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从“造句”开始
2022-06-11冯丽芳
冯丽芳
造句是让学生练习运用词语的一种常用方式。通过造句训练能让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学会运用词语。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造句”教学现状的透析,从“创设情境,促感知”“善于引导,拓思维”“巧妙转换,励求异”等六方面探索了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造句”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研究的缘起
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作文;而语文教师头痛的事,也莫过于周而复始地批改学生的作文。前几年,在我担任中、高段语文教师时,总听到同办公室的语文教师抱怨:“班里一些孩子连一句话都写不通顺!”于是,我想,如果有机会让我教低段学生,我一定要给学生打好“写句子”的基础,低段会写句子,到了中、高段,写段落、写篇章就不难了。
2020年9月,刚带出毕业班的我,接手教了一年级。一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但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却远比想象的要繁重得多,学习习惯的培养、拼音、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已是相当辛苦,教师似乎也没有过多的精力深入开展“造句”教学。于是,我又想起以前的同事议论过的话题,一、二年级,一定要让孩子们写好句子!的确,在二年级上册的课堂作业本中,“造句”练习出现得很频繁,孩子们的“习作起步”,就应该从写好一句话开始!
二、研究的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我浏览了低年级学生的作业本和单元测试卷,发现当前低段语文教学中造句训练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词义模糊
低段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影响,在词语含义的把握上难度较大。
(二)思维狭隘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造句喜欢刻意机械地模仿,造出的句子思路狭隘,内容雷同,缺乏创造力。
(三)取材局限
小学生造句喜欢重复现成的材料,材料积累得少,缺乏想象力。
(四)评价机械
大多数教师对学生造句的评价,只有对错之别,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学生为了保险,爱上造短句、简单句,因为简短字少,出错的几率就低。
那么,“造句”教学需要达成怎样的目标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句子教学的分册目标。
第一册目标为初步建立句子概念,目标细化指标有以下几点:
(1)认识带有逗号、句号、叹号和问号的句子。了解句子的意思和语气。初步认识疑问词:吗、吧、呢。
(2)熟悉几种陈述句:谁做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什么像什么?前面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什么从什么地方怎么样?越……越……
第二册目标为“强化句子概念的建立”和“会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目标细化指标是:
(1)能正确地读、抄课文及园地中的句子。特别是能根据不同的标点,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2)能判断句子是否完整,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能模仿例句说、写句子。
(4)学过的常用词语能在口头和书面语上运用。
第三册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2.能理解句子的意思,特别是长句子的意思。3.能按要求写句子。4.能养成自觉积累优美句子的习惯。目标细化指标为: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长句子能恰当停顿。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的语气。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句意。能提炼出长句子中的主干。初步认识比喻句。
(3)能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能判断句子是否完整,并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按要求仿说把字句、被字句、并列句、比喻句等。能连词成句。
(4)能自觉积累喜欢的句子、谚语等。
第四册目标为:1.进一步读懂长句子,注意句子表达的通顺、完整和生动。2.初步建立句群的概念。目标细化为:
(1)初步建立句群的概念,知道几个句子在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2)明白句子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知道几个句子是按照一定的顺利来表达的。
由上不难看出,第一学段的“造句”教学应达成的目标:能运用合适的标点符号,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并能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会运用把字句、被字句、并列句、比喻句等基本句式。
三、研究的策略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清目标,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造句焕发出生命灵动的光彩,让学生在扎实的“练句”中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一步步地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
(一)创设情境,促感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認识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在指导造句时,教师采用图画、表演或者提醒、暗示该词语使用的“场合”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具体、直观的感知基础,使造句化难为易。情境创设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让造句与大千世界无缝衔接,学生写出的句子自然生动、有趣。
(二)善于引导,拓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跳跃性大,而连续性、逻辑性较差。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词语使用的范围、上下文语境乃至词语形式、搭配等有关线索,能“激发”“唤起”学生的联想,拓宽学生的思路,让造句有章可循,句子表达得更形象、更具体。
1.扩展词语
引导学生在词语搭配的基础上再说话、写话,有效地扩展了造句取材空间,既减少了造句的坡度,又能使学生造出的句子内容丰富而具体。
2.提供词串
在我們的汉语里,有些词语的意思浅白,只要放在语境中,学生就能理解。但是,有些词语的意思真的很难“言传”,只可意会。用这样的词造句,仅凭单个词,让学生写话往往难度很大。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相关联的词语组成词串,为学生的写话铺路,而词语之间的间隔与联系又能为想象提供空间。
3.问题引领
在学生能说完整的句子后,教师有意识地用提问的形式步步深入,力求让学生说出更加具体的句子。
4.填空补充
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是低年级写作训练的一个重点,给中下生提供一个台阶,降低造句的难度,也给优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巧妙转换,励求异
小学生语言积累不够丰富,语言运用能力不强,造句时经常出现依葫芦画瓢的现象。此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打破思维局限,使其从单一的造句模式中走出来,提高思维灵活性。
1.调换语序
有的词语在句子中可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或者说能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用这类词语造句时,可采用换位造句的形式。
2.变换句式
不同的表达方式,却能表示同一个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句式,既促进学生掌握丰富多变的表达,又使造句轻松完成。
3.转换语义
我们的汉语,往往一个词语包含着多种意思,教师在指导用词造句时启发学生用词语的不同意思说话,既能鼓励学生求异,以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又可以使学生对词语理解得更深。
(四)沟通生活,广取材
让造句训练植根于学生生活,学生才会造出丰富多彩的句子。因此,引导学生造句时,要让生活库存与言语实践有效连接起来,引爆学生的写作激情,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才能使造句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言之有物” 才能“ 言为心声”,把造句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的环境相结合,使学生设身处地,“看”得真切,“想”得明白,“悟”得深刻, 这样造句的内容才会宽泛、生动、有新意。
(五)广泛阅读,辟蹊径
造句教学,如果只沉浸于课文内容,有点故步自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就需要给学生开辟另外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那就是课外读物。如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高了,随便一个学生就有很多的课外读物,但利用率却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让造句教学加入其中。如让学生模仿课外书中的好句,进行造句练习;让学生从所给出的词语中选出几个,然后通过看课外书,给这些词语造句等。学生造句后,抽一定的时间进行评比。
如此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而这也比单纯地布置看课外书、摘抄好词好句的效果要好多了。可以说,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正徜徉在书的海洋中,而我的造句教学也就有了“源头活水”,学生再不用愁无话可说了。
(六)创新评价,激创意
评价就是导向,不同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就会有不同的影响。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对造句的自信与热情,也会让学生的写话丰富而灵动。在造句练习中,我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口头评价激发学生创意表达的欲望。
“万丈高楼平地起。”用词造句是规范语言表达的奠基石。学生学会造句,才能正确地运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为写话、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扎实、有效的“造句”训练,定能让“语言文字运用”落到实处,让学生的表达能力稳固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月琴,高凤元.小学生造句,引发沉甸甸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5(2).
[2]徐君翠.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造句教学[J].新作文,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