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幼儿园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6-13易朝红
易朝红 曾 云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也指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背景下,我国对农村地区幼儿园的财政性投入逐年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办学质量的提升。伴随着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术界对农村幼儿园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至2020年农村幼儿园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透视研究热点主题及前沿,旨在为农村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CNKI为数据库,输入“农村幼儿园”进行主题检索,将文献的发表时间设定为2000至2020年,文献来源选择学术期刊、硕博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检索到相关文献1907篇,筛选得到有效论文1883篇,将其作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5.7.R5软件和Excel工具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主要涉及年度发文量、主要作者、研究机构、发表刊物、热点主题及研究前沿,以期展示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幼儿园研究的宏观结构及其发展脉络。
二、我国农村幼儿园研究的时空知识图谱
(一)历年发文情况
年度发文量是衡量研究热度的重要指标。图1显示,我国农村幼儿园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在过去二十年中呈现总体向上的趋势,但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00-2006年发文量较少,均不超过10篇;2007-2011年发文量逐渐增多,增速明显加快;2012-2019年呈现爆发状态,2019年达到顶峰。
图1 2000-2020年历年发文量变化图
(二)论文作者及研究机构的分布
表1列出了核心作者及其发文量,其中牛桂红以5篇发文量排在第一,吴玲和李重阳各发文4篇,并列第二。论文作者主要来自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的教师和硕士生,部分来自地市教育局教研所和农村幼儿园。
表1 我国农村幼儿园研究的核心作者及发文量
论文作者合作方面,将CiteSpace节点类型选择为“作者”,设置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时间切片为8年,得到节点数为144、连线数为14、密度为0.0014的论文作者合作图谱(图2)。由此表明,学者的独立研究成为基本特征,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待加强。
图2 论文作者合作图谱
从研究机构来看,发文量位居前列的有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8篇)、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幼儿园(7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5篇)、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5篇)、南靖县山城中心幼儿园(5篇)、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5篇)。在跨机构合作研究方面,除了将CiteSpace节点类型选择为“机构”外,其余设置完全参照论文作者合作网络,得到节点数为150,连线数为0,密度为0的机构合作图谱,表明各研究机构“各自为战”,知识与成果的共享与流动为零。
(三)发表刊物的分布
对发表刊物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揭示该领域论文的空间分布特点。1883篇论文分布在39种刊物上,刊文量前20的期刊依次是《新课程(综合版)》(106篇)、《新课程(上)》(68篇)、《考试周刊》(58篇)、《好家长》(51篇)、《课程教育研究》(50篇)、《学周刊》(41篇)、《新课程(小学)》(38篇)、《幼儿教育》(32篇)、《早期教育(教育教学)》(30篇)、《教育导刊(下半月)》(30篇)、《当代家庭教育》(30篇)、《中华少年》(28篇)、《科普童话》(28篇)、《教师》(26篇)、《山东教育》(26篇)、《学前教育研究》(24篇)、《成才之路》(21篇)、《教育实践与研究(C)》(17篇)、《家教世界》(17篇)、《启迪与智慧(教育)》(16篇)。就刊物级别而言,39种刊物中只有《学前教育研究》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其余皆为普通期刊,这表明该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还极为有限。
三、我国农村幼儿园研究的热点主题
研究热点主题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存在内在联系的且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共同探讨的问题或专题。
首先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将时间切片设置为2年,按照寻径网络分析(pathfinder),采用“LLR对数似然算法”,生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图3)。从各项参数来看,模块性Q(Modularity Q)值为0.8695>0.3,表明划分出的社团结构显著,而平均轮廓(Mean Silhouette)值为0.9727>0.5,说明聚类合理。两种数据均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本研究聚类效果显著。
图3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然后,通过“Export”选项的“Network Summary Table”功能按频次顺序,剔除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等统摄性较高以及意义相近的关键词,输出前20的关键词及其中心性(见表2)
表2 关键词频次(前20)和中心性统计
通过对图3和表2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二次文献,可以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幼儿园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共育、环境创设、幼儿教师队伍等。
(一)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有着异于城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并利用这些本土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城乡幼儿教育的同质化,同时也是体现农村幼儿园办学特色以及真正满足农村地区幼儿发展适宜性需求最有效的方式。
学前教育应强调幼儿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生活性经验,因为只有那些生活性经验才能被幼儿有效吸收,并内化为自身经验与认知结构的一部分[1][2]。基于幼儿这一学习特点的认识,在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时应坚持本土资源利用为先的理念,将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作为“活教材”,构建农村幼儿园“接地气”的课程体系[3][4][5]。
(二)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方式应是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获得直接经验。幼儿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和游戏中,通过实操获取不同的经验体会。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也已成为农村幼儿园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依然困难众多,首先是合格师资数量不足,不能完全有效组织活动,其次是开展游戏教学的硬件条件较弱,而且游戏资源较为单一[6]。将农村的民间游戏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实现了与农村幼儿一日生活的紧密结合,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激发幼儿的游戏活力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这与情境学习理论倡导的学习理念是一致的,即幼儿通过个体实践(对生活世界的个人体验)和参与实践(构建实践共同体)能够更为高效地习得新的知识与能力,并促使自身从“合法边缘参与者”向“完全参与者”的转变[7]。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广阔的天地开展户外教育活动,巧妙利用农村特有的活动资源,开发适合农村幼儿的活动主题,通过教师积极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充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8]。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农村的各种资源无疑是农村幼儿园开展好区域活动的关键,创设带有浓郁农村特色的区域活动,一是活动主题及内容应紧贴农村生活;二是在空间布局方面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并方便幼儿活动;三是采取家园共建区角的模式,帮助解决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四是幼儿教师的区角管理水平应得到切实提高[9][10][11]。
(三)家园共育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入学幼儿园之后,家、园就成为了幼儿成长最直接的两大环境,家园共育才能实现教育成果的最大化。家园共育也已成为农村幼儿园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幼儿园家园协作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部分幼儿教师将家园联动进行人为切割,比如认为幼儿离园后的教育责任完全属于家长,二是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协作不够的问题,原因既可能是家长的文化水平或认识不足,也可能是沟通不畅[12]。有学者认为,构建家园共育,不仅要建立相关机制,还应畅通家园共育渠道,从而实现在人员、时间、空间、物力、制度等方面形成有力支撑[13]。实施家园沟通分层策略,分层标准包括家长(监护人)的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特长等,幼儿教师以此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加强家园协作,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14]。
(四)环境创设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从重要性的角度将环境列为教育的第一要素。《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由此可见,环境是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幼儿园研究中,环境创设也是受到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有些学者关注环境创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部分幼儿教师并未真正立足农村,因而不重视本土资源的利用,同时在环境创设的理念上“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无法有效实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15][16];对此,应始终坚持开发乡土特色教育资源,并在教学中突出幼儿的情感主体性,让幼儿在感受“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同时,能够保留对乡土的感知和感情[17][18]。
(五)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农村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针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焦点在于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和策略。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数量少、学历低、专业背景弱、待遇偏低、流失严重等问题。推动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可采取的策略包括扩大定向培养规模、启动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岗计划、加强专业培训、完善制度保障、提高教师待遇等[19][20][21][22]。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坚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引领,采取多重措施,一是提高准入门槛,从源头上保证教师质量;二是健全待遇保障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三是抓好职前培训,加强在职培训;四是设置考核制度,以考核促发展[23]。
四、我国农村幼儿园研究的前沿问题
研究前沿的概念由“科学计量学之父”,美国人普赖斯(D.S.Price) 首次提出,它是指一组基于高被引核心文献和近期引证这些核心文献的论文所确定的某专业领域的研究主题或话题。在CiteSpace软件中,可以通过关键词突现的分析来判断研究前沿。运行CiteSpace软件,选择“Burstness”数据分析,以1年为最小持续时间,得到关键词突现图(图4)。
图4 关键词突现图
由图4可知,2000-2020年间,突现时间最早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为“农村幼儿教育”;突现强度高的词主要包括“农村幼儿教育”“农村幼儿教师”“本土资源”“现状”“转岗教师”“小学化”“家园共育”“游戏活动”“幼儿园课程”,即这20年间关注度高的主题;突现时间较近的词有“转岗教师”“本土资源”“小学化”“家园共育”“游戏活动”“课程游戏化”,反映的是最近几年倍受关注的研究主题。
此外,关键词时区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焦点,进而呈现研究的总体变化趋势。运行CiteSpace软件的Timezone view功能,按时间片段生成关键词时区图(图5)。
如图5所示,2000年之后,我国农村幼儿园研究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各阶段的关注点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2000-2005年属于基础发展时期,主要关注幼儿教师问题,关键词“家园联系”“乡土资源” “民间游戏”也逐渐出现;2006-2014年属于繁荣发展时期,随着国家和社会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农村幼儿园取得了快速发展,相关研究也迅速增加,关注的主题日趋广泛,乡土化、师资建设、国培计划、小学化、教学资源、家园合作、游戏等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2015年至今属于研究的新时期。2015年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学界研究聚焦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及核心素养培养、幼儿教师培训、幼儿园园长培训、幼小衔接、田园课程、课程游戏化、体验式教学等主题。
五、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幼儿园研究的学者群体不断扩大、成果数量显著增多、研究主题不断扩展、研究视野不断扩大,意味着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然而,通过本研究也能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依然没有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高水平研究也亟待增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这无疑凸显出未来办好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学水平理应加强相关研究,从而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改革实践,用丰硕的研究成果助力永续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不仅要重视学者间研究协作和成果共享带来的“协同效应”,还应着力提高研究成果的总体水平,这就需要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定量研究或定性定量相结合,在研究视角上加强跨学科视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