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传承

2022-06-10毕悦仪中南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14期
关键词:花鼓戏湖南形式

毕悦仪(中南大学)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娱乐喜好也发生变化。农耕时代人们喜欢听戏曲放松身心,如今人们喜欢上网浏览各种信息、看电影、参加户外运动等放松心情。娱乐方式的变化,导致过去非常受欢迎的花鼓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面临无人传承的危机。为了促进花鼓戏的发展,要将其和当今时代结合起来,使其重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湖南花鼓戏发展进程

作为鱼米之乡,湖南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我国的湖北、河南等地区都有花鼓戏,但湖南的花鼓戏流传最广,当人们提到花鼓戏,最先想到的便是湖南花鼓戏。花鼓戏和其他戏曲的形式相同,由歌曲和舞蹈组成。在宋朝有一个名为花鼓的人经常进行歌舞表演,表演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后来这种表演随着时代一起发展,内容逐渐丰富。清朝时期,这种表演受到湖南地区人民的热烈追捧,在该地区广泛流传。由于最初表演的人叫花鼓,因此这种表演被称为花鼓戏。如今,花鼓戏已经流传了二百多年,从最初简单的表演发展到如今的完整大戏,内容愈发丰富,文化底蕴愈发深厚。该戏剧最初出现在益阳,后来发展到湖南以及周边的各个地区。每个地区的人们生活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对花鼓戏进行创新,采用符合当地人民喜好的风格进行表演,使各地的花鼓戏各具特色,蓬勃发展。在表演时,通常用琵琶、锣鼓等进行伴奏。对表演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将各地的表演分为牌子、小调、川调、打锣腔这几种类型。花鼓戏起初进行表演时,演员只有一个旦角和一个丑角,其中的《盘花》 《打鸟》等比较经典,表演风格为小调和牌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单一的表演形式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于是在戏中增加了书生、柳莺等,内容变得丰富。该时期的《芦林会》 《赶子上路》等比较经典,表演风格为打锣腔和川调。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创作故事,设计有趣的故事情节,促进了花鼓戏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求。湖南花鼓戏随着时间的推移,表演形式逐渐丰富。最初是两小戏阶段,一个旦角和一个丑角登台演出。后来发展到三小戏阶段,小生和丑角、旦角一同演出,形成了早期的花鼓戏,表演内容和情节更加生动丰富。接着发展到多行当本戏。在表演中加入了生和净,形成完整的本戏。由于角色的补充,可以呈现更多故事情节,为内容的创新拓宽了空间。各地人民根据喜好和当地生活,设计了各种内容,促进了花鼓戏的创新发展。在创作过程中,人们会借鉴其他地区花鼓戏和其他戏曲的表演形式,不断优化本土的花鼓戏,使湖南花鼓戏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受欢迎。

二、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征

湖南花鼓戏的曲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丰富多样。一开始花鼓在进行表演时,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编写戏曲内容,再配上曲调进行演唱。这时候的戏曲内容简单,情节比较单一,涉及的人物也不多。人们用旦角和丑角就可以完整地呈现其描述的故事。这种简单的形式和内容,随着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也不再贴合人们的实际生活。为了保护花鼓戏,人们在编写剧本时,结合实际生活,增添故事情节,使故事内容高于生活,故事中的人物更加情绪和感情更加真实,将表演放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引发人们的共鸣,提高人们对花鼓戏的满意度。在表演时,人物的肢体、神态、心理活动等,都需要用音乐进行烘托。随着故事的复杂程度增加,不能继续使用之前单调的音乐,需要增加音乐形式,将故事情节和音乐进行融合,确保良好的表演效果。于是人们对花鼓戏的音乐风格和结构进行调整,在戏曲中添加各种川调、小调等,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情感,推动故事的发展,营造生动的氛围,帮助观众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提高演出的观感。

(1)正宫系统中的曲调特点。湖南花鼓戏大多用当地方言演唱,是羽调式风格。戏曲中有哀子、导板、散板等板式,转调和旋律随着发展不断发生改变。川调也属于正宫系统,其中的弦子腔旋律优美,非常具有地方特色。(2)创作手法。花鼓戏的创作手法多样,根据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花鼓戏演出。在进行创作时,人们会对节奏和调式进行转换,贴合故事情节,这种方式被称为变手法,对戏曲的开头和结尾进行调整创作,被称为改尾换头法。人们也会对曲调节奏进行扩充、压缩,将戏曲的音程进行改编等,通过多种手法,创作各种风格的花鼓戏。在使用原有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储备理论知识,探索新的创作手法,使花鼓戏广为流传,繁荣发展。(3)词和旋律的特征。词和曲相互影响,词和曲在花鼓戏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汉字字形和发音比较复杂,在进行创作时,要兼顾词和曲,关注汉字音节的搭配,将其和动听的旋律进行融合,形成不同风格的腔调和剧种,使花鼓戏更有感染力。(4)喜剧风格浓郁。在湖南花鼓戏中,无论是从剧本创作还是作曲等多个方面来看,都有非常突出的戏剧效果。在这一方面的结构则致力于清洁的误会和巧合,将戏剧人物放在比较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在这种背景下,反映生活的本质,展示主题。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严肃的主题变得更加喜剧化,这是湖南花鼓戏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5)注重戏曲艺术的程式而又不受其约束。对于所有的艺术形式来说,都有自身的艺术程式,这是个其他艺术形式相区别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才有了艺术形式中的各个行当的分工。具体的湖南花鼓戏中,其也和其他的剧种一样,离不开戏剧表演程式。不过,其在表演的过程中并没有城市化的表演形式,反而用灵活的形式来为塑造人物服务。

三、湖南花鼓戏不同阶段的演出形式

(1)形成阶段。花鼓戏在形成初期,没有固定的表演团体,热爱花鼓戏的人们自发进行表演。这个阶段,花鼓戏的表演是娱乐性表演,表演者和观看者通过花鼓戏放松身心,进行娱乐。过节的时候,人们自发组织进行表演,由于资金有限,没有专业的演出服装,也没有化妆师,音乐、场地等都需要表演者自己筹备。

(2)早期阶段。随着花鼓戏的观众逐渐增多,其知名度渐渐提升。一些演员开始将花鼓戏表演作为生存的手段,他们聚在一起,建立表演团队,开始四处演出。团队中有业余爱好者,也有专业的演出者,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喜好,为其分配角色,进行花鼓戏演出。这个阶段,花鼓戏的角色不多,情节简单,对演员的表演能力要求不高。随着戏剧的内容逐渐丰富,角色也逐渐增多。每场表演需要多个演员进行相互配合,演员的表演内容增多,难度也增加,对于演员的演技和唱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靠此谋生的业余爱好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和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演技,生动地演绎剧情。在团队内部,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组织的结构也不清晰,但演出团队比较固定。由于团队人员表演能力不同,该时期的花鼓戏表演专业度不高。

(3)后期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花鼓戏班社逐渐完善,表演质量逐渐提升。为了吸引观众,班社人员结合当地生活和自身生活经历。积极进行创作,为花鼓戏增加了很多剧目。演出角色变丰富后,吸收了其他戏曲的元素,丰富了戏剧的内涵。这个时期,班社开始演大本戏。随着花鼓戏的流行推广,观众快速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演出行当中,演出团体增多,有一些是职业演出团队。职业演出团队靠演出获益,为了提高收益,团队不断钻研新的戏剧,设计新的表演形式,促进了花鼓戏的发展。花鼓戏的演出场地、造型、人员都变得正规,人们通过观看花鼓戏放松精神,减轻压力,一些人将其视为精神食粮,花鼓戏的传播范围快速扩大。

(4)近期阶段。如今花鼓戏交由国家管理,依然在不断发展。国家管理花鼓戏之后,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花鼓戏的表演基础设施,组织演员进行持续学习。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高表演者的技能和素养。持续完善花鼓戏的服装、道具等设施,为花鼓戏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和资金保障。这个时期,花鼓戏逐渐加入商业表演的行列中,知名度得到提升。随着人们收入增多,商演花鼓戏受到了很多关注,观众数量持续增加。花鼓戏管理人员为演出团队制定了完善的制度,聘请了专业的花鼓戏人才指导演出,使花鼓戏的发展不断提速。花鼓戏的演出场次增多,平时人们也有机会观看演出,内容和形式愈发多样化,经常为观众带来惊喜。此时的花鼓戏发展到了巅峰,演出的各个方面都比较专业。

四、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保护

(1)结合时代创新花鼓戏演出。花鼓戏诞生于农耕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如今进入信息时代,人民的生活与农耕时代的生活相差甚远。过去花鼓戏中描述的场景,如今的人们只能通过少量的历史视频进行直观地了解,难以融入戏剧中的场景,感受剧中人的情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行业竞争激烈,人们的空闲时间减少,不愿意花时间去看与自己生活无关的表演,只有少部分热爱花鼓戏的人前往观看演出。年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力,花鼓戏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吸引不了年轻人,导致花鼓戏的发展陷入困境。为了保护花鼓戏,需要吸纳年轻人加入演出。信息时代,信息和文化的传播途径更加广泛,国家需要制作花鼓戏的宣传视频和演出视频,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聚集大量年轻人的热门网络平台,宣传花鼓戏。在进行宣传时,要根据当代年轻人的喜好,挖掘年轻人可能感兴趣的花鼓戏元素,从这个元素切入,大力宣传花鼓戏。鼓励喜欢花鼓戏的老人学习自媒体,录制花鼓戏相关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宣传花鼓戏,增进年轻人对花鼓戏的了解。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也可以加入花鼓戏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向年轻人宣传花鼓戏,鼓励年轻人传承花鼓戏。一些年轻人经过长时间的思想熏陶,渐渐成为花鼓戏的忠实观众。从热爱花鼓戏的年轻观众中,寻找愿意加入演出的人,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年轻人根据自身生活经历和当代生活特色设计戏剧内容和形式,融入当代人喜欢的元素,可以提高花鼓戏的吸引力,促进花鼓戏融入当代人的生活。通过年轻人创新花鼓戏,可以使花鼓戏更加符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和娱乐需求,促进花鼓戏的发展。(2)改变表演方式,融入新的元素。如今人们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以往的花鼓戏演出形式难以吸引年轻人群体。花鼓戏要顺应时代发展,根据年轻人的喜好,对演出内容和形式进行改进。传统的花鼓戏中有很多久远的方言,部分方言已经失传,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难以理解。花鼓戏可以将这部分方言替换为普通话,扫清年轻人的理解障碍。要将扩大青年观众群体作为花鼓戏的发展目标,深入了解青年人生活,根据青年人的普遍生活经历,编写剧本,吸引青年人,使演出和青年人的生活产生交集,增加演出对于青年人的吸引力。此外,花鼓戏也可以和其他表演形式进行结合,实现表演形式的创新。如可以和现代流行歌曲进行结合,增添花鼓戏的魅力。(3)推行政策保护花鼓戏。国家要制定并推行相关文化保护政策,保护衰落的花鼓戏。如今花鼓戏的观众大幅度减少,在各种娱乐方式的冲击下,被边缘化,面临生存危机。很多职业演出团队入不敷出,大部分演员另谋出路,只有少数花鼓戏演员还在坚持演出。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年轻人关注花鼓戏,积极传承花鼓戏,保护花鼓戏继续发展。政府要为花鼓戏的发展指引方向,为花鼓戏演员提供技术和文化支持。通过各种政策,促进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

五、让湖南花鼓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方法

文化对于每一个民族来说都是重要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湖南花鼓戏也是一样的。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这是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法,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凝聚建设和建设会的精神动力。对此,我们就要让湖南花鼓戏保持生机与活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戏曲题材重要积极的创新,我们既要保留原本花鼓戏所具备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特色,还应该对其加以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满足群众文化需要为基础要求。对于题材做创新时,可以多以反映百姓的生活为主,将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示出来,并且借助这一舞台传播正能量。第二,要加强对演员的培养,所有的艺术形式要得到良好的传承以及保护,必须后继有人,这是一个必要条件。不过,从当前花鼓戏的演员年龄结构来看,呈现出了老年化趋势。所以务必加强对年轻演员的培养,才能让花鼓戏的发展不至于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对此文化部门应该加强重视,切实负起责任,在培养年轻演员上做出贡献。

六、结束语

湖南花鼓戏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是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其曲调和表演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丰富多彩。在不同的阶段,花鼓戏的表演形式不同。在形成初期,没有固定的表演团体,热爱花鼓戏的人们自发进行表演,表演的内容和形式比较随意简单。早期阶段,演出团队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组织的结构也不清晰,人员比较固定,表演能力不同,表演专业度不高。后期阶段,演出团队众多,演出专业度提升,戏剧发展迅速。近期花鼓戏由国家管理,服装、道具、演员等都得到完善,发展达到顶峰。随着时代变化,花鼓戏观众大幅度减少,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保护花鼓戏,花鼓戏自身要改变表演形式和内容,结合时代特色对演出进行创新,使花鼓戏得到传承,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花鼓戏湖南形式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蒸湘区实验小学把花鼓戏请进校园
花鼓戏转型经历和湘籍民族歌唱家关联性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浅谈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湖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