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以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为例

2022-06-11谢梅玲

大众文艺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专业技能应用型

谢梅玲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一、引言

书籍装帧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一种,它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呈现产出人员的设计灵感与综合素养,是当前艺术设计门类当中的一项重点课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更具前瞻性的教学标准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个性鲜明的设计风格,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曾指出,“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逐渐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而增强专业技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则显得至关重要。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不仅需要结合市场需求,更应当致力于打造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推动国家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的进步,培养出既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又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优质人才,从而能够适应职业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二、关于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承载着全社会与各家庭的期望。因此,学校应当始终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借鉴其他本科院校的教学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提升其审美能力与设计技能。就目前而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教学实践的开展,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效融合,使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接轨,提高专业的应用性。视觉传达设计是极具个性的艺术类型,需要学生多看、多练,集各家之所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展练习,形成自身特有的风格。同时需要具有强烈的艺术敏感度,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抓住受众眼球,吸引更多的注意。对于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美感”,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设计能力。书籍装帧设计是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需要综合能力的支撑。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划分重难点,合理、有序地开展落实。在网络技术迅速更新的环境下,不可避免地对书籍等相关载体形成了一定冲击,但作为传统媒介,纸媒的情怀是网络所无可取代的。由此可见,书籍装帧设计在当前依旧具有良好的产业前景。

三、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现存困境

1.教学体系单一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一味注重于对教材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设计课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设计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求设计者对艺术美感拥有独特领悟,这自然离不开实践的开展。大多数教材内容皆以传授应用工具与设计基础为主,难以升华学生的艺术灵感且无法对其审美情趣的提升起到实质性效用。在书籍装帧过程中,对设计者个人风格的要求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在潜移默化当中开拓学生思维,发掘各自潜能,使其能够形成个性鲜明的设计风格,为后续的职业选择构建核心竞争力。回溯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状,难以避免的会让学生走向“重模仿、轻原创”的弊端,这与设计的初衷是相背离的。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思维固化的教师,会将理论教学与传授技巧认作教学的目标,而创新能力则选择听之任之,任凭学生自主发展。这种教学思维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发掘造成了极大阻碍,各高校应该及时加以遏制,改变单一的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加以有效融合,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提升。

2.实践教学比重低

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从而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能够得心应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大多数学生只有在步入工作岗位,真正开始接触书籍装帧设计工作时,才能够体会到纯熟的理论技能并不足以支撑设计工作的长期开展。扎实的基本功的确是设计的基石,但是要想将技术淬炼的炉火纯青,必然离不开实践的打磨。只有积极地投身到设计行为中去,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准确击中用户需求,才能够将技术揉进骨血,成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使设计工作者们能够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驰骋,获得预期的反馈跟认可。与此同时,设计者们应当注重对艺术的感受,热爱生活,多去尝试跟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准,用艺术提高技术,同时让技术反作用于艺术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当前的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只一味输出理论却无法贯彻于实践,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市场需求之间产生落差,造成可操作性较低,无法适用于岗位需要的现象。

3.教师队伍力量弱

众所周知,艺术类工作者们随处可见,而真正的艺术家却是少之又少。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项艺术性极强的工作类目,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储备与技能水平,同时应当具有相应的行业经验。反观目前我国在本科教育书籍装帧设计专业中的教师队伍,拥有综合型素质的教职人才可谓是相当匮乏。事实证明,优秀的设计师们早已被贯之艺术家的头衔而聘请至各类设计领域中去,从事宣讲等活动。而这种阶段性、小众化的课程开展,并不利于整体艺术氛围的创建。此外,大多数教师都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学校开展教学,缺乏相关行业经验与较强的实践技能,这也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些教师只能根据自己在书本上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加之自身理解再传授给本专的学生,导致课堂模式固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无法两全的特性决定了艺术家们不能投身于教学工作当中,而在职教师又缺少了艺术家的设计水准,因此难以从根源上整合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转型策略

1.结合课程特点,提高整体素质

一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项平面的艺术语言,需要通过视觉手段用以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这也是其区别于理科类专业较为显著的特征。因此,在进行作品呈现时,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作品往往更具有展示价值,落脚于课程建设则表现为课后作业的成效。无论是艺术设计抑或是在其他领域,都忌讳闭门造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同样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灵感碰撞,从而擦出艺术的火花,共同促进设计能力的提升。在课堂当中,通过各自作品的展示与讲解,形成对比与交流,有利于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激发出新的创意,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当尽可能地组织专业竞赛,结合市场需求,使学生能够在比赛当中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从而发掘出内心的潜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当致力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职业素养与社会公德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以及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实践过程,开展相应教学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实践在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开展实践,才能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效融合,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转化为职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突出个人价值。由此可见,在实施课程规划时,应当合理把握各项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尽快将专业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进程。同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有效整合课程进度,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开展企业实习与专业培训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促进设计水平的提升。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制定量化标准,这样既可以开展实践,又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促进课程创新,适应时代发展

设计学习始于模仿而归功于原创。设计工作者们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保持学习的习惯,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为艺术服务。对于应用型本科课程的开展同样也离不开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们应当致力于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行业发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变化。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课程改革的步伐。例如高校与众多企业合作会定期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行业现状,有意识的锻炼职业技能。还有学校各大宣传栏等文化角落,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创业、提高职业技能提供了有效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实施调研,使实践性能够贯彻于设计课程的始终,获得较好的反馈效果。同时,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引导相互之间进行沟通讨论,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可以开展多种途径的考核方式,例如开展答辩、调研等,实现课程多元化。

五、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1.精准课程定位[5]

通过分析得出,现有的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出“应试型”学生却难以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学生在走出校园时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还远远无法达到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精准课程定位,注重课程的设计与创新。一方面,将理论与技能进行有效结合,使两者能够相辅相成,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为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学校应当及时更新教材版本,打造优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文化的熏陶下不断精进自身技能,提高设计水平。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应当加强实践占比,教师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尽早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讲授,从而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增强职业技能。在这一环节当中,学校可以根据出版流程开展模拟实践,根据不同身份需要进行角色划分,在实践过程中为学生查漏补缺,并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其进一步加强对于书籍市场的了解,提高实践效果。

2.优化课程设计[5]

课程设置应当兼具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将必修课与选修课进行合理划分,除了必要的专业课程之外,能够留出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自主选修。通过这种选课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程结构,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需求,促进综合发展。同时,必修课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意思维,为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多层次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3.审核课程实施[5]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专业类目。在课程设置中应当注重“教与学”一体,重视实践过程,达成预期效果。例如在教学初期,可以开展实训课程,模拟职业场景,使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需求。同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调研,分析市场动态,整合职业规划,进一步加深对行业的了解与认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外出采风,在自然的力量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储存设计灵感。在后期阶段,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另外毕业设计环节也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有效整合,为后续就业积累作品。

4.注重课程考核[5]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力监督,同时也是对其书籍装帧设计能力的有效呈现。因此,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对于提高考核效果,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对于学生课堂表现与课后作业的评价标准,无法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因此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多种考核形式。首先是教师团队的专业评价,其中涵盖了实训成绩、模拟效果以及毕业作品等等。教师的评价不仅能够对教学效果形成客观反馈,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评的形式促进创意交流,从而取长补短,加强团队合作。最后,在学生的复盘与反省中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艺术自信,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结语

书籍装帧设计不同于传统工艺,它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储备与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当积极地投身到实践中去,及时关注行业动态,了解用户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与职业技能,进而发展成为对社会具有积极贡献的专业型人才。基于产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改革是当前各高校在书籍装帧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重点,针对当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困境,对书籍装帧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相信通过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加入书籍装帧设计的队伍当中,一起为出版行业的发展与设计灵感的创新添砖加瓦,为其注入新鲜活力,有利于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社会进步。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专业技能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美学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演变及对现代的影响
书籍装帧设计中内容与形式和谐关系的探究研究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海豚出版社举行书籍装帧艺术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