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金银错是一种怎样的工艺?
2022-06-11
艺术品鉴 2022年13期
左图:西汉铜错金银承弓器通长:12.3cm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右图:西汉错金博山炉腹径:15.5cm 通高:26cm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金银错是中国古代传统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金、银有美丽的色泽,有良好的延展性,且属贵重金属,故在先秦时代被贵族镶嵌于青铜器上作为装饰物,其目的是用两种金属不同的光泽显现花纹,美化器物。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兵器等实用物上做装饰图案。此种工艺近世亦多称“错金银”。
其定义的宽泛程度取决于对“错”字的两种解释。
1.《说文解字》中对“错”字的解释是:“错,金涂也”,即将金银涂画在器物上的工艺就叫做金银错。“金涂”法主要工序是要先制造“泥金”,也就是加温至摄氏四百度以上的金,与其七倍的汞溶解成液体后的混合物,然后用泥金在预铸的凹槽内或器物上涂饰各种复杂的图案纹饰。最后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青铜器表面了。
2.“错”即错(厝)石。即金银错工艺必须强调镶嵌这一过程。镶嵌法首先需要在铜器母范中预刻凹槽,铜器铸成后,再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根据纹样,錾凿加工,然后在凹槽内嵌入细薄的金银片或金银丝。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现今学界内对金银错工艺的定义更倾向于第二种。区分这两种具体工艺可通过金银错纹饰脱落处,若没有明显凹痕,则该件器物多采用“金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