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音乐教育转型背景下的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6-11

大众文艺 2022年10期
关键词:音乐剧素养音乐

陈 真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基础素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开展音乐剧专业授课时,需明确自身的办学趋势和教学要求,立足于音乐教育转型背景,对相关的改革与教学举措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全面提高音乐剧专业人才的艺术素养,促使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循序渐进地提升艺术素养。

一、高师音乐教育转型背景下的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在新改革战略方针中,重点强调了高师院校的办学教学目标,应该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开展理实结合的综合性育人活动。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更要从实践与创新的角度出发进行优秀品格的有效培育。让学生既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素养,也能够促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专业发展趋势。从而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就业与发展能力。在高师的艺术类人才培养领域,音乐表演作为重要专业项目,对学生的应用素养具有较高要求,教师需从唱、跳、弹、舞、编、导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创新,让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应用要领。

二、高师音乐教育转型背景下的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学生专业水平

在当前的文化娱乐事业受到广泛推崇和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对于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要求也明显增加。面对这一社会发展需求,高师院校需重点关注艺术类专业规划与创新。第一个方面就是因为高师教育工作与专业音乐学校存在着性质上的不同,所以学生在进入校园时,接受考试和考核的方面侧重也不同。高职院校考量的是学生当前综合的素质,专业的院校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高师的音乐教育预约专业音乐院校相比,学生本身在水平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第二方面就是高师院校学生自身音乐剧的水平参差不齐,因为接受教育的环境、能够拥有的教育资源、社会的资源等都不同,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对于音乐剧本身掌握的水平也不同。这也侧面的反映出了高师内部音乐教育中,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复杂程度较高,还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及全新教学的理念,对整个教育工作进行计划和革新,才能够达到最终教育的标准。

(二)课程设置

在组织音乐表演这一专业课教育实践活动中,需深刻认识到当前市场发展趋势,剖析目前教学实践方面的不良表现。通过有效分析可以明显意识到在当前的专业课育人领域,高师教师在目标设置以及施教方案组织规划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弊端。未能够认识到专业本身对于践行应用型人才所提出的培育要求,单纯注重理论层面的说教与灌输,致使学生当下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面比较笼统和片面。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理论不能应用于实践,也是纸上谈兵。在高师院校,学生在少数实践课程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是因为教师安排学生的任务,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这种情况造成的: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在开始时会无能为力或不感兴趣。为了能够按照教学工作开展的相关要求,以及计划完成教学的任务,教师就需要对任务进行有效的分配,这样才能够缩短需要应用到的时间,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学生对于练习来说如果不能够找到多样化的方法,那么兴趣会越来越低,这也会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这样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进步。所以高师院校在对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多方位全视角的能力进行培养,并以实践的能力为主,并不是单一地对理论的知识进行灌输,更是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感受,以及多样化学习的模式,了解音乐剧的意义以及魅力。所以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一刀切的,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改革,只有这样的课程设计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效果。但是显然目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剧专业教学工作无法达到这一标准。

(三)实践机会少

教师在音乐专业教与学课程中的劣势在于,其学科独立性强,容易“脱颖而出”,学生只能沉浸在这种专业环境中学习,不能学习到更广泛的、与学科相关的知识,也不容易与其他学科沟通或融合,反而浪费了正常的强大综合优势。同时,以说教和机械式的训练为主开展相关育人活动,导致专业课的氛围与高师生的兴趣需求以及能力建设要求并不匹配。长期下去将导致学生逐渐对专业课学习丧失兴趣和主观意识,甚至还会因为消极负面情绪而影响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高师音乐教育转型背景下的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策略分析

(一)结合专业趋势,建构实践课程体系

教师需做好课程内容规划以及系统构建的前提工作。要全面了解当前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的整个市场环境,深入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专业人才所提出的素质建设目标。有针对性地搜集课程资源,做好理实两大模块之间的深入关联以及资源的系统整合。保证最终所形成的课程体系,既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实践化特征。教师需联合当下的音乐剧专业发展趋势,搜集基础声乐理论知识以及在演唱方面的具体技能要素,也可以围绕舞蹈、乐器等各个方面搜集相关素材。通过系统整合来完善课程内容,以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更加扎实而全面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不同的音乐表演要素和技能设置多元化的专题模块。通过微课资源系统整理,为学生创设更完善而具体的学习素材和资源体系。比如说,可以从二胡、琵琶、古筝等多个方面设置专题,引领学生自主参与到中国古典乐器的探索与学习当中。

(二)弘扬优秀文化,熏陶音乐表演情感

拥有正确的文化认知以及浑厚的文化底蕴,是支撑学生形成良好应用素养的前提保障。教师需本着弘扬优秀文化、传承经典的原则,搜集与音乐表演主题相关的文化元素,然后以此为支撑对整个学习氛围和环境进行有效渲染,从而达到良好的熏陶效果,形成更深刻的情感认知。并在参与学习和实变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处理自身的情绪,调节情感的状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融入音乐表演深入学习和体验当中。比如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传统音乐形成一定的传承责任感,则可以围绕“新疆花儿”这一主题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将传承人王秀芳的故事以及新疆花儿的音乐特色和表演风格等要素进行整合,引领学生自主调研和搜集与新疆花儿这一主题相关的音乐资料,了解其具体的发展背景以及所呈现的曲令类型等,并通过文化学习来感受王秀芳在传承传统音乐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让其在今后能够以此王秀芳为榜样,树立传承意识,为国家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而提供一定的动力支撑。

(三)贯彻演学结合,创新专业教学方法

教师需遵循演学结合的战略原则,对具体的专业课方法进行优化。通过多元创新,改善整体的育人环境,并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产生对专业课程内容有效分析和主观探究的意识,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以及配合,高效、高品质的完成课程探索。首先,教师需注重情景法的合理导入。通过对音乐文化以及相关表演情景的有效渗透与构建,让学生能够深入感知和理解对应的音乐内涵,并从中获取一定的感知和情感体验。比如说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古筝文化以及经典的作品《十面埋伏》以情景方式进行呈现。然后引领学生在聆听和赏析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总结古筝所呈现的音乐特色、在表演方面需掌握的要领,以及情感的处理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将项目是实现方法有效贯彻下去,遵循应用人才培养导向科学设置项目主题。以此为驱动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然后根据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应用素养进行有效的表演。比如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黄河大合唱》的曲目,然后引领学生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合唱表演。在整个过程中引领学生调节自身在合唱中的音调以及音色,规范情感与情绪的处理,以提高整个合唱表演的默契度和现场的感染力。

(四)落实以赛促学,培养音乐表演创新素养

在当前的音乐剧专业领域,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要求较高。对此教师需深入分析以赛促学这一理念,对于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所具有的实践意义。并在开展音乐剧专业授课时,需明确比赛活动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和创新思维启迪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并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感。让其在受到启发之后,能够根据自身所具备的专业音乐理论和文化储备进行大胆创新与实践。比如说,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基础乐理知识自主的编曲和歌词创作,做好音程、和弦以及节奏的处理。不仅如此,也可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的竞赛活动当中,鼓励其根据具体的音乐曲目进行戏剧化创编,并通过一定的表演和演绎来让整个音乐活动更具有感染力。

(五)践行校企合作,拓展音乐表演实习空间

对于高师生来讲,音乐剧专业所呈现的实践特性比较显著。在学习的过程中需拥有更加丰富的实习空间,促使其所具有的应用能力和素养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将校企合作作为重要思想导向有效贯彻下去,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实习空间。引领其积极参与到企业环境当中,将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进行有效发挥。从而适应今后的职业环境,也能够让学生能够明确具体的应用目标,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局限和短板。比如说,可以与艺术类的企业进行合作,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有关的创作与推广活动当中。

(六)加强心理教育,提高音乐表演适应能力

学生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其音乐剧专业素养提升与建设的关键。所以,教师需以心理学为视角,就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有效干预、加强训练。让学生能够在面对音乐表演实践任务时表现更加从容冷静,有效应对在表演现场环境中的各类风险,提高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比如说,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进行情绪调节,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音乐表演产生一定自信,同时也能够摆脱畏难情绪,积极应对各项训练任务和挑战。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采用激励的方法让学生受到鼓舞,并在接受肯定之后,能够规范完成相关音乐表演和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对真实表演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其内在的潜能真正地发挥出来。

(七)优化教学评价,强化音乐表演经验总结

教师需关注评价环节优化设置,引领高师生在学习这一专业课内容时,要综合自身表现以及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做好反思。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对自身的专业素养形成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并在了解新时期音乐表演市场环境对应用人才的储备要求之后,合理设定接下来的学习目标和成长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介的支撑,对学生的音乐表演实践成果进行展示。然后充分发挥纠错反思的功能,让学生能够在观察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然后结合所学专业内容进行有效改进和优化。

(八)树立双创教育观,整合音乐专业教育资源

高师院校应正确看待音乐剧专业新的市场环境,理解人才素质建设的新战略要求,对专业课程的规划和设置做出准确定位。优化专业体系和内部课程结构,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需要贯彻创业创新理念,全面收集和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创新实用的音乐资源和具体技能将有效地融入课程体系。为了保证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可以让其参与到专业音乐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对专业音乐形式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和理解,进而明确以下专业学习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企业的自主权。

(九)优化双创教育环境,启发音乐专业创新意识

为了保证大学生在音乐领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创业的动力,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合理的优化。以环境为导向,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对整个音乐剧专业市场形成全面了解,探索创业机会,有效实践和探索具体的专业项目。比如,加强现代载体的投入,营造直观、有影响力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把握音乐在当前社会领域的魅力、功能和适用性。之后,我将独立探索新的创新项目,通过实践探索有效解决我未来的就业问题。

例如,从短视频快速发展的行业背景来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音乐编辑和计算机音乐制作方法,然后将其合理地融入短视频领域,实现音乐专业与自媒体产业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拓展学生就业空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展示音乐实践案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功能,如音乐在调节人们紧张的心理情绪和缓解压力方面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发展,探索音乐心理治疗项目,扩大就业机会。

(十)创新教育模式,设置激励体制

教师需要关注新时期在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全新要求,遵循双创教育的发展目标对具体的育人模式进行合理优化与创新。首先,将情境法有效地融入专业课领域,结合具体的音乐要素合理地搭建情境,引发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从而有效地激活创新的灵感和思路,更好地进行音乐创新与创作,也可以引领学生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思考音乐学领域的职业项目类型,实现自主就业与创业。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效落实项目驱动的育人模式。结合具体的专业内容设置综合性的项目,在明确具体的任务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专业项目的探索当中,为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实践指明方向。

教师需将双创教育与基础的音乐剧专业授课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和实践,并根据学生所得出的创新成果以及创业项目的事件进展情况有效地落实激励体制,给予学生扶持、帮助和表扬,进而有效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促使其能够在受到精神、情感有效激励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创新观,并坚定自主创业的理想和信念。让学生能够有效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主拓展和开发更丰富和多元的创业项目,从而为音乐剧专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整个专业市场实现多元化、包容性以及长久性发展,也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困境。

结论

综上所述,在面对音乐表演这一专业课教学工作任务时,高师教师需认识到院校自身在教育实践方面的办学与发展要求,坚持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深入分析当前在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然后本着多举措优化与创新的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改革途径。结合整个专业的发展趋势,合理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弘扬优秀文化、熏陶情感,加强演学结合、创新多元教法,落实以赛促学、培养创新素养,践行校企合作,加强心理教育、培养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评价、做好经验总结。通过以上的多种举措来培育学生对音乐剧专业形成正确的认知,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实现情感层面的升华。

猜你喜欢

音乐剧素养音乐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East Side Story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看音乐剧
音乐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