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石磊:十四年奥运音乐创作路

2022-06-13

读报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冬奥首歌雪花

2008年北京奥运会,音乐人常石磊参与编曲的《我和你》在鸟巢唱响,感动亿万观众;2022年北京冬奥会,他为冬奥会创作的《一起向未来》《我们北京见》《燃烧的雪花》等歌曲传唱四方、振奋人心。时光跨越14年,这位来自广州的“双奥音乐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奥运会是人类最盛大的派对之一,创作奥运歌曲改变了我的人生。”

滚雪球

创作北京冬奥会口号同名推广曲的任务,来得很急。

当总策划王久平听到领导说“口号马上就要发布了,还需要一首歌”时,他赶紧把“石头”常石磊叫到了家里。两人商量了一下,达成了主基调共识,随即用三天时间赶制出了一首歌曲。2021年9月17日下午两点半举行发布会,《一起向未来》当天早晨才制作完成。而这首热腾腾、新鲜出炉的歌曲一经发布,便成为了冬奥会脍炙人口的爆款歌曲。

最初是袁娅维、陈伟霆的合唱版,随后是易烊千玺的独唱。2022年大年初一,由音乐人、电影人等百位群星合唱的《一起向未来》音乐短片正式上线,跨越北京、香港、台北、澳门多地,视线由古老城墙上的儿童,落定到宇航员翱翔太空,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奔向美好未来的心愿,在互联网上点击量迅速破亿。

除了这些官方版本之外,还有诸多不同语言以及舞蹈、手语、乐器演奏、图文影像等形式演绎的《一起向未来》版本,达到5万多件次,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冬奥接力。

“就像冬天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进来。”常石磊对记者说,这正符合这首歌的创作理念。

《一起向未来》是一首“简单”的热歌。创作这首歌时,王久平与常石磊的共识核心,即在于如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其一要“热”,由于冬季冰雪运动的寒冷特性,推广曲应当以动感、激情的韵律来激发人们的热情情绪;其二则是“简单”,“大众的音乐,就是应该简单易懂,深入浅出”。常石磊说,“听得懂的音乐,让大家都能参与,得到感受,记在心里。”

  回顾这次创作,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常石磊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压力。他记不清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只感觉一切自然而然,因为生活本就是奥运,音乐是从生活中自然流淌出来的。“与其说这是一次创作,不如说是一次自然的表达。对奥运的期待,是每天每分每秒存在我们的心里、生活里的。”

  他与王久平多年的默契,也令这次合作更加顺畅。作为“双奥音乐人”,他们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合作后,又为此次北京冬奥会创作了《相约北京》《我们北京见》《燃烧的雪花》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北京冬奥会主题曲《我们北京见》作为《北京欢迎你》的延续,以一句“北京欢迎你,我们北京见”牵动了14年的回忆,以“温暖、沉淀、不过分洋溢”的旋律,迎接世界友人重逢。

《燃烧的雪花》则是常石磊献给冬奥志愿者的歌。雪花虽然不燃烧,但全世界无数汇聚而来的志愿者们恰如一片片雪花,融入冬奥中,燃烧着奉献。常石磊清唱起那句歌词,“love is here”,就像志愿者在说:“我在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他希望在冬奥结束后,有一首歌能唤起志愿者们激动人心的回忆,“我参与了它,我和它融合在一起”。

每当创作与奥运相关音乐,哪怕需要不断修改、熬夜,常石磊都感到格外尽兴、乐此不疲,自从14年前与奥运结缘,他做了一场延续至今的梦。“我还在奥运的梦中没有醒来。”他说。

奥运梦

“奥运像个馅饼砸在我头上。”常石磊经常如此形容。

这是一份标准的学院派音乐人履历。常石磊出生于广州,自幼展露出音乐天赋,5岁学电子琴,9岁弹钢琴,初中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随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同学眼中,他是个“怪人”,专注在音乐世界当中,有时会一个人疯狂地唱转音达二十几个小时。

那个时期的常石磊,所有精力投入在音乐中,而做音乐也只为讨好自己,“跟这个世界没什么关系”。转折发生在2007年。在征集北京奥运歌曲过程中,由于首次送选《我和你》遭到否决,词曲作者陈其钢决定再试一次,让在歌唱比赛上认识的、声线条件极好的常石磊试唱这首歌。当时没有和弦也没有钢琴伴奏,常石磊看着五线谱,凭直觉唱完了小样,他感觉这首歌,“它简单,但简单得很包容”。

这个版本打动了张艺谋,他在后来的采访中形容听到这个小样时的感受:“几声轻轻的钢琴声,常石磊富有感情的声音缓缓漫了出来,极其简单的旋律,极其简单的歌词,如邻居家年轻人在阳台上低吟浅唱,把心里的话娓娓道来。” 常石磊由此进入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制作团队。尽管最终并未成为《我和你》的演唱者,但其编曲配乐的才能得到了赏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承担了大量的奥运音乐编曲工作,“光是《我和你》就有无数个版本,我和很多歌手去演绎试验,用古琴、京剧、流行、美声各种方式”。

“奥运会不是让你成长,它是逼你成长。”自从被奥运选中的那一刻起,常石磊感觉身上的担子不一样了,“你要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水平”,这种责任感令他整個人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你不可能不进步,你不可能不往前走”。

而由于奥运精神的人类共同体概念,其音乐必须具有大众性、普世性,这种创作经历也深刻改变了常石磊。“做音乐要考虑大众的感受和体验。而我也从相对封闭、纯粹中走了出来,更愿意与人交流。”

“奥运会之前,我只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他说,参加奥运会歌曲创作后,他的生活轨道改变了,“我开始与社会、与更多人接触。我对音乐也有了更宽泛的理解。现在,我不认为音乐有什么俗和雅、贵和贱,一种生活方式就能孕育一种音乐形态。”

重逢

在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常石磊演唱了歌曲《重逢》。当王久平把这个小样发给他,他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个奥运人,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事情”,立刻在深夜完成了录制。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如今,他总感觉自己的音乐生涯与奥运息息相关。

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14年的时间斗转星移,在常石磊看来:“这次的冬奥跟14年前的感觉还是不太一样。14年前就是努力地展示我们中国、我们北京有多好;现在更想让世界知道,我们也非常自信,欢迎大家都来。而且,我们也信守了承诺,14年以后又重逢。”

如果说《北京欢迎你》中,是历史古都的大门徐徐拉开,向世界敞开怀抱;那么《我们北京见》以及《一起向未来》则是以亲切温暖的态度,迎接早已熟悉的朋友,庆贺人类共同体的重逢欢聚。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令全人类命运越发息息相关的今日,人们本能地期待一种全人类共同的重聚,而奥运正是人类凝聚最好的盛会。

“奥运是一个最大party,能最快、最有效地让大家相信爱的地方。”常石磊说,而他正是抱着这样充满爱的态度,去创作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

  常石磊将音乐比作日记。作为一个用音乐记录生活的人,他深信最能勾起美好回忆的,往往是一段熟悉动听的旋律。他以此理解奥运歌曲的意义,“期望大家喜欢,喜欢了就记住了,就像一篇音乐日记放在那里”。在一首首全民传唱的歌曲中,记录下这份全人类团聚的欣喜。

(摘自《博客天下》郭帖)□

猜你喜欢

冬奥首歌雪花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
如果还有明天
淘气的小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