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乙酰甲胺磷药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探究
2022-06-10蔺乔仙夏银果覃振强金发安杨景丽杨世常张永港
孟 霞,蔺乔仙,夏银果,覃振强,金发安,何 珂,龙 琪,杨景丽, 杨世常*,张永港*
(1云南省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 678707;2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0;3盈江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云南盈江 679300;4陇川县陇川农场管理委员会,云南陇川 678707)
0 引言
德宏作为国家滇西甘蔗优势区域和云南省重要蔗糖生产基地之一,为云南和国家蔗糖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蔗糖业更是德宏州蔗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德宏州常年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hm2左右,涉及全州5个县市、45个乡镇和65万蔗农(包括农场)[1]。近年来,德宏蔗区甘蔗害虫种类多、分布广、为害重、防治成本高、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有所下降,甘蔗害虫防治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2-3]。
75%乙酰甲胺磷SP是一种高效、低残留、广谱、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可杀卵,有一定的熏蒸作用,是甲胺磷一类高毒农药较好的替代品之一[4-5]。乙酰甲胺磷作为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害虫的防治上,为了解其对甘蔗害虫的防治与影响,以期能进一步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经济环保、替代抗性农药应用于生产,为甘蔗产业的持续建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云南省陇川县景罕镇广等村多晃村民小组的水田蔗上进行,前茬作物为甘蔗,沙壤土,肥力中等,连作型水田蔗,属常年虫害发生较重的蔗地,试验地交通方便,利于观察。
1.2 供试作物与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甘蔗,品种:盈育91-59,新植蔗。
防治对象:甘蔗蓟马、蚜虫、螟虫。
1.3 参试药剂
参试药剂:75%乙酰甲胺磷SP(锐先),由安道麦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生产;50%氯虫苯甲酰胺ZX(路明卫),由科迪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0.4%氯虫苯甲酰胺GR(科得拉),由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新会有限公司生产;2%吡虫啉GR(稼之源),由天门斯普林植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70%噻虫嗪ZF(锐胜),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农药用量详见表1。
表1 处理设置及用量统计表
1.4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每重复6个处理(含对照),每处理行长77.2 m,行距1.05 m,7行区,处理面积567.42 m2,南北走向,以0.4%氯虫苯甲酰胺30 kg/hm2+2%吡虫啉30 kg/hm2为常规对照(CK1),以清水为空白对照(CK2)。
1.5 田间管理
上季甘蔗于2021年1月15日收砍,产量为93 t/hm2,1月27日进行蔗叶处理,2月2日犁耙、开沟,2月7日下种,下种时施云南英茂农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9%复合肥(5∶14∶10) 600 kg/hm2。
试验实施:2021年4月14日进行施药、施肥、培土。施云南英茂农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40% BB肥(27∶5∶8) 900 kg/hm2、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6.3%的尿素300 kg/hm2、青海古嘞钾肥有限公司生产的农用硫酸钾肥(K2O≥50.0%) 75 kg/hm2,并按方案对应将农药与肥料充分拌匀后撒施于蔗苗基部后及时培土。试验当天天气晴朗,其它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
1.6 调查测定项目
药后30天(5月下旬)调查枯心苗,计算枯心率及防治效果;药后90天(7月中旬)分别进行蓟马、蚜虫的防治情况调查,计算单株蓟马数量、蚜虫为害率及防效;10月下旬调查螟虫防治效果,计算螟害株率、螟害节率及其防效,每次调查时对各处理的甘蔗长势(包括叶色、高度等)进行直观调查。施药期间记录天气情况,试验实施及调查活动均拍照记录。
1.7 计算依据
枯心率=枯心苗数÷调查总苗数×100%;
单株平均蓟马(头/株)=调查总头数÷调查甘蔗株数;
蚜虫为害率=蚜虫为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螟害株率=螟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螟害节率=螟害节数÷调查总节数×100%;
相对防治效果=(对照区-处理区)÷对照区×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甘蔗枯心苗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各参试农药对甘蔗枯心苗的防治情况,于2021年5月17日(药后30天)进行了甘蔗枯心苗防治效果调查,详见表2。
表2 甘蔗枯心苗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从调查结果看,与CK1(0.4%氯虫苯甲酰胺+2%吡虫啉)对比,对甘蔗枯心苗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处理E,平均枯心率为1.7%,比CK1增加了2.7个百分点,防效为60.5%,其次是处理C,平均枯心率为2.0%,比CK1下降了2.3个百分点,防效为53.5%,B处理与CK1枯心率持平,平均枯心率为4.3%,A、CK2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32.6%、-7.0%,各处理防效从高到低排序为E>C>B、D(CK1)>F(CK2)>A。与空白对照(CK2)对比,对甘蔗枯心苗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处理E,平均枯心率比CK2下降了3.0个百分点,防效为63.8%,其次是C处理,平均枯心率比CK2下降了2.7个百分点,防效为57.4%,B处理与CK1持平,平均枯心率均比CK2下降了0.3个百分点,防效为6.4%,A处理防效为-21.3%。
综合来看,对甘蔗枯心苗防治效果最佳的是E处理(50%氯虫苯甲酰胺+70%噻虫嗪),其次是C处理(75%乙酰甲胺磷22.5 kg/hm2),第三是CK1(0.4%氯虫苯甲酰胺GR+2%吡虫啉)和B处理(75%乙酰甲胺磷15 kg/hm2)、A处理不如对照。
2.2 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参试农药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2021年7月12日(药后90天)进行了甘蔗蓟马防治效果调查,详见表3。
表3 甘蔗蓟马防效调查统计表
与CK1相比,所有处理相对防效均比CK1差,CK1平均单株蓟马数为10.93头/株,其余各处理单株蓟马数均比CK1高,所有处理相对防效从高到低排序为D(CK1)>E>C>F(CK2)>A>B;与CK2(空白对照)相比,相对防效最好的是CK1为75.38%,平均单株蓟马数比CK2下降了33.47头/株。处理E的相对防效次之,平均单株蓟马数为11.20头/株,比CK2下降了33.20头/株,相对防效为74.77%。第三是处理C,平均单株蓟马数为36.73头/株,比CK2下降了7.67头/株,相对防效为17.27%,处理A、B的相对防效均为负值,所有处理防效从高到低排序为D(CK1)>E>C>F(CK2)>A>B;综合来看,CK1(0.4%氯虫苯甲酰胺GR+2%吡虫啉)的防治效果最佳,E处理(50%氯虫苯甲酰胺+70%噻虫嗪)次之,第三为C处理(75%乙酰甲胺磷22.5 kg/hm2)。
2.3 对甘蔗蚜虫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药后甘蔗叶部害虫防治效果,分别于6月16日、7月12日、11月1日进行了甘蔗蚜虫防治效果调查(详见表4)。从调查结果看, 3次调查中除CK2(空白对照)外,其他处理均无蚜虫发生,与CK1相比无差异;与CK2相比,各时间段各处理的防效均为100%;从时间上看,CK2在6月的蚜虫为害率为2.67%,7月为5%,11月13.33%,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表4 甘蔗蚜虫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2.4 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
2.4.1 对甘蔗螟害株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各参试农药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2021年11月1日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各处理对螟害株的防治效果均不如CK1,防效均为负值,所有处理防效从高到低排序为D(CK1)>E>C>B>A>F(CK2);与CK2(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对螟害株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所有处理防效从高到低排序为D(CK1)>E>C>B>A>F(CK2),防效依次为93.76%、85.94%、35.94%、32.81%、18.75%;综合来看,对螟害株率防治效果最好的是CK1(0.4%氯虫苯甲酰胺GR+2%吡虫啉),E处理(50%氯虫苯甲酰胺+70%噻虫嗪)次之;第三为C处理(75%乙酰甲胺磷22.5 kg/hm2)。详见表5。
表5 甘蔗螟虫螟害株率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2.4.2 对甘蔗螟害节的防治效果
从调查结果看(详见表6),各处理对螟害节的防治效果均不如CK1、防效均为负,所有处理相对防效从高到低排序为D(CK1)>E>C>B>A>F(CK2);与CK2(空白对照)比,各处理对螟害节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所有处理相对防效从高到低排序为D(CK1)>E>C>B>A>F(CK2),相对防效依次为97.31%、92.71%、59.31%、49.33%、38.67%;
表6 甘蔗螟虫螟害节率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综合来看,对螟害节防治效果最好的是CK1(0.4%氯虫苯甲酰胺GR+2%吡虫啉),E处理(50%氯虫苯甲酰胺+70%噻虫嗪)次之;第三为C处理(75%乙酰甲胺磷22.5 kg/hm2)。
3 小结与建议
3.1 对甘蔗苗期枯心苗防治效果较好
施50%氯虫苯甲酰胺300 mL/hm2+70%噻虫嗪300 g/hm2、75%乙酰甲胺磷22.5 kg/hm2对甘蔗苗期枯心苗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依次为60.5%、53.5%;75%乙酰甲胺磷随着药剂用量的加大,对枯心苗的防效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
3.2 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较好
施0.4%氯虫苯甲酰胺30 kg/hm2+2%吡虫啉30 kg/hm2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75.38%;施50%氯虫苯甲酰胺300 mL/hm2+70%噻虫嗪300 g/hm2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次之,防效为74.77%;施75%乙酰甲胺磷337.5 kg/hm2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第3,防效为17.27%。
3.3 对甘蔗蚜虫防治效果显著且持效期长
除空白对照(CK2)外,各处理对甘蔗蚜虫防治效果显著,一直到甘蔗生长后期均未发现蚜虫为害,防效均达到100%。
3.4 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显著且持效期长
药后 200天,施 0.4%氯虫苯甲酰胺 30 kg/hm2+2%吡虫啉30 kg/hm2、50%氯虫苯甲酰胺300 mL/hm2+70%噻虫嗪300 g/hm2、75%乙酰甲胺磷22.5 kg/hm2对甘蔗螟虫蛀茎为害防治效果显著,与空白对照(CK2)相比,对螟害株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3.76%、85.94%、35.94%;对螟害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7.31%、92.71%、59.31%。75%乙酰甲胺磷随着药剂用量的加大,对螟虫防效直线上升趋势明显。
3.5 建议
75%乙酰甲胺磷是一种内吸杀虫剂,对甘蔗苗期枯心苗、蓟马、蚜虫、螟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并且随着药剂用量增加防效也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为进一步探究75%乙酰甲胺磷在甘蔗害虫上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增加用药量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