指标需要进一步确定能否入选。由式(4)可得

(2)

(3)

xj=0,1

(4)

xj=1,若Ci·LT≥5

(5)

R·XT>0

(6)

Ω·XT≥0.9

(7)

R·XT=[6+x2,5+x9+x10+x11+x13++x20,5+x19+x20,x21+x22,9]>0,即指标I621和I622必须有一个入选。再由式(5)可得0.723+0.023 2x2+0.017 8x9+0.029 2x10+0.008 2x11+0.016 4x13+0.013 1x19+0.023 3x20+0.112 4x21+0.033 8x22≥0.9。于是,指标I610、I621、I622入选。

最终社会安全系统评价指标中被删掉的指标分别为人口性别比I62、八类暴力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比重I69、交通火灾事故死亡人数I611、慢性病发病率I613、城镇化率I619和流动人口数量I620。同理,国家安全指标体系中被删选掉的指标分别为I16、I22、I31、I310、I315、I43、I425、I54、I511、I72、I75、I85、I91、I1112、I1113。因此,优化后的国家安全指标体系共有165个具象指标。

2 指标数据标准化

2.1 定量指标数据标准化

采用区间处理法,以10为参考值,将所有指标数据转化为[0,10]之间的数。对于定量指标,有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两种。正向指标是值越大,风险越小;而负向指标是值越大,风险越大。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的标准化方法分别如式(8)和式(9)所示。

(8)

(9)

2.2 定性指标量化

对于定性指标,采用灰色理论模型[25]对其进行量化。

(1)建立评价样本矩阵。确定评价等级域V=(v1,v2,…,vc),其中c为评价等级数。将风险评价等级划分为5级,分别代表非常严重、严重、中等、一般、轻微,记为e=1、2、3、4、5,对应的赋值为9、7、5、3、1,介于两个等级之间的可以赋值为8、6、4、2。组织n位专家对m个定性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样本矩阵D为:

(10)

(2)确定灰色评价权矩阵。对于灰类e=1,灰数⊗1∈[0,9,∞),其白化权函数表达式为:

(11)

对于灰类e=2、3、4,记灰数∈[x0,x1,x2],则⊗2∈[4,7,10],⊗3∈[2,5,8],⊗4∈[0,3,6],其白化权函数表达式为:

(12)

对于灰类e=5,灰数⊗5∈[0,1,3],其白化权函数表达式为:

(13)

记第j个定性指标属于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为wje,则:

(14)

则灰色评价矩阵W为:

(15)

(3)计算灰色评价结果。记等级分值向量Z=[9,7,5,3,1],则定性指标评价值V为:

V=Z·WT=[v1,v2,…,vm]

(16)

3 实证分析

选取社会安全子系统和国土安全子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其中社会安全子系统中的指标均为定量指标,国土安全子系统中的指标均为定性指标。

3.1 社会安全子系统风险评估

收集数据是定量风险评价的关键,根据社会安全子系统风险指标体系收集的数据如表3所示。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等,平均预期寿命、真实失业率、基尼系数来自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公布的数据,贫困率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人口数(2010年标准)计算所得。对于部分年份的缺失数据,采用线性内插和线性外推进行估算。参照发达国家指标和全面小康标准等,设计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值的无量纲打分表,如表4所示。

表3 社会安全子系统指标数据表

表4 社会安全子系统风险指标无量纲表

根据定量指标数据标准化方法,可将社会安全指标数值转化为风险值,然后计算社会安全风险值。2005—2014年我国社会安全风险值和各分项风险值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可知我国近10年来社会安全风险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其中3个波动的年份分别是2008年、2010年和2013年,主要是因为这3年自然灾害风险值较大。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对整体社会风险值的贡献巨大,可见做好巨灾应对工作对维护我国社会安全意义重大。另外,我国的人口风险、经济生活风险和社会保障风险总体上都呈下降趋势,而社会生活风险却呈上升趋势,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社会公共安全状况,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减少因社会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图2 2005—2014年我国社会安全风险值

图3 2005—2014年我国社会安全分项风险值

3.2 国土安全子系统风险评估

选取国土安全子系统进行分析,经过指标优化后国土安全子系统共有8个定性指标入选,分别中印边境冲突、中缅边境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黄海问题、台独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港独活动。根据层次分析法重新赋权,得到指标权重Ω=[0.096 7,0.073 6,0.136 5,0.179 9,0.046 5,0.244 9,0.155 8,0.066 1]。邀请5位专家对2015年我国国土安全形势进行打分,得到样本评价矩阵D:

根据式(11)~式(15),可得灰色评价矩阵W:

则定性指标评价值V=Z·WT=[5.482 8,6.063 8,7.582 2,6.871 0,4.870 1,6.512 2,4.384 6,3.844 4],总体风险值为Ω·VT=6.00,边界风险和分裂活动风险分别为6.77和5.43。由此可知,2015年我国国土安全风险处于中等偏上级别,其中边界风险较高,尤其是南海海域的风险,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较大。

4 结论

(1)在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当前国家安全系统的主要风险要素,分析其结构关系,并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选取国家安全风险指标,初步构建国家安全综合风险评估体系。

(2)为解决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指标选取的随意性和冗余性等问题,从指标的入选准则和指标体系的层次关系入手,建立指标选择优化模型,有效删除了一些不敏感、不典型的指标,将指标数目从186个缩减至165个,在保证指标体系完备性的同时实现科学性和简洁性的结合。

(3)利用国家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模型,选取了社会安全子系统和国土安全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国家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对国家安全总体态势的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为利用指标动态监测国家安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但是,指标选择主要来源于文献调研,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进一步优化改进。

猜你喜欢

国土子系统指标体系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