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以读引写”实施策略
2022-06-11薛自福
薛自福
摘 要:自古以来,读和写之间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读写结合的多元化形式可以高效地构建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课文着手,找寻读写结合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读写训练。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以读引写”的教学中应当把握趣味引导与创意启迪并重的原则,让学生在读与写的奇幻世界中尽情翱翔。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引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4-0154-03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Write by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XUE Zifu (Dazhuang Primary School, Xintian School District, Minle County, Zhangye,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there has been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Diversified form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can effectively build a bridge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Therefore, as a Chinese teacher, we must start from the text, find the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take various forms to carry out efficient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for student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grasp the principle of both fun guidance and creative inspiration in the teaching of"Write by Read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fly freely in the fantasy world of reading and writing.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Write by Reading; Strategy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纵观国内外的文学大家、写作高手,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精通阅读。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在现代化的语文学科教育中应该积极探索读与写的结合,而不是将两者隔离开来。“以读引写”的教学策略,正是要實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促成语文教学成果最大化。
1.品读优秀文章,摘抄精彩句段
在小学语文学科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环节,进一步融入各类优秀文章,引导学生自主品读优秀文章中的重要语段,随后进行完整摘抄,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细致讲解摘抄语段的主要技巧以及摘抄语段的主要目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阅读活动以及自主学习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以读引写”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直接的教育策略。比如,针对一篇文言文、古诗词或者名著片段节选,可以让学生阅读文章然后将其中自认为精彩的句段摘抄下来。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活动,针对同一篇文章学生喜欢的句段或许截然不同。不去限制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那部分文字,而是把喜欢的部分自己动手摘抄下来。这样的教学其实是在帮助学生发现文字的美,并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艾青所作的《绿》中,有的同学喜欢:“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也有的学生喜欢:“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看似要求简单,但却是享受文字之美的过程,也是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步。
2.品读精彩句段,进行改编仿写
多读多写本来就是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从文章中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是“以读引写”教学中的一小步。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既要鼓励借鉴参考,又要鼓励创新创造的过程。学生不能只是为他人创作的灵感所折服和心动,更要带着创新的视角看待写作,从品读别人的精彩句段中把握写作的技巧和规律,找寻写作的灵感和创意,并通过对精彩句段的改编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学生当前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便能确定模仿在教学中的价值所在。同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能够实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确保课堂阅读获得更大的延伸。针对一段文字希望学生能通过不断地品读来把握它的优点,发现它到底好在哪里。要把这种“我喜欢”的感觉条理清晰地明确出来,成为“我为什么喜欢”。比如,在《腊八粥》一文中,有的学生喜欢下面的句段:“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那么为什么学生会喜欢这一段文字呢?通过反复品读,学生认为其中“噗”的叹气声描写得非常形象,后面“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又显得非常贴切,给人感觉这神秘的叹气背后是八儿什么都没发现的一点小失落。它看上去不是特别精妙的句子,但却把锅里腊八粥的状态和八儿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围绕这个句段的改编仿写应该如何呢?学生会去分析句段特点并进行写作的尝试。比如,这位同学仿写的句子:“咚……”湖里又响了一声。这样的仿写明显是对上面句段结构特征的借鉴,读起来倒也别有一番乐趣,是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一种成果体现。
3.通过作文评比,提升作文仿写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增添一部分评比环节以及表彰环节,结合学生的写作作品以及相关阅读教学情况,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肯定与表扬,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合理解决各类学习问题以及阅读问题,通过开展作文评比活动,可以进一步增进师生情感,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比环节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及求知欲望。除了针对精彩句段的经常性写作外,鼓励学生在品读文章之后生发出自己的感想体会,并将这种感想体会总结成书面文字,写出读后感。如果说精彩句段更多的是从语法、技巧、手法等角度去做写作的训练,那么读后感则更侧重意境、情感、情绪等方面的审美与积累。通过总结阅读体会,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思想高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而这也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在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教育地位和作用越发突出和明显,在社会更加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适合儿童和青少年的书籍正如滔滔江水一般滚滚向前。书的内容体系庞杂,包含科学知识、社会生活、文艺鉴赏,等等。通过阅读诸如此类的书,学生不仅会了解很多课本上没有提及和涉猎到的知识和概念,同时也能助力他们在文学上取得或多或少的“成功”。具体来说,一些非常好的小学生作文选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来说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由于本次征文选拔的小作家与本校学生年龄相仿,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也基本趋于一致,因此所写的论文容易被学生识别和接受,参考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但面对这些不说话的教师,很多学生一开始会觉得非常不适应。一些学生家里有很多书,但把它们放在书架上,基本不会去翻阅。只有被迫写作文的时候,才会“不约而同”地认为他们的脑袋里什么都没有。有些学生读了很多书,但读完之后也只是停留在读完的阶段,对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没有起到任何的正相关作用。也有一些学生拿起笔就开始写作文,觉得模仿的足够逼真就可以了,简单粗暴地“抄”就可以了。但是脑子时刻要紧绷不完全照搬照抄的弦,这是写作文的底线,因为作文是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过程,可能会跟别人感同身受,可一模一样未必有点过于敷衍塞责。同时,“抄”也要抄出水平,这也是写作文和抄写作文的最大区别。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以厚实的知识积累和广泛的知识运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自己种下愿意写作的种子,并不断培育和浇灌,终有一天,会长出参天大树。
4.布置阅读任务,进行写作拓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素养,教师可以布置各类阅读任务,结合学生当天的学习需要以及具体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一定程度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主学习过程以及课后复习过程,进一步拓展写作教学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自身的综合阅读能力以及文字提取能力,并通过四种形式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具体过程,丰富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在阅读过程中,除了直白地要求学生寻找并借鉴一些精彩句段,语文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阅读写作任务,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多元化,写作视角多元化。例如,针对课文《那个星期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提到的成语写出来。这显然不是一个关于写作技巧方面的锻炼,也和审美鉴赏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在锻炼学生对成语典故等的把握能力。基于这样的任务,学生在阅读中就要多注意词汇、成语等方面的识别,然后强化对成语寓意等的理解。从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文化素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写作任务显然是有意义的。有些课文注重描述,语言简洁明了;还有一些课文故事性较强,学生对此会产生浓烈的兴趣,假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就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了《狼和小羊》这篇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当狼扑向小羊时》;续编故事是要花费较多时间的,但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将课堂的学习氛围推向高潮。再如,围绕一篇文章,语文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为: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形象描写的句子,或者拟人手法的句子等。这种写作任务的布置,是希望学生能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增强阅读理解,掌握人物描写技巧,掌握景物描写技巧,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技巧。相比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句段进行仿写改编,这样的任务型写作目标更加明确,训练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也更好。
5.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迁移、发散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细致讲解相关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更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理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性判断能力,在开展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运用知识迁移的手段,引导学生灵活、巧妙地学习各类阅读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充分理解学科知识以及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只有学生不断积累阅读量,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才可以获得质的提升,才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以及文字运用能力。在学生阅读期间,往往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搞不清楚总结文章应该从哪里下手,“迁移和发散”对他们来说更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自己确实是上了一节语文课,但是不知道或者不完全知道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具体内容,有的时候用“猪八戒吃人参果”来形容都不为过;还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知识对自身的写作没有太大的帮助,好似徐志摩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般。它表明了学生的思维没有紧靠着“迁移和发散”,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后退了很远。如此一来,教师要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叶圣陶先生看来,“语文课本只是些例子”。但是,如果选择将书例作为单独的阅读材料,只用“结构、意境”等作为切入和解决的重点,那么多少有点片面和过度应试化了,没有美的享受,更不是美的传递。这样的结果是,读和写是分开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全面的提升就面临很大的瓶颈和麻烦。那么,“分析段落结构、主题和文章写作特点”真的一无是处吗?其实并不是。破题的关键点是学生将如何理解这些题目的作用以及如何以书面形式反映这些题目。如果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将写作技巧与课文教学结合起来,从说词和句子到分析课文主题、表达和写作习惯,再到对学生写作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会明白阅读和写作是高度的统一体,这会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收集和写作的过程中会逐渐积累一定数量的作文知识和一定数量的写作技巧。从学生后来的反馈结果来看,大约70%的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对自身是非常适用的。笔者相信这种方法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得到纵向和横向的发展,视野更具广度和深度,确保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余地,而这些是以他们迁移与发散意识作为基础进行构建的。
比如,在上《晏子戲齐王》这节课时,可以通过场景的创设和切换以及角色扮演的方示让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在写作主题论文时,不要一上来就动笔,要先构思出一个大体的框架和整体的脉络,想一想有什么新奇和新颖的人、事、物,并将学生随机分成人数一致的小组,以便从已知的表达方式中思考和学习写作。上述提到的方法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来说无疑是非常受用的,有的学生曾感慨道:写文章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再如,在写“位置与价值”这个题目时,学生“搜肠刮肚”般地罗列出学过、听过、看过的名人名事,近有袁隆平,远有项羽等。同时,他们使用新闻、传记等“出场率不高”,但作用和影响极大的表现形式,并依托多样性、循序渐进等论证技巧。文章源于课文,却又通过整合、创新,使之拥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可谓“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何熙木. 强化读写训练提高语文水平[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2).
[2]李忠国.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6).
[3] 景丽萍. 小学中年级“以读引写”的策略[J]. 甘肃教育,2018(12).
[4]田丽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以读引写”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