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会计专业专业课的衔接的研究探索
2022-06-10孙赫李振国高芳艳
孙赫 李振国 高芳艳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在非计算机类专业中的专业课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衔接的研究和改革,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无缝对接”,使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不同专业领域的发展相适应,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发展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本次研究对象是以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会计专业中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的衔接。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内容衔接;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正在使各行各业产生重大的变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针对各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入学第一个学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该门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及信息化办公技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及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能力。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升学生的计算判断逻辑思维,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职业责任感,为其以后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本次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机构性关联
(一)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以往,应试教育体系下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分科课程,各上各的课,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单纯强调传授知识,为了考证,重视课程的系统性而忽略整体性,忽略学生的认知方式对课程的要求。随着信息化发展,企业对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我校开设主要让学生吸纳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岗课赛证”要求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知识联系的诉求
首先,根据我校学生情况,结合毕业生典型工作岗位会计助理和出纳两个岗位进行课程标准制定及课程内容设置。将课程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会计相关岗位对那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应用较多,尤其是利用电子表格对数据的处理。根据学生岗位入职后需要用到的计算机中Office办公软件的强度将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将课程内容根据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划分为五个模块,出纳岗位及会计助理岗位均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所以将办公软件Excel电子表格作为重点来讲解,将计算机组成及网络等知识作为了解和理解内容穿插到课程中。之后会计助理岗位要求会对数据报告编写及汇报演示文稿等的材料的组织制作,所以对文字处理软件及演示文稿的相关知识及操作安排相对少些课时。具体课程内容、课时设置安排如图1所示。
其次,专任教师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方法,融到会计专业课程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合理利用线上资源、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等。同时,也要求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上课前了解学生专业的相关特点并将部分专业知识融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这种形式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把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和技术作为工具、媒体和手段,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三)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职业岗位需求需要人才提升信息素养,增强信息社会的适力和创造力,同时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对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结合云南省企业对会计专业岗位要求及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特点,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课程在会计专业只要是针对会计岗位出纳和会计助理两个典型岗位而设置其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环境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影响很大。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統被用于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不能跨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过程提供整体性视图,造成了多个系统中数据的重复存储和不一致的问题。而在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原来许多难以处理的种数据问题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此同时,人们对会计信息化处理得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及时性、相关性、预测性,要求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共享性、个性化、数据库化、形式的多样性。“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会计信息化的处理能力及会计信息化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专会计专业课程的衔接问题分析
(一)与会计专业相结合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示:合格毕业生理想信念坚定,适应当代市场经济需要,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从事资金核算、资金管理、资金监督及对资金运动的预测、决策与分析能力。
我校现采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由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Word 2010文字处理、Excel 2010电子表格、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等部分组成。既有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又有实际应用的操作技能,范围广,知识点多。
因此,我们通过调研得出数据,对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了与后期专业课的无缝衔接,重新设置了课程标准,结合专业典型岗位特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电子表格Excel、文字处理软件Word、演示文稿PowerPoint的应用,能够直接熟练利用办公软件在会计工作岗位中基本操作,制作出符合会计专业的实际需求相关表格及汇报材料。针对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等基础知识,例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穿插到相应办公软件讲解中作为了解内容,有些内容可以作为拓展内容进行自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与专业衔接的教材内容组织原则及方式问题分析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强调的是培养一技之长,强调技术技能本位。目前,我校教学情况,很多课程基本都是分科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任课教师只是单纯的根据教材内容及结合云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类考试大纲要求,按书上内容有序地进行授课及实践操作,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及职业工作岗位对课程的要求,只是满足了职业教育的证书要求,没有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及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课程的重难点及进度要求。
三、与会计专业后续专业课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整体性原则
在整体性原则上,要实现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会计专业后续专业课程“无缝对接”、满足岗位需求,必须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根据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积极鼓励的教学理念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制定了适合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目标的改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非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不同的专业,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能、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对于我校会计专业学生主要针对员和会计助理两个典型岗位需求,设计教学目标。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办公软件电子表格Excel对数据的管理统计分析,结合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拓展开计算机技术的其他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能利用计算机解决今后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更加注重实践技能应用和专业知识的有效衔接。
2.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典型工作岗位要求进行内容的调整,以出纳和会计助理两个典型岗位进行内容上调整。会计专业以对数据的管理为基础,所以将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Excel作为课程的主干线进行讲解,对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穿插进来。对会计中财务报表等文档内容的编辑需要用到文字处理软件Word及汇报时用到演示文稿PowerPoint等内容安排较少的学时进行讲解,并在讲授过程中通过网络课程资源进行信息技术等其他内容的拓展。
3.教学方法的改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程。针对会计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出纳员和会计助理两个岗位需求,采用案例及项目化教学方法。将工作流程中对数据处理过程系统化,项目化,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流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成效显著。
(二)合理性原则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需要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的知识及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主要是电子表格的操作及相关数据管理分析图表等操作。针对会计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出纳员和会计助理的工作性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合理性,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会计专业上,主要是项目案例内容上进行精选、梳理、优化。目前还需要不断地深化课程内容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精选课程内容,突出会计专业典型工作岗位特点。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内容设置与会计专业的衔接。如在教材内容上,删除一些与专业相关度差的内容;重点讲解专业重要使用的电子表格软件知识及实践操作;设定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及练习内容。同时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服务和交流学习了解最新的软件应用及新技术等;改变“普适”误区,“丛林效应”,加强“专业”设置。
(三)协调性原则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通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从会计专业学生特点及典型工作岗位出发,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与专业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开拓学生视角,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索解決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设计与会计专业内容的衔接还需不断地探索,逐步改进教学理念,与专业课程及岗位进行有效的结合,体现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要求特点,有效搭建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桥梁。让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辅助好专业技能的提升,让它们协调发展。
(四)发展性原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与专业的紧密衔接,有效克服了原有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不分彼此,千篇一律的弊端。同时,提供丰富的专业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新思考:面对职业教育专业名称的修改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怎样更好地和大数据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怎样更好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推广到其他专业中;对任课教师能力的要求提升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应用计算机。因此,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融合起来,互相渗透,实现相互促进的作用。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职普融通、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岗课赛证等育人机制要求及职业教育学生存在个性化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存在差异。在教学上,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情况,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竞赛活动等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合到课程中。在教材上,编写适用于我校学生各个专业课程设置特点而设计开发活页式+微课式教材,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孙赫 李振国 高芳艳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