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颅症患儿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11刘静田培玲杨继学马云富李东明
刘静 田培玲 杨继学 马云富 李东明
狭颅症又称颅缝早闭症,是指颅骨骨缝过早融合或缺失,可导致颅骨进行性畸形及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率为0.4‰~0.5‰,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颅骨先天性畸形[1-2]。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可重塑患儿颅骨形状,降低因颅骨畸形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危害[3]。然而,不同狭颅症患儿术后预后结果不尽相同,而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较多,但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狭颅症患儿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作一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7例狭颅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7例,女 10例;年龄 3~60(8.67±3.46)个月;早产儿9例,足月儿18例;临床表现为颅骨畸形17例,智力低下6例,斜视3例,其他1例;采取矢状缝再造术13例,额缝再造术10例,冠状缝再造术4例。纳入标准:(1)单一骨缝闭合;(2)依从性好,可长期随访。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矢状缝再造术、额缝再造术、冠状缝再造术。(1)矢状缝再造术:患者取俯卧位,全麻后皮下注射稀释肾上腺素0.9%氯化钠注射液,于两耳连线靠后作冠状切口,暴露前后矢状缝;剥离颞肌及骨膜,暴露额骨、顶骨、枕骨及颞骨;各旁开2 cm,用铣刀平行矢状缝铣开颅骨,椎板咬骨钳过矢状缝咬开,用骨膜剥离子小心分离;逐渐铣开骨瓣,分离冠状缝及人字缝,用2枚可吸收连接板固定,矢状缝填塞明胶海绵止血,硬膜外填塞明胶海绵,间断缝合骨膜,分层缝合头皮切口。(2)额缝再造术:于发际后作冠状切口,暴露额缝,切除包括额缝在内的颅骨(宽1.5 cm),止血,缝合;其余步骤同矢状缝再造术。(3)冠状缝再造术:于发际后作冠状切口,暴露冠状缝,切除包括冠状缝在内的颅骨(宽1.5 cm),止血,缝合;其余步骤同矢状缝再造术。
1.3 预后评估 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复查患儿头颅CT及颅骨三维重建。预后评估:对于矢状缝早闭患儿,头颅横径与头颅前后径的比值0.75~0.90为预后良好,<0.75为预后欠佳;对于冠状缝早闭患儿,术后头颅不对称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小判定为预后良好,较术前明显增大为预后欠佳;对于额缝早闭患儿,术后形态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较术前明显改善判定为预后良好,无明显改善判定为预后欠佳[4-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7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1.85±18.72)min。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预后良好18例,预后欠佳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欠佳组早产儿比例、颅内压增高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骨缝闭合类型、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进一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15.465,95%CI:1.109~215.673)、颅内压增高(OR=23.678,95%CI:1.531~366.109)是影响狭颅症患儿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
表1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欠佳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3 讨论
狭颅症是指颅盖骨发育过程中骨缝的功能缺失导致进展性颅骨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依据颅骨形态及头颅CT检查确诊。CT检查可见异常的颅骨形态以及骨缝消失、横跨部分骨缝的骨棘形成[2,6-7]。对于狭颅症,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扩大颅腔,给脑发育提供空间,避免出现颅内压增高[8]。然而,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较多,故本研究对其作一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颅内压增高是影响患儿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由于早产儿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欠完善,对手术耐受力及术后机体恢复能力较足月儿差,因此预后欠佳。研究表明,颅内压增高患儿的颅腔容量小,脑实质受压较为严重,术后解除压迫后,受压脑组织恢复较慢;同时颅内压也是推动颅骨生长和扩张的主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颅缝融合过程,因此预后较差[9]。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不是狭颅症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这与Patel等[10]认为的半岁以内患儿术后大脑认知功能恢复更好存在差异,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患儿的平均年龄较大有关。此外,本研究发现手术时间不是狭颅症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与Maltese等[11]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早产、颅内压增高是狭颅症患儿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建议术前充分考虑上述危险因素,待患儿机体免疫力发育完善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颅内压增高患儿,术后合理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及合理的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儿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