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基础措施建设的产教融合研究

2022-06-11梁景胡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梁景胡

摘  要:针对现阶段产教融合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和不均衡的现状,各产业学院要加强基础措施建设。文章探讨了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产教融合措施,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结合区域特色和衔接地区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规划,打造产教融合品牌;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平台;制定产教融合的配套措施,建立产教融合的财政保障机制,明确主体权责以发挥主体能动性等。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需要兼顾人才培养方面的多专业与规模化的需求,发展产业学院的科研功能,促进产业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落地。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业学院;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3-0023-04

一、产教融合的基本逻辑与理论基础

(一)产教融合育人的基本逻辑

学校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属理性主义教育范式,具有传授理论知识方面的优势,但学校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环境和相应工作实践的经历,因此学校不能代替行业企业及相关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提供的是经验主义教育范式,拥有开展应用型人才培训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但在理论知识教授方面不具优势。如果应用型人才培养只有学校或行业企业其中的一方,将会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可见,产教融合的基础是校企的各自需求能通过相互合作得到满足,成需求与供给的互补[1]。因此,产教融合有其合理性。

(二)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

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开展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理论基础。在该理论指导下,合作各方作为人才培养的参与主体,应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企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协同育人,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分类和关系以及相关的管理方法等理论框架。该理论认为影响产教融合的重要驱动因素是各方的利益诉求是否得到满足。因此,在开展产教融合活动的过程中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才能保障产教融合活动的持续进行。

二、我国产教融合的基本状况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学校与企业的热烈响应下,产教融合的实践和相关理论探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效。随着经济发展、学校内涵发展和国家政策推动等因素的影响,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突显了当前我国产教融合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1. 产教融合存在人才培养与就业分离的现象,还没能真正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融合。2. 参与产教融合的各方对产教融合的投入不足,不利于产教融合日常工作的持续开展。3. 各地方产教融合发展水平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状况、人口变量等因素影响,产教融合工作在推进的深入程度、范围广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各地产教融合发展不均衡。总体而言,产教融合的深入度不够,产教融合的效果有待提高。

三、影响我国产教融合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

1. 产教融合相关立法滞后,配套措施缺乏針对性

至今未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出台,缺乏系统的法律制度设计,缺乏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造成参与产教融合的各方相关利益缺乏法律保障,合作各方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未能深入挖掘产教融合的利益契合点,制约了校企高水平合作,影响了产教深度融合。可以说,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是制约我国产教融合深入推进的重要原因。

目前已出台了相关产教融合政策,但这些政策文件未能结合和针对各地产教融合的基础、需求和地区特色,致使产教融合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方面出现断层,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地方政府制定的产教融合相关规范性政策与国家层面的政策重复度较高,在产教深度融合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方面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制定产教融合政策内容过于繁杂,不能与实际情况有效结合且不易施行,或难以对产教融合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可见,产教融合配套措施缺乏针对性,是影响产教融合效果的直接原因。

2. 产教融合主体权责不清

从国家层面来看,产教融合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要求来看,各级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还需对产教融合制度进行细化、设定本地区的产教融合目标,还应明确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分工以及各参与方的地位与作用。学校与企业都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参与主体,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权限范围、职责内容以及如何保障办学自主权等问题没有明确。产教融合主体的权责不清和分工不明确,影响了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产教融合主体权责不清,成为制约我国产教融合的内在原因。

3. 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不足

国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产教融合模式,包括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企业大学”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都是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其中,对我国具有较好借鉴意义的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模式则是我国最常见的,但创新不足。根据产教融合的内涵,只有共建共享的产教融合模式才能使各方深度参与,才是本质意义上的产教深度融合。

四、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建议

鉴于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和各地区产教融合发展水平不均衡等现状,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才能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的产教融合规划,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产教融合涉及学校、行业企业、政府、教师和学生等多方主体,需要运用财政、税收、信用等多种政策组合才能有推动,需要法律法规层面的规范和保障。做好相关的规划指引,落实相关保障措施与监督评价机制,使各项制度与措施体系衔接紧密,以保证产教融合工作的有序开展。由此可见,完善法规为产教融合提供保障,是保证产教融合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50F41E50-E541-49DA-9C77-BB6E1B4440DC

鉴于立法涉及立法程序和环节较多和所需的时间周期较长等客观因素,在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得以施行之前,在现行国家产教融合政策的框架下,如何妥善推进产教融合的稳健发展,还需另辟蹊径。

(一)融合特色,制订规划

结合区域特色,衔接地区发展。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在确定产教融合的目标、任务、推进措施等也应不同,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产教融合的基础、需求和区域特色等方面出发,发挥各方的优势、满足区域产教融合各方主体利益诉求、促进多元主体融合发展,才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制订规划,打造品牌。各地产教融合相关制度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特色进行有机衔接,制订具有区域产教融合发展特色的规划,为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和行动策略提供指引,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细化本地区产教融合的目标、任务、措施等,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保障与监督机制。基于发展水平、特色和需求的差异,创设与之发展相适应的产教融合道路,不同的产教融合制度能契合各地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区域产教融合品牌。结合区域特色,促进各要素间的主动融合,形成促进产教融合品牌提升的机制,打造产教融合品牌,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各要素的有机衔接。

(二)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平台

学术界对于产业学院作为实体组织内涵的定义越来越清晰[2],把产业学院打造为产教融合的平台,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蒋新革提出,分别以问题为导向、章程与制度为根本、方案为基本,创建产教融合生态环境,共建基层组织体系,完善产业学院治理体系,构建产教融合培养体系,夯实产业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提高产业学院治理能力[3]。以点带面,依托学校优势专业(群),衔接产业需求,共建特色的产业学院,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产教融合深入有序发展。产业学院是由政、校、企不同主体通过功能耦合、资源融合、利益共享建立起来的混合式实体[4]。因此,应当以利益融合为起点[5],基于“利益契合”形成产业学院协同治理的路径与策略[6],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

因此,完善产业学院的管理机制与运营模式,使之承担起产教融合的相应功能并成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

(三)完善产教融合的相关制度与措施

1. 制定产教融合的配套措施

各地方政府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结合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地方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指引和配套政策,引导产教融合的预期成效,调动各方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发挥产教融合评估体系和督导检查的指挥棒功能,引导和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着重考察产教融合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学校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

2. 建立产教融合的财政保障机制

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照产教融合要求完善相关财政支持政策,使之具有刚性和可持续性,以改善产教融合的软硬环境,为产教融合提供条件保障,支撑产教融合的发展。制定与产教融合相应适应的保障制度,明确各参与方的人财物配备,协调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通过拓展合作机制,增强产教融合的融资功能,增加产教融合经费的来源,制定相关的经费使用制度,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

3. 明确主体权责,发挥主体能动性

明确各参与方在产教融合发展中的权责、地位作用是促进产教融合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和内在需求,是建立有效奖惩制度的重要制度基础,可激发各参与方的内生动力,调动其参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产教融合平台的活力,是保持实践教学平台良好运转的有效途径。

因此,根据在产教融合工作中的资源投入、承担的任务和在产教融合工作的参与程度等要素,界定和明确产教融合平台实体组织(如产业学院)各参与方的权责范围,以发挥各参与方的能动性和优势,紧密协调各参与方在产教融合中的关系,促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协同推进。

五、讨论

关于产业学院的相关研究和建设实践已取得了較为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探索解决路径。

1. 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兼顾多专业与规模化的需求

当下,要兼顾多专业与规模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就必须进行机制创新,要围绕多主体共建、多元共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提高针对性,发挥各主体的独立自主性与特色优势,发挥产业学院整合资源的功能,促进企业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以产业学院为依托,面向行业,以专业群为基础组织跨企业的专业化培训教学活动,与学校教育的宽基础相结合。一方面避免以岗位为对象的过度专业化人才培养倾向,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多专业人才培养与规模化人才培养间的矛盾。

但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足够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在开展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需要行业协会或行业领头企业带动相关行业企业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利用竞合作用引进具有创造能力的合作方,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促进产业学院提升建设水平。

2. 产业学院如何发展科研功能

从实践来看,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提高产教融合水平,必须在科研方面开展合作。因此,在产业学院实体化的基础上,联合不同类型的学校或科研院所与不同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学院,改变由一所学校联合企业参与建设产业学院的模式。不同类型学校与不同企业的合作可发挥不同主体的资源能力优势,有利于提升产业学院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的职业院校和地方性高校而言,应引入研究能力强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参与产业学院建设,以加强产业学院的科研能力,使产业学院的科研功能得以发展,促进合作主体间的科研合作。50F41E50-E541-49DA-9C77-BB6E1B4440DC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合作企业中遴选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实践项目课题作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并开展相关研究。结合对应的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课题的建设或研究工作中。结合项目的建设和研究,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产业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如何落地

要发展产业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必须规划好产业学院的服务定位,契合市场原则打造产业学院社会服务平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衔接,以发挥产业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依托产业学院,学校与科研院所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等社会服务平台。以社会服务平台为载体,本着共建共管共享共担的原则,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等社会服务。

六、结论

要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就要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政策及管理措施。宏观层面,应健全相關法规政策,促进各地产教融合机制的有效落地,调动各参与方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是推进产教融合深入发展的重要基础;中观层面,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区域特色,做好产教融合的规划和指引,将地方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对接,支持产教融合的发展;微观层面,各参与方通过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建立和完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机制与内部治理机制,使各参与方支持产教融合各项措施的有效对接和落地实施。

总之,从长远来看,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发展,必须健全相关法规、做好顶层设计与建设规划,只有落实具体措施,才能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开展,取得实际效果。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将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及相关制度措施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实践探索中形成有效的产教融合模式及积累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相关立法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是保障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长期化和有序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朱艳峰,贺佐成,叶雯,等. 基于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58-63.

[2] 李艳,王继水. 我国产业学院研究:进程与趋势——基于CNKI近10年核心期刊的文献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3):22-27.

[3] 蒋新革. 产教融合视域下产业学院治理体系建设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0(24):30-34.

[4] 欧阳育良,林仕彬. 产业学院的组织特征和体系设计[J]. 职育论坛,2021(04):39-43.

[5] 周步昆,许广举,冀宏,等. 融合创新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的特征、架构与评价[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05):35-40.

[6] 卢广巨,余莎,胡志敏. 利益分析视角下产业学院的发展逻辑与治理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1(07):49-53.

(荐稿人:张德龙,广州华立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50F41E50-E541-49DA-9C77-BB6E1B4440DC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