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晓红运用银莱汤治疗小儿肺胃(肠)积热证验案4 则

2022-06-10马雪颜张宁宁王振东刘铁钢

江苏中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莱菔子芦根遗尿

王 静 马雪颜 于 河 张宁宁 王 洋 王振东 刘铁钢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指导:谷晓红

胃肠积热是无形或有形热邪壅于胃肠,致胃肠气分热盛的证候,病位涉及胃、大肠,多见于小儿,以手足心热、唇红、食欲异常、夜卧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饮食积滞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邪气入肺易化热,与壅于胃肠之热上下相搏发为肺胃(肠)积热证,可出现发热、咳嗽、扁桃体炎、鼻炎、肺炎喘嗽、便秘、遗尿、尿血、抽动障碍等症状。

谷晓红教授为首都名中医,第六批北京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0余载,擅长运用温病学辨治思路治疗温病及相关热证。银莱汤是谷教授临床治疗肺胃(肠)积热的经验方,适用于:胃肠积热,郁而化热,上蒸于肺,发为肺胃(肠)积热;或肺卫外感,邪热不除,下传胃肠致肺胃(肠)积热。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莱菔子降气化痰、消食导滞,二者共为君药;连翘清宣肺经热邪;黄芩、鱼腥草、前胡清热化痰下气;全瓜蒌清肺泻热涤痰、利膈宽胸、滑肠通便。诸药合用,使上焦得宣、中焦得运、下焦得通。笔者有幸跟随谷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谷教授运用银莱汤治疗小儿肺胃(肠)积热证验案4则介绍如下。

1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王某,男,3岁6个月。2021年2月16日初诊。

主诉:发热13 h。家长诉昨日患儿外出汗出当风,夜9时许体温升高,最高39.4 ℃,伴喷嚏、流清涕,予布洛芬混悬液2次,药后热退,旋即复升。查体:体温38.2 ℃,咽鲜红,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未见明显异常。刻诊:发热,无汗,面红,唇鲜红而干,流浊涕,色黄质黏,口渴,纳差,小便色黄,大便2日未行,指纹紫滞,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患儿平素喜食羊肉,于昨晚食2盘羊肉。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感冒,肺胃(肠)积热证。治以辛凉宣肺,清泻积热。方选银莱汤加味。处方:

金银花20 g,莱菔子10 g,连翘15 g,前胡10 g,全瓜蒌15 g,鱼腥草20 g,黄芩10 g,芦根20 g,白茅根20 g,石膏15 g。2剂。颗粒剂,每日1剂,隔4 h分3次用粳米汤冲温服。

2021年2月17日二诊:患儿服药后体温降至37.6 ℃左右,大便通,排出污泥样黑色黏便,量不多。今晨起体温37.2 ℃,无发热,唇红,流涕,清浊相间,色黄浊者多,偶有咳嗽,咳声重浊,口臭,手心热,睡眠不宁,蹬被磨牙,舌仍红,黄厚苔有褪去迹象。查体:咽红,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予初诊方去石膏加浙贝母10 g、玄参10 g、辛夷10 g,2剂。颗粒剂,开水冲温服,1剂分3次服,每日服用2次。嘱清淡、不过量饮食。

2剂服完,患儿诸症减退。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现场指导捏脊、摩腹等,并予生活指南宣传册。2021年4月因咳嗽前来就诊,诉患儿生病次数较前明显减少,饮食结构也在逐渐改变,继予银莱汤调治数次,诸症悉平。

按:本案患儿既往多次高热,服麻杏石甘汤等加减治疗后,初效佳但后效减。患儿初发病时流清涕,就诊时已为浊涕,色黄质黏,为表邪未解,入里化热之象。初诊时如不详细追问患儿平素饮食起居和病史,仅结合无汗、口渴、指纹紫滞、舌红、苔黄厚、脉滑数等症,易误辨为肺热壅盛证。患儿平素挑食,多食羊肉,不吃蔬菜,家长溺爱不知节制,结合诸症辨为肺胃(肠)积热证。《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温热逢源》曰:“盖肺中之热,悉由胃腑上熏,清肺而不先清胃,则热之来路不清,非釜底抽薪之道也。”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易虚易实,乳食过饱或肥甘无节,停滞中脘,传化迟滞,胃肠渐伤,则生积热,热盛熏蒸,灼伤肺络而发病迅速,且易导致反复感冒,此时需尽快祛除积热,病情方可缓解。谷教授应用银莱汤加用归肺、胃二经的芦根、白茅根、石膏,上宣肺经热邪,下清胃肠积热,邪热得清,积滞得去则热退身凉,诸症得减。用粳米汤调服诸药,除用之以保护脾胃外,取其通利小便、增加石膏溶解度之效[2]。二诊时,患儿表热已解,体温恢复正常,去清热泻火之石膏,因咳嗽、鼻塞流涕,加浙贝母、玄参、辛夷化痰止咳、通窍利咽。幼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热退后调整组方用药,继清余热的同时又要顾护幼儿脾胃,避免损伤阴液。

谷教授临床治疗小儿热病较少使用金石之品,倡导中病即止,热病后期常加用玄参等以清热滋阴为主。服药频次上,谷教授主张外感热病隔4 h服药1次,以维持药效加快退热,热退后改为1日内服药2次以防复热。谷教授认为,患儿便下污泥样黑色黏便而非干结燥屎,乃平素多食油腻所致,正如柳宝诒《温热逢源》所言:“膏粱之人,多食油腻,即有热灼,粪不即燥,往往有热蕴日久,粪如污泥,而仍不结为燥栗者,此不可不知也。”

2 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

韩某,女,4岁。2015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咳嗽15 d。患儿既往反复咳嗽、发作性憋喘数月,外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对症治疗后缓解。查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双侧颌下结节,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喘鸣音,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刻诊:咳嗽,咳声重浊,无明显喘憋,唇鲜红,易汗出,眠不安,大便偏干,指纹色紫,舌红、苔黄厚,脉弦滑。西医诊断: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诊断:肺炎喘嗽,肺胃(肠)积热证。治以清宣通降,化痰止咳。方选银莱汤加减。处方:

金银藤20 g,莱菔子15 g,前胡15 g,全瓜蒌15 g,鱼腥草20,葶苈子8 g,桑叶15 g,桑白皮15 g,杏仁12 g,牛蒡子12 g,紫苏子10 g,紫苏梗10 g,芦根20 g,枇杷叶12 g,浙贝母12 g。3剂。每2日1剂,水煎,1剂分4次服,早晚各服1次。

2015年4月28日二诊:患儿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唇色正常,睡眠改善。刻诊:微咳,口臭,频抠鼻,牙痛,手心热,足汗多,大便偏干,每日一行,舌红、苔黄厚较前好转,脉弦滑。查体:咽部轻度充血,颌下结节减小,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予初诊方去前胡、杏仁、枇杷叶、鱼腥草,加菊花12 g、竹茹8 g、蒲公英10 g、玄参15 g,3剂。嘱家长注重患儿日常护理,科学喂养。

按:本案患儿既往反复咳嗽,尤其在发热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呼吸困难,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平素稍有饮食不节或冷热不调或其旁有咳嗽发热者,则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且平素唇舌偏红、汗多、眠欠安、大便干,此为典型的胃肠积热上熏于肺之肺胃两感证,方选银莱汤化裁治之。金银藤易金银花增强通经络之功,与莱菔子共为君药;去苦寒之黄芩,加桑白皮、牛蒡子、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杏仁、紫苏子、紫苏梗降气化痰;芦根、枇杷叶甘凉清热,养阴生津。二诊时,患儿咳嗽明显减轻,去前胡、杏仁、枇杷叶、鱼腥草,针对口臭、频抠鼻、牙痛、手心热、足汗多等症,加菊花、蒲公英清利头目、清热解毒,竹茹清热利湿,玄参泻火解毒、凉血滋阴。

谷教授临床诊治小儿肺炎喘嗽,辨证属肺胃(肠)积热证者,常予银莱汤加减治疗,若发热甚则重用金银花至30 g,无明显发热但外感未除则减量,表邪已祛则改用金银藤。谷教授认为不能见咳仅止咳,要追溯咳嗽之根本原因,辨证施治。本案患儿平素为胃肠积热态,痰、热、积内蕴,外因触动则易肺气上逆发为咳喘,治疗时首清胃肠积热,配合随证加减,故疗效显著。

3 肝风(抽动障碍)

葛某,女,10岁。2020年10月17日初诊。

主诉:多发性抽动3月余。家长诉3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频繁眨眼,后逐渐出现挑眉、撅嘴等面部抽搐表现。2个月前就诊于儿童医院,诊断为抽动障碍。刻诊:眨眼,挑眉,撅嘴,动耳,摇头,手心汗出,喜食肉,便调眠好,舌苔黄厚,脉弦滑。西医诊断:抽动障碍;中医诊断:肝风,肺胃(肠)积热证。治以清泻积热,息风止动。方选银莱汤加减。处方:

金银花15 g,莱菔子15 g,陈皮10 g,鸡内金15 g,白术20 g,蒲公英15 g,焦三仙(各)15 g,钩藤20 g,僵蚕15 g,蔓荆子10 g,白蒺藜10 g,女贞子15 g。5剂。每2日1剂,水煎,1剂分4次服,早晚各服1次。

2020年11月14日二诊:患儿抽动次数明显减少。于昨日出现微咳,大便初头粗,舌尖红、舌上小红点、苔黄微腻,脉弦滑。予初诊方去蒲公英、蔓荆子、白蒺藜、女贞子,加全瓜蒌20 g、冬瓜仁10 g、菊花10 g,5剂。

2020年12月12日三诊:患儿偶有皱眉、挑眉,其他部位无抽动,眠欠安,踢被,纳可,喜食肉,舌苔微厚,大便成形。予二诊方去白术、焦三仙、冬瓜仁,加芦根20 g、桑叶12 g、玄参15 g、杏仁12 g,5剂。

随访至今,患儿病情平稳。

按:患儿自幼偏食挑食,喜食肉类,日久蕴于胃肠而生积热。热则生风,积热上熏可出现头面部诸动证,同时积热引动肝风,风阳上扰则可出现眨眼、挑眉等。初诊方中金银花、莱菔子清泻肺胃之积热,钩藤、僵蚕凉肝息风,鸡内金、焦三仙化积消滞。积滞得去,热无所依,风象自息。二诊时,患儿出现咳嗽、大便初头粗、舌尖红、舌上小红点、苔黄微腻,为天气渐冷,外出受凉后寒邪入里化热之象,加全瓜蒌、冬瓜仁增强肺胃同治之功,菊花清肺热平肝风。患儿服药后抽动次数明显减少,去蒲公英、蔓荆子、白蒺藜等。三诊时,患儿诸症已趋康复,加芦根、冬桑叶等清润之品善后。

谷教授认为治疗抽动障碍必详查病因,不可一味息风止痉,如因肺胃(肠)积热引起风动,则需以清泻肺胃(肠)积热为主,兼平肝息风,配合心理疏导、行为指导、小儿推拿等。谷教授治疗慢性疾病时并非采取长期、持续口服中药,而是运用“留白”思想予间断服用药物,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身体自我修复的时间,如连续服药5 d后停服2 d,以14 d为1个疗程。

4 遗尿

李某,男,10岁。2013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遗尿5年,每晚1~2次,气味重。患儿平素性情偏于急躁,咽喉时有不利(咽干、咽痛、咽痒、咽中有痰难以咯出),夜汗多,梦呓,手心热,时有鼻衄,大便干,日一行,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西医诊断:遗尿;中医诊断:遗尿,肺胃(肠)积热证。治以清泻积热,固脬止遗。方用银莱汤加减。处方:

金银花15 g,莱菔子10 g,全瓜蒌10 g,黄芩8 g,芦根15 g,白茅根15 g,炒栀子10 g,桑叶10 g,桑白皮10 g,枇杷叶8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赤芍10 g,柴胡8 g,黄柏6 g,牛蒡子8 g,浙贝母8 g,升麻4 g,桔梗6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嘱患儿睡前1 h控制饮水量,临睡前排空小便,入睡后注意患儿的遗尿时间,按时唤醒排尿,逐渐培养自主排尿习惯。

2013年5月26日二诊:患儿服药期间未遗尿,无鼻衄,无梦呓,咽喉利,掌心热减轻,大便仍干,舌淡红、苔根部黄腻,脉弦滑。予初诊方去金银花、全瓜蒌、黄芩、芦根、白茅根、炒栀子、枇杷叶、赤芍、柴胡、黄柏、牛蒡子,加忍冬藤15 g、蒲公英10 g、厚朴8 g、紫苏子8 g、紫苏梗8 g、陈皮8 g,7剂。

随访3个月,患儿遗尿未复发。

按:本案患儿性情急躁、大便干、手心热、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均为胃肠积热证表现。火热上熏于肺则咽喉不利、鼻衄;热扰心神则梦呓、夜间汗多;热灼小肠使其分清泌浊失司而小便味重;肺胃(肠)之热下移膀胱,膀胱失约则出现遗尿。莱菔子、全瓜蒌消积通腑;黄芩、黄柏、炒栀子清胃肠及三焦之热;金银花、枇杷叶、牛蒡子、升麻、桔梗清肺胃之热,利咽喉;芦根、白茅根、桑叶、桑白皮,清肺胃热同时生津润燥,防治鼻衄;柴胡、赤芍疏泄肝气;生龙骨、生牡蛎镇静安神、固涩敛汗;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重在清热通腑,积热除则邪无上下走窜之势。二诊时,患儿无遗尿,诸症均减,去金银花、全瓜蒌等。患儿大便干,舌淡红,根部仍黄腻,提示邪热未尽、痰湿内蕴,加忍冬藤、蒲公英继清余热,加厚朴、紫苏子、紫苏梗、陈皮等燥湿化痰、升降气机,调畅水道。

谷教授治疗本案遗尿患儿,并未应用大量固涩缩尿之品,但效果显著,功在谨守病机,治其根本。初诊服药后遗尿即无,其他症状亦改善明显,中病即止,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所说:“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

5 结语

谷教授组方银莱汤谨遵孔光一先生之教诲:“邪在肺卫者,应随其性而宣泄之,轻清宣透,气机宣达,郁热自然散去。切忌大苦寒凉,否则寒遏热伏,百病丛生。”[3]方中金银花、莱菔子、鱼腥草均为药食同源之品;黄芩苦寒,考虑小儿服药依从性,临床应用中如热象不著常减少用量;同时避免使用苦寒伤脾胃之品,多选用清灵无毒之药。治疗时除药物干预外,还应重视调护,改善饮食结构,鼓励协同使用捏脊、点穴等。此外,谷教授对肺胃(肠)积热证患儿的治疗还从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入手,调整其体质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以达未病先防、防治结合的目的。

猜你喜欢

莱菔子芦根遗尿
药食两用话芦根
穴位贴敷配合食疗治疗对小儿遗尿症的影响
不同剂量索利那新分别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莱菔子的新用途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白茅根与芦根煎液治鼻出血
芦根甘蔗饮止磨牙
清热小验方
人参与莱菔子配伍研究
治排尿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