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以来中学地理教材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2-06-10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550025严李莉杨广斌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550025)严李莉 杨广斌
回顾新课改以来国内研究者的中学地理教材研究成果,探析地理教材研究现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使用地理教材。本文提到的地理教材指狭义上的地理教材,主要指地理教学中使用的地理教科书,不涉及地理图册、教师参考用书等教学材料。
一、研究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选择
笔者以《地理教育》《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2001—2019年刊载的有关中学地理教材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将其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转换为CiteSpace软件可分析的数据格式。
(二)研究方法
笔者利用CiteSpace 历时分析研究主题、领域热点与趋势的功能,在静态考察新课改以来国内中学地理教材研究热点的同时,通过时间设定动态地展现研究演进趋势。
笔者选择CiteSpace 作为分析工具,在导入数据之后合并同义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结合文献分析法梳理研究主题,总结出新课改以来国内中学地理教材研究的进展。
二、研究维度与内容分析
(一)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最为核心、凝练的表述。笔者通过关键词可视化分析,计算关键词中心性,洞悉研究热点。笔者利用CiteSpace 绘制出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1)。结合图谱和相关文章内容,可以发现新课改以来国内对于中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从学段来看,更加关注高中地理教材;从教材版本来看,更加关注人教版与湘教版教材。教材对比也是一大研究点。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促进了国内研究者对教材的对比研究。同时还有国际地理教材对比研究,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挖掘他国地理教材特色,为国内地理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提供参考。针对教材的研究,多关注教材表层系统,挖掘教材知识体系、内容组织和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帮助一线地理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
图1 关键词知识图谱
(二)研究主题分析
新课改以来的中学地理教材研究贯穿地理教材完整生命周期,主要呈现如下四大主题:
1.中学地理教材历史发展研究
中学地理教材历史发展研究,主要包括某一历史阶段中学地理教材发展研究以及中学地理教材研究综述。
针对某一历史阶段中学地理教材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某一时间段教科书内容变化、编写与评介等角度进行的。例如,李家清等人选取了1904—1948年[1]、1949—1976年[2]、2001—2015年[3]三个时间段内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教材的图像系统为样本,分析其编写的社会背景、总体特征。丁尧清等人从教材编写的社会背景、教材编写过程、教材体系、教材内容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学制改革中的地理教材[4]。有的研究者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地理教材的变革,从教材内容、教材使用、教材难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也有研究者研究历史上的国外地理教材。例如,王民、袁晶从中学地理学科发展、教育理论进步、教育政策变化、教科书印刷技术变革等方面分析了影响20世纪英国地理教科书发展的因素[5];王民通过研究他国教材编写,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理教材编写思路并将其运用于实践[6]。还有研究者从外国地理教材的表层系统层面进行介绍评析。
关于中学地理教材的研究综述,主要是对某一时间段内的中学地理教材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例如,张卫青、徐宝芳以描述性方式从研究意义、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总结回顾了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关于中学地理教材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7];刘学梅、李家清则结合统计法与文本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中学地理教材评价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学地理教材评价的发展路径[8]。
上述针对中学地理教材历史发展的研究,总结了过往地理教材的编写、使用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现行地理教材的使用及教材的编修提供经验,促进地理教材的发展和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中学地理教材编写研究
中学地理教材编写研究,主要涉及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原则与策略,体现的思想理念,内容的选择、组织与表述,以及新版教材特色等。
田忠认为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教材编制进行把控[9]。有研究者从学习理论角度提出教材编写策略[10-14]。有研究者认为地理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标准,渗透创新意识[15]、全球教育理念[16]以及尺度思想[17],体现探究素养[18]、区位论[19]等内容。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有研究者通过对比某一具体内容在不同阶段教材中的甄选、组织与呈现等方面的变化,提出教材内容选择要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凸显探究性、时代性、基础性、生活性;也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国外教材内容选择与编制特点,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地理教材内容选择意见。关于教材内容组织与表述,王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了不同教科书叙述方式的特点、功能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20];林培英、朱剑刚提出,教材内容组织既要遵循地理学科知识逻辑,也要考虑学生的思维逻辑、认知逻辑以及教学逻辑,还可以尝试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21]。对于新版教材编写特色的研究,主要从教材编写者视角介绍新版教材的修订思想、内容编排特色,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新版教材的编写意图,减少对新版教材的理解偏差,保证教学效益[22-25]。
上述针对中学地理教材编写的研究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促进了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但是针对具体内容编写的研究仍较浅显。
3.静态地理教材文本研究
静态地理教材文本即地理教材实体,其研究主要包括分析地理教材内容、探析不同地理教材之间的联系。
对于静态地理教材文本的研究多采用内容分析与模型构建的方法,例如有研究从性别文化视角[26]、HPS 视角[27]、建构主义视角[28]等角度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大多数研究者关注教材表层系统,研究教材课文系统、图像系统、活动系统;也有研究者分析教材内容中所涵盖的地理思想[29]、职业生涯教育[30]等内容。难度分析方面主要是通过模型构建来研究教材内容难度与作业习题难度。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制的基础,有研究者通过构建SEC 一致性分析模型,对地理教材与地理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定量分析[31]。
有不少研究者研究不同地理教材之间的联系,主要涉及教材衔接研究与教材对比研究。对教材衔接的研究涉及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高中地理教材与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材的衔接等,主要从学习方式、学生群体、时代背景等角度进行分析。关于高中与高校层次的衔接的研究,一是通过研究高中地理教材来探究高师地理教育教学改革[32],二是基于高师地理教材研究高中地理教学与高师教学的有效衔接[33-34]。教材对比研究包括国内地理教材比较和国际地理教材比较,包括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比较维度涉及编写逻辑、体例结构、文本内容、难度等。教材对比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异同,挖掘不同版本教材优缺点,为国内地理教材的编写、使用提供参考。
纵观国内中学地理教材文本研究,不仅教材样本数量多,而且研究维度广,但研究内容大多停留在教材表层系统分析,且研究结论以描述性结论为主。
4.动态地理教材使用研究
动态地理教材使用研究包括教材使用案例分析研究、针对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材使用以及二次开发建议。教材使用案例分析研究主要是一线地理教师从地理教学实践的角度,分享教材使用经验。也有研究者突破教师角度,从学生视角对地理教材的使用进行分析,提出地理教材使用建议。对于地理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主要包括内涵、方法与策略等内容。宋健、李晓在总结“二次开发”的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材内容,提出了教材二次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方法[35]。李金国基于问题化视角,提出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与策略[36]。也有少数研究者从教师使用、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反馈等视角提出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与策略。
总体而言,动态地理教材使用研究的主体是一线地理教师,相关研究主要是从教师使用视角出发,对于学生使用情况的关注不足,且以描述性的经验总结为主。也有研究深入探讨地理教材的使用问题,如分析研究影响地理教师教科书使用的因素[37]。这些研究为实践层面的地理教材研究积累了经验与素材。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新课改以来国内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也有用定量分析、模型构建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学段分布不均衡,对高中地理教材的关注度高于初中地理教材;关注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但对人教版教材、湘教版教材的研究明显多于其他版本;主要关注教材内容,尤其关注如图像系统等的教材表层系统;不同时期的研究方向也有所差异,从新课改初期的关注教材文本、探究教材与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关系逐渐转向探究地理教材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
第二,中学地理教材研究涉及地理教材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有对地理教材形成历史的研究,也有对地理教材编写的研究,但更主要的是关注静态教材文本和动态教材使用。其中静态教材文本研究主要关注教材表层系统、教材表述、教材中蕴含的思想观念等内容;动态教材使用研究主要分析教材使用案例,介绍教材使用经验,以及探讨不同视角下地理教材的二次开发。
(二)建议
1.探索多种地理教材研究视角,关注学生对教材的使用
目前,中学地理教材相关研究多是从教师使用角度出发,较少关注学生对教材的需求与使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多基于学生视角研究中学地理教材,即了解学生对地理教材的态度和看法,关注学生的地理教材使用体验。相关研究能为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制提供依据,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2.创新中学地理教材研究方法,增强研究的理论性
新课改以来的中学地理教材研究成果以文本内容分析与对比研究为主。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中学地理教材研究的方法创新,综合运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等方法,结合其他学科,如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等的相关理论,增强中学地理教材研究的理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