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精准设计
——以“社会历史的发展”一课为例

2022-06-10天津市新华中学300204张晓娟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7期
关键词:本课政治课发展

天津市新华中学(300204)张晓娟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2019 年8 月1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还指明,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可见,为了提升思政课整体教学水平,内容上需要高度聚焦,力量上需要一体推进,避免“各自为政”,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每个阶段都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胸中有丘壑,眼中有全局”。那么,该如何精准设计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呢?本文以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一课为例进行探索。

一、教学目标——承上启下,助推素养落地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挥棒,因此制订精准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

本课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对标中观目标。我们知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从教者的宏观育人目标,但是,在微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更关注具体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因此要设置上接宏观目标、下联课堂教学目标的中观目标,做到上不空挂、下不失联,使目标与路径相统一。

本课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课程内容上,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初中阶段的“体验性学习”强调横向拓展,而高中阶段的“常识性学习”则更强调纵向深入。具体来讲,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一)政治认同

1.通过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探析,学生能够深刻认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2.通过比较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解决矛盾的方法,学生能够认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及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动力与方法路径”,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仰。

(二)科学精神

通过寻觅社会的真谛,科学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性看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是曲折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二、教学重难点——在继承与发展中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精准定位,坚持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既看到学习主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又分析教材的知识架构。

1.教学重点。教学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

2.教学难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调查了解学生学情(见表1)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及生产力的影响。

表1 各学段学生的学情

三、教法学法——问题导学和自主学习相互促进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基于此改进教学方式。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要通过引入议题、转变教学方式等方式,使教学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具体来讲,高中生与初中生、小学生相比,认知发展水平更高,自我意识更强,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辩证思维基本形成,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但是与大学生相比,高中生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归纳和演绎的思维能力等还不够强。因此笔者计划采用问题链驱动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实施——发挥学科大概念引领作用,设置问题链驱动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这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八个相统一”中的第一条就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上下功夫。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课要想“以理服人”,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讲清楚,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本课教学须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把握主流意识形态,使学生在透彻的学理分析中明智、增信,从而真正落实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目标。

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在网络时代下,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思潮,既感到新奇又有疑惑,如果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适应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挖掘学科大概念下知识间的联系,坚持学哲学、用哲学,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由已知推出未知,用新知巩固旧知,并引入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用事实来说话。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按照时间线搜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次飞跃中,具有典型性的历史事件,并思考背后的原因。教师归类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课上探究,激趣质疑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播放新闻视频《战疫情·多地防疫物资支援武汉》,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体会物质资料对武汉抗疫成功的重要性,从而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思考: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呢?

2.学哲学,用哲学

运用矛盾分析法来探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以此设置问题链驱动教学:

问题一: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呢?以封建主义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为例进行探析。

学生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前布置的任务。

回归教材:学生在探究后更好地理解了马克思所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

问题二: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包含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如何实现既对立又统一的呢?

学生探究: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提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你能解释这一政策的依据吗?

回归教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难点突破: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及生产力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在院前筛查预防方面,已经上线了卒中助手小程序,提供筛查和健康指导服务。在院内诊疗方面,研发脑卒中医联体平台,初步实现卒中地图、质控、会诊教学和病历语音输入功能。会诊方面,实现了华山和五院双方HIS数据、视频和影像互传互动,已经开始使用。卒中地图方面,目前已经针对五院和四家闵行社区的局面做了数据分布图,下一步将结合整个闵行数据做数据分布计算。在院后康复方面,根据患者康复数据,研发了人群相似模型和预后分析模型,并研发了康复云平台提供使用。

结合时政热点“2020 年5 月28 日下午,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正式诞生”,思考以下问题:

(1)《民法典》属于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范畴?

(2)《民法典》的出台是为了服务某个群体的需要吗?

(3)《民法典》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对比袁世凯复辟和《民法典》的通过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结论: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问题三: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解决呢?

播放视频《回望深圳40 年:奇迹开始的地方》,引导学生理解改革的性质、地位、作用。

问题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那么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分别是什么样的?

回归教材: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播放视频《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三)课后探究,知行合一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充分利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结合时政热点,实现积极的价值引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在本节课教学后,笔者布置了如下课后探究作业:

图1 展示的是老师在建党百年活动中赢得的船票,请同学们扫描船票上的二维码,通过答题赢取属于自己的船票,并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峥嵘岁月。

图1

通过讲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实践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多元互动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一般采用“求同”取向与“求异”取向相结合的验证思路,并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详情见表2)。这是一种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不同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既评价形成基本观点的过程,又评价教学效果。

表2 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评价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本身就是基于对学生发展规律、身心成长特点及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思想政治课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

猜你喜欢

本课政治课发展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