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形识数 逐级抽象

2022-06-11蒋海兰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2期
关键词:米尺数轴小数

“数的认识”这一领域主要指向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抽象思维,而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如何借“形”让学生经历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就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巧用“直条”,识小数

(一)直条充当“米尺”,认识零点几的小数

华罗庚曾说过:“数来自数,量来自量。”通过用直条表示米尺,测量小棒的长度,思考讨论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交流引出:1米=10分米,1分米是1米的_______,是_______ 米。指出:_______  米还可以写成0.1米,0.1米也表示_______ 米。在此基础上,用带有一组数的直条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认识0.4米和0.6米。

就数学本质而言,小数是一类特殊的分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形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在直条上找一找“□/10米和0.□米”这样一组组的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些一组一组的数,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突出“□/10米和0.□米”的联系。

(二)直条化身“1元”,认识几点几的小数

直条和米尺,这两者形似,也因此学生很容易建立联想。基于学生在上述学习中积累的活动经验,引发学生思考“用这根1米的直条量出黑板的长度,不够该怎么办”,使学生在脑海中自然想象出在原有直条的后面再接一根直条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此时的这根直条表示1元,从长度情境迁移到元、角、分的情境,追问2元在哪里,3元呢?并把表示1元的直条平均分成10份,从而引出1元=10角,1角是元,也就是0.1元。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直条图的直观形象,学生用小数在括号里表示商品价格,在直条图上标一标。学生通过在已有的直条后面自己添加直条表示出3.5元,想象3.5元后面的小数,学生的思维一次次碰撞,在数的过程中认识更多的小数,初步体会小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数形结合,悟小数

(一)观察比较,建构一位小数的认识

学生经历了1米直条图、1元直条图,在练习时加入1分米直条图的填空,重温把十分之几写成一位小数的活动,让学生继续体验一位小数的意义。进而启发学生比较“1米直条图”“1元直条图”和“1分米直条图”相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具体情景下的三幅直条图,体会“情景不同,但只要把1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也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在直条上隐去单位,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一位小数的认识建构。

(二)直观变化,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上述练习从用“数量”表示的直条抽象到用“数”表示的直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根据直条图涂色部分的变化按序数出小数,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并结合空白的正方形图,交流怎样分别表示0.1,0.5和0.9,由直条图数小数,到看小数描述正方形图,从不同角度不断强化学生对一位小数含义的认识。

紧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在0至1的线段上能表示小数吗?(把线段十等分)說出线段上的点表示的小数。

通过借助直条、正方形、线段直观变化“1”的表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抽象,初步形成“十等分模型”,理解一位小数的本质含义。

(三)抽象概括,完善小数的认识

数轴上的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最后通过线段0至1的不断延伸,引出数轴,回归数轴,让学生在数轴上写一写,数一数,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数感。

结合数轴上标出的数,让学生分成两类,渗透分类思想,并用不完全举例归纳指出自然数、整数及小数的概念,比一比小数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完善对小数的认识。

虽然数是抽象的,但若借助“形”识数,以 “形”作为载体,在“形”上多思考研究,数形结合,逐级抽象,那“数”也就没那么抽象了。

作者简介:蒋海兰(1987—),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米尺数轴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我的米尺我做主
我的米尺我做主
数轴的作用
神奇的米尺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