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2-06-11盘志勇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培养策略

盘志勇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数学教师必须进行进行教学变革,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树形结合思想的必要性,提出了核心素养下树形结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培养策略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完全,虽然他们的形象化思维十分敏锐,但是抽象化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却很差。而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入树形结合理念,摒弃以往的授课模式,对数学教学进行更多的创新,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思维发展也并不完全,对文字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1]。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小学生不能快速理解数学题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用数形结合则可以让课程内容与图像进行有机结合,用一种最为直观的方式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对抽象化内容不够敏感,但对于形象化的内容则有十分敏锐的感受力,在视觉受到一定的刺激后,他们能接收更为复杂的信息,从更深的层次去分析、理解接触的内容,从而提高对知识的吸收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会对夯实学生的数学的基础有较强的重视,而在给同学们讲授知识的时候,教师也会让大家思考,但也只是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实际上,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做示范,而老师的思维模式是成人化的模式,并不适用于小学生,这让很多小学生都感到无法适应。这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就会逐渐降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则适用于所有小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在课件中融入更多的图像化内容,刺激小学生的视觉,让大家对课程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2]。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授课目标,组织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展以前,教师要先明确授课目标[3]。并根据相应的授课目标来组织具体的课堂活动。小学生的学习没有自主性,因此需要教师的全程引导,而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教师可以和大家一起进行一些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动手参与,从而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了解相应的知识原理。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要分析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现状,并根据他们的理解能力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学会画角的方法。而对于小学生来讲,角的内容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因此只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很难深入地掌握本课知识点。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和同学们一起动手画角。在课堂开始以前,老师先让同学们准备好相应的学习工具,如三角尺、直尺各种不规则形状的纸等等。在实际的课堂进行中,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视频,让大家了解角的概念。而视频中的内容是一个关于角的童话故事“几何国王”,这个故事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检验大家对角的概念的理解情况,并针对他们理解上的漏洞进行相应的补充,接着和大家一起动手制作角。而这个过程能让小学生直观的了解角的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几何直观想象能力。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课堂情境能让学生的心态更加平稳,从而跟老师进行更加和谐的互动。为此,教师要加强重视对数学课堂环境的创设[4]。让学生在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引入一些趣味性元素,让学生的身心放松下来,从而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各方面引导。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能认识几分之几,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抽象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和操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可以在课堂最初阶段创设一个“袋鼠妈妈分饼”的课堂情境,再具体介绍这个情景的大概内容以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示分饼的过程,如在展示半块饼的时候,教师展示出一个半块饼的图片,并标出1/2的字样,让学生理解1/2的概念,并对分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更为直观的了解。而本身这个情景就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家都能兴致勃勃的按照老师的引导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不断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而这个教学过程能让小学生加强对数学符号的了解,从而增强符号意识。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综合能力

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让课程内容跟现实生活有充分的联系。这样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5]。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授课方案的设计,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跟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讨本课知识内容。如两个小朋友统计了两张关于两队队员踢毽个数的统计表,这个案例关乎小学生最熟悉的游戏的规则,因此能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在教师分析这个案例时,大家都能专注地听老师的讲解,思路也能与老师同步。而通过案例中两个学生的对话,同学们会接触到平均数这一概念。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针对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展开具体教学。在同学们了解了平均数的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再出示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如展示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图,引导大家仔细观察统计图,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接着算出相应的平均数。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了解到数学知识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能增强学习兴趣。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都能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能让小学生进一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能通过直观的形象领悟现象后的数学原理,进而提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運用数形结合思想。

参考文献:

[1]孙喜兵,杨俊.基于数形结合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41.

[2]蒋丽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3:95-97.

[3]李西仿.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及教学建议探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66.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下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高效学习的有效引导策略分析
核心素养下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概念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