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全民艺术普及背景下文化馆策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探究

2022-06-12张雪

民族文汇 2022年25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雪

摘 要:随着国家对群众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文化馆的场馆建设、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以山东省为例,省馆、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滨州市、济宁市等市级文化馆甚至区县级文化馆场馆展厅设施都达到专业展厅的标准,策展已成为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文化馆策展体系建设,立足艺术普及,侧重引导全民艺术水平提高,逐步建立横向合作、纵向联合、面向大众的文化馆策展体系建设,是文化馆现阶段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全民艺术;文化馆策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当前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文化馆在策展方面相比较其他的公益性文化组织、商业性学术机构等艺术策展场所尚存诸多方面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全民艺术普及的效能和作用。在目前文化馆策展中,给大众的第一印象是将艺术作品通过策展人组织,并提供展厅即可以称之为“策展”。其实不然,对艺术品的展览展示只是策展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一、文化馆策展的形式和内容简述

文化馆策展与社会性的“艺术策划”、“展览展示策划”相比,更加复杂也更加强调持续性、互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馆的策展方向也在向学术性、专业性、多维性转变。文化策展一般包含:艺术作品的展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

二、文化馆策展在全民艺术普及背景下面临的现实困境

随着当今社会艺术形式和艺术形态地充分发展和完善,“策展”更多的是告知观者,通过展览的具体形态表现自我内心的一种思想和情感,传播特定的价值和理念,并通过展览这一具体形式,使策展人与观众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综合文化馆策展的现状,笔者认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专人策展人才不足。由于策展人需要的专业艺术素养、展览展示美学知识甚至相附属的展览活动策划宣传及布展等多方面、综合性专业知识较为庞杂,经过系统学习的专业策展人相对有限,在文化馆中此类人才更是匮乏。

2)引进高规格展览数量较少。文化馆策展相比较于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美术理论知识充沛的专业美术馆等场馆有一定的区别。文化馆更注重的是引导全民的艺术普及工作,但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馆在满足大众对高品质、专业性的展览需求上还存在不足。

3)展览内容单一,策展多样化不足。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化的展览方式目前还广泛存在于文化馆策展工作中,这就限制了在策展方式中探索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积极性不高,过于概念化、学术性的展览展示方式不容易被大众接受,单纯的书画、摄影等艺术形式虽然容易被广大群众认可但又会使人觉得重复、单调、没有新意。

4)受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品牌化展览较少。文化馆作为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重要文化艺术交流场馆,受门类多、大众艺术辅导面广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展览经费有限、优秀作品引进门槛受限、展期时间短、展览场地不足、数字化设备使用率较低等因素的制约,使文化馆在做系列展览和长期主题性展览的机会较少。

三、建立文化馆策展体系的方式、方法探究

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在文化馆展览部门工作的实际,浅析在新时期文化馆策展过程中的一些方式、方法。

1)对外,横向联合,积极合作引进专业性、学术性强,专业领域认可度高的艺术展览。当今书画市场专业性良莠不齐,如何引导广大群众对专业性艺术品有正确的鉴赏、鉴别能力,是文化馆策展的任务之一。一是与规格高的学术单位合作。二是通过与专业策展人或者策展机构合作。三是与高等艺术类、美术类学校合作。四是积极与其他省市开展艺术展览活动,搭建文化馆展览艺术交流平台,“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相互学习,共享资源,共同提高。五是开展国际性艺术展览合作项目,引导大众正确的审美方向。

2)对内,上下联通,纵向延伸,与市、区、县文化馆合作,引进展览,打通群众观展“最后一公里”障碍。随着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的深入开展,省级规格高、群众反应强烈的优秀展览可广泛与地市甚至区县的文化馆合作,例如山东省文化馆策展的“三人行——吴悦石、莫言、杨华山书画展”与威海市文化馆的合作;又如,“‘琴屿筑梦’青岛市群文美术书法作品晋省学术交流展”,积极促进了省、市、区、县文化馆的融合发展,有效提高了全民艺术普及的参与性和广泛性。

3)广泛发动群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率。为广大的群众提供展示自我艺术修养和展示的平台是文化馆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定期举办具有一定代表性、主题性的展览活动可以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有利于艺术爱好者获得认同感,提高自己的精神满足感。例如,山东省文化馆在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以节庆主题策展的,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系列展览活动。

4)建立品牌化策展机制,提高群众审美能力,引导全民参与艺术普及的热情。建立品牌化的策展机制和体系,有利于展览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单次展览在群众参与度和影响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定期举办周期展览,一方面可以满足观众对于观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策劃有一定高品质、学术性、高层次的策展项目,有利于打造精致、独特的全民艺术普及环境。例如山东省文化馆积极推出的“聚雅艺术空间”展览品牌,邀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展览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展期周期为一个月,通过“润物无声”的艺术展览品牌建设影响着广大观者的艺术欣赏和鉴赏能力。

四、结语

展览作为一个媒介,通过作品“说话”,向观众传达艺术家的精神诉求,通过艺术作品作为媒介,与观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所有的展览力求创造一个公众群体、一个对世界万物的想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诉求,文化馆在策划展览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不断推动文化馆展览方式和展览形式以及展览内容和对象、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的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文化馆策展体系,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满意度、认知力和影响力,营造广泛发动群众,人人均可受益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认知水平,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全民艺术普及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展览作为媒介》  西蒙·谢赫(瑞典马尔默艺术学院)

2.《好展览的标准——从两篇关于艺术策展的文献谈起》  于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试论历史化展览策展人的价值观念与策展意识》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

4.《清华美术——策展与中国当代艺术》 张敢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