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022-06-12韦福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韦福

摘要:叶圣陶是我国的现代教育者,他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学校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基地,学校德育工作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意识,强化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们从一点一滴开始,从很小的事情开始。通过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前言

习惯:是指在特定环境中自发地采取行动的需要或特别的倾向。一个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乡下长大的初中生,有些不良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随着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他们正处在叛逆的年纪,所以,强化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个性,而且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所以。道德教育要重视培养初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独生子女数量众多,其依赖性和惰性日趋突出,并且很多农村地区仍有隔代式的教育现象,其中有不少是留守儿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的教育作用会越来越薄弱,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没有感情交流,没有老师的联系。然而,由于叛逆期的学生受到年龄特点、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使其容易产生是非、法制观念淡漠、人际沟通方面的不足,进而形成许多的不良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不断扩散,学生的思维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使得传统的劝说方式变得软弱无力,致使一些有不良习惯的人不断出现,并且越来越多。

二、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原因分析

第一,家庭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绝大部分的父母,因其个人的素质和思想,以及所处的环境、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不是忙着种地,就是长时间地在外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是管教方式不正确,用谩骂的方式教育子女,这种不良的教学方法和恶劣的家庭生活条件是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为此,应加强对农村学生父母的教育意识,做好日常生活中的辅导员,适时指导学生转变坏的行为,减少棍棒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态度。

第二,学校方面的影响。当前,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学校仍存在着过于重视学生的智能开发,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优良品德的培育,导致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农村初中的教学水平还很低,很多老师更注重的是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农村学校和老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消除不良的教育观念,转变农村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降低厌学心理。

第三,社会方面的影响。这年头的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对新鲜的东西有很好的接收和辨别的能力,所以他们会模仿或者完全的学习。由此,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直接的腐蚀,使他们往往无法抵抗这种诱惑,从而出现了对学习的厌恶,对上网的嗜好,吸烟、酗酒、聚众赌博、滋生是非,从而对初中生的良好的行为形成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所以,应当尽量让学生少去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三、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学校教育部门落实素质精神

我国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养成教育是中华民族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少年时期是一生的转折时期,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学校要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习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方面,转变学校观念,提高对行为习惯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在中国教育历史的进程中劈波斩浪,站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是时代对其可行性的充分肯定,学校的教育观念也要跟上时代脚步,早早转变过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水平。

另一方面,强化教学制度,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要求。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风向标,学校要抓好行为习惯教育,要把成绩和素质这两碗水端平。

(二)要给犯错的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要有包容心态,要善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学生心理成熟前,都有一个反复期,内心都有两个“我”在做复杂的思想斗争,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做好思想工作,攻心为上,不要急躁。要善于给时间,善于等待,善于观察,善于引导。要抓住此刻无声胜有声的时机,保持沉默,让学生有一個饱经思想斗阵的煎熬过程。早年作班主任时曾遇到学生寝室有同学丢了钱物,我在班会课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多同学都潸然泪下。从经验来看,表情很不自然的同学可能是怀疑对象。我故意靠近其身边,轻言细语,耐心开导,表面上是面对全体学生,其实也是暗示该同学。然后,我叫大家关掉教室的灯光,给以充分时间。最后,奇迹出现了:那丢失的钱物像是从地下冒出来。同学们对这个奇迹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此后,再无类似事件在班上发生。

(三)老师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

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心理、性格等各方面因素,特别是农村学生,可塑性很强的同时也具有冲动性、盲目性以及易变性,他们自身性格没有定型,思想不够成熟,行为也不够规范,容易错误的方向发展[3]。若要正规的管教和疏导学生,教师们首先应制定好相关班规约束学生平时行为,要求每一位学生了解甚至熟识初中生准则。其次,教师应及时掌握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和督促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给学生带来一个好的影响。除了管教和督导学生,还要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给他们启发式的教学,让他们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四)学校家庭互相配合促进教育

如果说学校是教化学生道德认识和规范行为道德的主要演练场,那么,家庭则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也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学校平时更注重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家庭着重强调环境的熏陶。要全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有效发展,学校和家庭就要相互配合,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从小培养文明礼貌、仪表端庄优秀品质,发挥他们的综合力量,逐渐养成初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结语

总之,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提高,必须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真正做到全方位地解决好农村初中生的不良行为,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赵伟宏.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J].考试周刊,2010(46).

[2]湛锋.开展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7).

[3]张万勇.家校合力抓好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5(01).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创新学习学生行为习惯与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