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心来为传承
2022-06-11千叶
千 叶
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导致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了急躁的情绪。这对强调慢工出细活的紫砂艺术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可喜的是,依然有一批深爱紫砂艺术的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这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从前辈的手中继承紫砂制作技艺并传承下去。吴张闻便是他们之中的代表。
紫砂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技艺。数百年来,传承者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沙和泥打交道。艺术的传承需要的不仅是天赋和理想,更要有坚定的信念与吃苦耐劳的品质。从事紫砂艺术创作的先辈们正是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将这门艺术传承至今。
《梅桩壶》 吴张闻/作
吴张闻爱梅花,因为梅花有傲雪欺霜、不畏严寒的品质。这种品质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扎实学习、努力工作。在学习紫砂技艺的过程中,吴张闻亲眼看到先辈们为了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进行辛勤劳作的过程,看到了紫砂匠人身上彰显出的如同梅花一般的品质。紫砂匠人们不畏严寒酷暑,每日将双手浸入泥水之中,搅拌泥浆,揉捏泥团,不顾双手皲裂,泥水浸入伤口。正是这千百次的淘洗与揉捏,才能筛选出最上乘的泥料,可谓每一份泥料都是匠人们血汗的结晶。选好泥料之后,便是考验创意的塑形阶段,多年积累的经验在这时发挥出了作用。原本混沌一团的泥团、泥条,在技艺高超的匠人们的手中,转眼间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壶。有的浑圆如卵,托在手中温润如玉;有的六瓣似瓜,摆在桌上稳重端庄;有的如一截树桩,树皮的皱褶清晰可见;有的如一座石碑,刚劲的书法跃然壶身。这种从质朴自然之物转化为精美艺术品的技艺,令吴张闻赞不绝口。正是那段难忘的学习经历,让他与紫砂艺术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连接在了一起。
《连年有余》 吴张闻/作
在制壶过程中,吴张闻将他最爱的梅花镌刻于紫砂壶上。他的《梅桩壶》借助梅花的形象,既展现了梅花的傲骨,更歌颂了紫砂匠人传承艺术的坚定信念。在学习的过程中,这种信念和技艺从先辈那里传承到了吴张闻的身上。这种信念正是紫砂艺术生生不息的源泉。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哪怕身边的人都忙碌于应酬与奔波,吴张闻也能遗世独立,不忘初心,沉心静气,不急躁,不冒进,扎扎实实地学,勤勤恳恳地做。这让他比同龄人更好地参透了紫砂艺术的精髓。现在的他,不仅在艺术造诣上拥有了相当的建树,在为人处世上也显得老成持重、沉稳豁达。
艺术的传承,正需要一批像吴张闻这样能静下心来的传承者。愿更多的青年匠人能够参透此道,潜心做事,踏实做人,让我们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承,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