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不尽意:张翥跋赵葵《杜甫诗意图》

2022-06-10孙文韬

老年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承天寺幽径意图

□孙文韬

中国传统的艺术欣赏有着显著的“欣然而赏”之特征,通过“由赏而欣”去挖掘和印证画面背后的真正意义。当然,不同的观者在对待绘画作品时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照方式:有的从画面出发,抽丝剥茧地去分析;有的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述说其思想内涵。元人张翥对南宋赵葵《杜甫诗意图》的跋文,就将杜甫诗句与赵葵画境相叠互映的“不尽意”呈现于我们面前。

题跋先就画面内容给予了文字性的描述,并称颂作品所反映出的境界。“夹路修篁千万竿,苍烟漠漠昼阴寒。何人结屋临溪水,便作名园溧上看。”首句以曲折的幽径与千万竿墨竹进行了对比,若以画面语言描述,则是明亮的幽径曲线与繁密的竹林块面之间的对比。竹翠含烟,让人在夏日里亦能感受到阴凉的寒意,以此来反衬竹林旺盛的生命力。因画面景致与杜甫名句“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相契合,故后世将此图定名为《杜甫诗意图》。“何人结屋临溪水”是对画卷作者及表现内容的发问;“便作名园溧上看”则指的是赵葵晚年于溧阳营建的私家园林。在张翥看来,画卷的内容极有可能是赵葵描绘的私宅“高静园”中的竹径荷风。

张翥跋赵葵《杜甫诗意图》

《杜甫诗意图》(局部)南宋·赵葵 绢本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张翥(1287-1368)为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其先后师从李存、仇远,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许多经典传世佳作后都有其跋语。他的书法典雅风致,用笔使转灵动,笔画衔接处锋芒毕现,而结构宽博舒展,饶有趣味。跋语最后写道:“河东张翥观于雪窗老师承天之方丈。”这里提到的元代高僧普明,字雪窗,乃元至正四年(1344年)承天寺的住持,善画兰石。据传,他的作品在元时即已大量流传至日本,并对日本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次承天寺方丈室内观画后,张翥为后世留下了这篇凝聚士气文心的跋语,使我们得以透过其锋利的墨迹,去感受画面的“不尽之意”。

猜你喜欢

承天寺幽径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网师园的岛屿、深山与幽径
前行
登翠微峰
夜游承天寺记
承天寺文化价值与保护初探
昔日,今天
记承天寺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