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适应性研究
2022-06-11戴杭妮徐旻妍杨飞佳罗泽宇梁馨
戴杭妮 徐旻妍 杨飞佳 罗泽宇 梁馨
一、研究背景
2020年特殊事件的发生,全国各大高校有计划地开展线上教育,以期减弱特殊事件对正常教学及人才培养的影响。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积极尝试混合式教学改革,这也使得传统的学习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者的体验感与获得感也随时产生变化。
混合式教学相关先行研究基本以教学视角开展,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其体验与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往往处于较为被忽视的部分,即学习者适应性的研究亟待重视。学习适应性是指主体(学生)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过程(冯、苏、胡等,2006)。
学生作为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主体,其对混合式教学体验感与获得感的反馈,即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对现有混合式教学适应性研究,对推动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2.1研究思路。课题组以大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适应性为研究内容,以充分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的宁波财经学院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尝试探索在特殊情况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不断加速及拓展的背景当中作为学习主体对这一动态变化的教学环境的适应性。
2.2研究目标。以学习体验及教学效果的自我效能评价为核心,尝试以动态发展视角抓取样本数量,以覆盖全专业、全年级段及部分毕业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研,形成有效的数据,支撑研究项目。从“学生中心”为出发点,以学生视角来促进课程、专业层面的翻转式混合式教学的优化设计,为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提供有丰富参考价值的数据。
2.3数据信息。课题组以宁波财经学院20余个专业4个年级的学生为对象,采用电子问卷形式开展调研。本次問卷共回收有效调查样本102份,其中大一学生21名,占学生总数的20.59%;大二学生30名,占学生总数的29.41%;大三学生41名,占学生总数的40.2%;大四学生10名,占学生总数的9.8%。专业分布均衡,其中人文类占比50.4%,财经类占比32.1%,工科类占比17.5%。
三、数据分析
以问卷数据为基础,结合通过座谈与访问所收集的个案反馈信息,尝试分析现象与背后的原因,开展课题研究。
3.1校本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开出比例高、主体受容性较强
由图1可知,混合式教学在我校的开展率比较高。其中混合式教学课程占比在40%及以上的学生比率占到52%,更是有11%的学生混合式教学课程占比达到了80%-95%。说明,本校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开展模式有了充分地受容经验。
混合式教学开展频次相对频繁。每月3次以上的占比达到57%,个别以混合式教学为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开展的频次高达10次。但仍有43%的学生每月开展1-2次混合式教学,说明混合式教学实践的覆盖面仍有很大拓展空间。
在对开展频次与体验感获得感的个案采访中(5人次),有80%的学生表示,各课程累计开展每月8次左右的混合式教学或在线教学,是相对体验感与获得感最佳的区间。
关于混合式教学开展平台的数据则显示,学生在课程中最常使用的平台有七种,分别为云班课、钉钉、ZOOM、知到、学习通和中国大学MOOC。其中云班课占比最多,占71%。云班课的教学辅助功能较多,体验感也较好。学生可以顺畅地进行签到、抢答,作业提交方便快捷。拓展教学资源的获取与使用也较为便捷。教学反馈直观,学生完成作业或测试后,可查看试题答案解析及排名,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知识点短板,查漏补缺。
排名第二的是钉钉,在线上学习的体验评价钉钉更显优势。原因是钉钉支持屏幕共享功能、师生之间可以语音或视频。
通过受访者看出大多数学生理想的课堂线上学习占比为10%-50%。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决定课程线上学习占比。关注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的适应性也就尤为重要。
3.2混合式教学线上环节体验感亟待提升、评价及反馈有待加强
课题关注大学生视角出发对混合式教学的适应性研究,问卷问题设置关联度高。特别关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体验感评价,通过问卷数据可见,8.82%的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全程参与与老师的互动,37.25%的学生较多参与互动,49.02%的学生较少参与互动,还有4.90%的学生从不参与互动。学生对自身线上学习的课堂状态评价可知,只有25.49%的学生会认真听完每一节线上课,超过半数的同学偶尔会开小差,还有9.8%的同学基本没有认真听过。
尝试探究背后的原因,33.33%的受访者认为线上课程气氛沉闷,缺乏双向有效互动。其次有37.25%的学生则囿于自律性差,出于“资源随时可得”的想法,不能较好地投入线上部分的教学。
3.3对混合教学模式优势充分认同,但适应需要时间与内外驱动力的合力
78.5%的受访者认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及推广的必然性。特别是相较于传统教学,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知识面的拓展以及对时间空间的限制减弱等方面,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优势。同时,学习者可以自己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着明显的推进作用。但是大部分的受访者也表示,需要适应的实践与内外驱动力的合力,才能充分适应大规模的混合式教学实践,需要对现有的混合式项目与路径进行改善与整合。
此外,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的建议主要有:减少混合式教学模式平台的数量,尽量控制在1-2个软件内完成;在平台内布置的作业附上解析;增加课堂趣味性;合理利用线上资源等。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该校大部分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优势充分认同,但同时也表示适应需要时间与内外驱动力的合力。充分说明了开展混合式教学适应性动态调研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可见,在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有很多,建议通过以下方法提升适应性:适当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频率;增加在线学习师生互动及学习趣味性,提高互动质量;应尽量避免繁多的学习平台,注重教学体验感与获得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廷勇,苏缇,胡兴旺,李红.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作者简介:戴杭妮(2001-12)女,汉族,浙江桐庐人,本科,宁波财经学院,日语教学研究。
宁波财经学院2021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1042221035(指导教师 郑果)。620DBD63-4058-4A28-B9F0-9BB6CD299A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