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以项目为载体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22-06-11孙传

职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课程改革

孙传

摘 要:为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教融合深化的需要,职业院校开展了一定程度的课程改革。但在实践中,一些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度不高、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等。基于此,本文以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为例,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育人需求,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产教融合    机械类专业    课程改革

“十三五”时期,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技能人才依然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要实现“中国制造”质的飞跃,这块短板就必须补上。因此,“十四五”时期仍将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培育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也决定着未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指导下,职业院校普遍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以提升学生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产教融合现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产教融合育人的道路,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有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机械类专业课程本身具有内容多、知识杂的特点。笔者建议,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师应该引入项目教学法,将项目作为课程主线,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在讲授机械类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机械知识。

一、当前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要求,也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不少职业院校仍然沿用以前的教材,学科结构过于陈旧,授课内容没有创新,教学模式仍落后,实践教学依赖陈旧的实训设备,专业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有的教师甚至依然在使用过时的说课形式,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无创新。

(二)教学设备使用率低

职业院校配备并完善了实训基地和实操设备,但是基地的建设与课程教学并不配套。换言之,就是没有合适的教学项目与实训设备相对应,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

(三)教学课时设置较短

在教学课时安排方面,教学时间较短,教师无法全面讲解教学内容。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较强,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到机床,需要教师将理论课程与课堂实践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所以,延长教學课时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项目教学法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采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指的是教师能够起指导性的作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准备、运作、总结与评价。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对项目的每个环节的知识节点和技能节点有进一步的认知与掌握,达到提高学生技术运用、人际沟通、心理承受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目的。

(二)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原因在于,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前准备几个项目,或者把同一项目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项目的运行原理,提高学生对项目的学习兴趣和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解决知识重点难点问题

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充分了解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分配项目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给学生合理分配任务时,对学生进行任务提醒,即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中,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和难点,在项目学习实践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所以,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达到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通过挑选知识点多、技能性强而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挑选有科研价值和实际价值的项目,挑选学生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吸引力强的教学项目。通过运用这些知识点多、技能性强的教学项目,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项目操作的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习的实际价值。

三、机械类专业教师以项目为载体的授课策略

(一)课程制定

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应以项目为载体,创新授课形式,设计授课方向。在引入实践项目之前,教师要对各个零散的模块和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本次实践项目的了解,从而营造一个以项目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对学生进行经验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以机械图绘制为例,通过项目教学,明确本节课学生的具体学习任务和操作任务,在项目设计方面,要与学生的学习进度相符合,在其“最近发展区”设置操作内容,在装配体测绘环节中,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解决装配体的选择问题,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发挥集体力量来讨论设计方案的优劣。也可以发挥产教融合优势,与社会企业配合,将合作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和典型问题“搬运”到项目教学课堂上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熟悉机械制造工艺流程,明确机械图绘制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的实践操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二)课程实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将项目作为课堂的主线,将教学体系与实践体系相结合,以教学模块为依据,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实践,以此来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以注塑机零件制造为例,教师如能将注塑机零件制造知识与机械制造的基本操作技能相结合,实行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践,不仅教学内容会涉及机身液压系统,还会涉及加热、加料、控制系统,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机身、螺杆或者料筒作为项目教学任务,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在項目初期,让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工艺制造规程、螺杆、料筒和机身制造进行充分学习和了解,达到学生熟知金属切削加工法的目的。其次,在零件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加工工艺流程完成并完善零件加工工作,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化和科学化,明确规定学生在零件加工过程中要以图纸要求为依据,按照机械加工精细化和表面质量要求进行操作。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测量与零件检验工作,尤其是在形位公差和粗糙度测量这两个方面,加强学生质量意识和“匠人精神”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增强机械生产和制造的安全意识。最后,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实践,确保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三)课程考核

在考核阶段,教师评价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是理论考核法和过程考核法。其中,理论考核法即检验学生对机械类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对零件工艺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行评判并打分。过程考核法主要指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检验学生是否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操作,并观察学生操作技能是否科学规范、试验结论是否正确、试验结果是否具有可取性等。其中,理论考核法占总分数的40%,过程考核法占总分数的60%。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们能够加深对未来企业工作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工艺路线有更加明确的认知。此外,学生对学习和工作也更具主动性。将课程项目作为课堂载体,教师的授课内容和社会生产相匹配,更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通过实物示范和技能操作,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并弥补学习上的不足,在丰富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能力。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等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未来骨干员工,提升学生自我价值和岗位认同感。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将学校专业设置和企业用工需求相对接,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办学目标。将项目作为课堂载体,引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解决当前有些职业院校授课内容滞后、基地建设与教学课程不配套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产教融合育人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宁晓阔.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

[2]熊伟.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9(10).

[3]李超.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

[4]殷春云.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课程改革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标下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构建之研究
浅谈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