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课堂助力师生同生共长

2022-06-11周蔓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旗杆平行四边形面积

周蔓

南望山小学在不断摸索、实践中形成了“三层六环”生态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个模式由课堂整体、学生主体、教师主体三大子模块构成,包括自然引入、共筑愿景、触发联结、相互激荡、升华沉淀、反思共长六个环节。

一、自然引入,师生进入教、学状态

自然引入是生态课堂的起始环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置自然导入内容,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

在《认识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点之前,出示了一个被遮住一个角的四边形,让学生猜测原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不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大胆猜测并且说得有理有据,还迫切地等待教师揭晓答案。教师的这个引入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新课内容上,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猜谜语:“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打一动物)”“红红眼睛白白毛,长长耳朵短尾巴,身披一件白皮袄,走起路来轻轻跳(打一动物)”。当学生猜出是鸡和兔后,教师创设了一个将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情境,让学生想一想:会不会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的思维迅速发散。在他们做出种种猜测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记载了一道有关鸡和兔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然后,教师让学生运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将这句话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此类问题因其计算同一个笼子中鸡和兔的只数而得名“鸡兔同笼”,让学习活动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相互激荡,师生进行合理探究

相互激荡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思考,拓展对话。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材料,即提供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他们量取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并试着求它的面积。在这个环节中,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有的学生受“长方形面积=长×宽”的负迁移影响,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邻边”的错误认识。面对两种计算方法,教师先让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学生已经有利用数格子(面积单位)来度量图形面积的基础,所以在探究时,他们能想到用格子图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比较学生的不同数法尤其是简便的数法后,大部分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只有将图形变形,才能够方便地计算出它包含了几个面积单位。有了正确结果后,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不是“底×邻边”,并将木制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附在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上,让学生观察其重合情况,然后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观察。学生顿悟,拉成长方形后面积变大了,所以不能用“长×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猜测、验证、反思中,完成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顺应学生的思路教学,是生态课堂中教师最突出的改变之一。在相互激荡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解决问题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三、升华沉淀,师生进行有效拓展

升华沉淀是生态课堂的深度体验环节。在经历了前面几个环节的激发之后,师生的身心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是进行拓展学习的最佳时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机融入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数学;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引下,进入深度学习与体验状态。

《简易方程》一课中“实际问题与方程”的例2,是一道与足球有关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究性任务:办一份足球小报。要求学生画一个足球,根据足球黑白相间的特点编一道简易方程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调查国际足球场地的标准,根据相关数据自编一道方程应用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调查拓宽思维和眼界,学到课外知识。这个探究性作业不要求人人参与,而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去完成,从而达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类似这样的探究性作业是对例题知识点的延伸。这提醒我们,教师在把例题知识点讲深、讲透的基础上,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四、反思共长,师生共同获得成长

反思共长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第六个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主动反思、评价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技能、方法和自身的课堂表现,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互评;教师则通过学生的反思结果,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回顾,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长度单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问学生:“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裁判,我会对小红说我的身高大约是1米30厘米,也就是130厘米,我没有旗杆高。”有的学生说:“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画),13厘米也只有这么长(再次比画),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我的收获是旗杆的高度不能用厘米做单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道:“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身高和旗杆做比较,得出旗杆的高度不能用厘米做单位,这种方法叫类比法;通过对长度的判断,得出13厘米大约有一拃长,而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旗杆的高度不能用厘米做单位,这种方法叫排除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過互评,说说在探究活动中,谁的哪些表现值得自己学习,让学生因自己的表现而获得被肯定的满足感。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

猜你喜欢

旗杆平行四边形面积
测量旗杆的高度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旗杆到底有多长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巧用面积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