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先行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2022-06-11吴春凤
吴春凤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重要管理者,在完善班级管理环境,逐渐突显出自身独有班级管理优势中,班主任积极地结合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形成正确的班级教学管理目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应对学习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风气。班主任积极地给予鼓励和评价,发挥自身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管理能力,将创新作为重要的教学管理方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实践优势,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管理新思路,提升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能力。
关键词:德育;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前言:小学启蒙阶段的主要学科中,拥有着丰富的德育教学材料,教师应通过深入挖掘小学基础学科知识特点,充分运用合适的教学实际,在教学数学知识时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知识的渗透穿透性极强,有效应用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起到明显效果。小学阶段正式学生的价值观念启蒙的最好阶段,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给予,通过最完善有效的渗透策略,与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全身心发展。
一、德育先行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意义
新课改要求明确指出,教师应密切小阶段基础学科自身所拥有的学科特点,针对学科所具有的学科特点,运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有效开展德育渗透教育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解析教学内容,并将潜在的德育因素深度发掘并应用与实际教学当中,让其成为小学阶段学科知识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策略,这既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内容,又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内容,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切实帮助树立良好的人格态度,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引导学生迈进正确的人生道路,从小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爱国主义、勤奋、尊重老人等优良素养,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切实帮助树立良好的人格态度,全面促进学生养成优秀的人格修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其中重要的推进作用,进一步促进小学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德育先行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1.逐步健全德育制度优化班级管理环境
班级管理需要制度支持,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就非常有必要,可以为班主任的管理提供制度支持。在健全班级德育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增强制度实效性。
除此之外,在德育管理制度的完善环节,班主任要有对接、归结、实践和探索的意识,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策略调整,以便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班级管理制度应当呈现出一定的体系性,班主任可以结合学校管理制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如“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班级常规管理”等属于公共制度,不需要班主任单独设计,而“班级卫生管理制度”“班级安全管理制度”“班级纪律管理制度”“班级活动管理制度”等要体现不同班级特点,需要班主任和学生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共同协商制订。班主任可从四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其一,利用班会做集中学情调查,征询学生的意见,要求学生对每一项制度都进行集体表决,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面;其二,利用多种形式做广泛宣传,班级制度不能成为贴在墙上的表格和口号,而需学生熟悉和遵守,这样才能转化为行动;其三,建立制度执行监督机构,挑选一些责任心强的学生做班级制度执行监督员,让学生管理和监督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体现民主管理意识,还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对建立班级秩序也有更多助力作用;其四,班主任要对班级德育管理进行动态分析,针对管理实际做出必要的制度和策略调整,以有效提升管理品质。
在班级管理中,每一个成员都没有特权,班主任也不例外,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过程中吸收学生的意见非常重要,学生有了参与过程,自然就會熟悉制度内容,也会自觉遵守制度要求。
2.加强班主任自身德育塑造
班主任是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角色,班主任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只有完善班主任的自身建设才能够更好地形成班级管理向上风气。班主任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日常的行为和日常的工作进行积极的反思,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以及教育引导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身心以及正确成长方向,不惜余力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班级管理中主动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的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一名学生都能为班级思考,形成良好的管理风气,在班级合作管理中,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效果。
3.开展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学校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积极改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家校教育网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同时也能为学生的发展负责。教师以“以德为先、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将学校与家庭的德育教育有效联动,联手构建以育人为主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核心观念,紧扣思想道德理念为核心,以学生道德模范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监督下,学生能够养成更好道德品质,接收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德育信息,使学生明白德育教育的内涵,在家庭、学校的影响下,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在发现学生出现学习情绪低迷或者出现与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性格孤僻等问题时,就要及时联系家长,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定期进行家访,从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结合社会进行德育教育,每一位小学生的心中都有一颗英雄,可以依据这一心理,凝聚德育,开展致敬消防工作人员,走近烈火英雄的活动,邀请消防员进行安全讲座,分享消防员的工作内容与日常生活,讲述消防英雄的故事,感受消防员的英勇无畏与艰苦精神,使学生拥有敬畏之心,受正能量影响,树立正确三观,完善自身德育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是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发挥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管理优势,积极地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班主任以自身为榜样,通过德育教育的有效引领,积极地与任课教师以及家长进行沟通,形成教学管理的有效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班级教学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岩.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3):166.
[2]钱德梅.加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小学时代(奥妙),2020(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