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涯规划教育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力
2022-06-10童利春孙子涵
童利春 孙子涵
摘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展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呈现出生涯教育对高中生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设立职业认知和目标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对于帮助高中生建立自我同一性有显著作用,明显解决了学生在校出现的因同一性危机而造成的部分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同一性 生涯规划 影响力
1、青少年同一性
1.1 同一性定义及意义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定义为由个体所固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信念所构成的一个与自我有关的概念。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同一性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价值、信念和认识持续发展的体验和主观感受,这种感受能给人以指引,能鼓舞人们的行为,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自我价值和满足。
1.2青少年同一性
1.2.1 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危机
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青少年12-20岁的同一性问题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笔者认为青少年同一性的危机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1)解决在12岁之前四个阶段中同一性形成没有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2)解决能否将此前的幼儿至儿童期同一性各成分进行成功整合的问题。
1.2.2青少年同一性危机的生理基础
青少年期的大脑中“杏仁核”,表现十分活跃。杏仁核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是“大脑的情绪中心”。“杏仁核”的活跃让孩子们的情绪转换非常快、表现欲也更为剧烈,渴望用一些特别行动来突出自己。
于此同时,青少年期克制兴奋的前额叶皮发育还不成熟,有时还处于“关闭”状态,无法用理性压制住自己的冲动。
1.2.3青少年同一性危机在高中阶段(16岁-20岁)的呈现
(1)情绪管理
主要以焦虑、抑郁、暴躁三种负面情绪为主,导致学生常常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精神状态欠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问题。同时往往会以过激的行为如激烈的情绪发泄、甚至自残来释放自己积压的负面情绪。
(2)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常处于紧张、逃避的状态中,人际关系问题中采用消极的方式如打游戏、看小说、睡觉、离家出走等方式来逃避问题。
(3)行动力
行动力相对来说较弱,很难将想法付诸于具体行动。
(4)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出现沉溺于游戏、小说等情况。很难进行自我改善。
(5)学习目标设定
没有具体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力,无法自主获得持久的行动力量。
2、高中生涯规划课程
2.1本校高中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设定目标
(1)唤醒生涯意识
唤醒学生生涯意识,让学生建立“自己是生涯中的主人,我的生涯我做主”的认识,帮助学生通过主动吸收和执行的学习过程去习得能力。
(2)建立自我认知
当学生自意识自己是生涯主人后,能通过自我探索、自我认知来掌握自身现状,发现自身优势和劣势,为后续扩展自身能力做好准备。
(3)提升自我管理
学生发展出所需的各项能力和建立稳定的心理素养后,促进学生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内驱动力和主观能动性投入学习任务中。
(4)明确职业目标
学生在探索自我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确定出与自身兴趣和能力相匹配的职业目标,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2.2高中校本课程内容设置
第一章:生涯唤醒,设置两个课时:《生命漫旅》、《生涯探索》
第二章:自我认知,设置六个课时:《性格探索》、《情绪探索》、《学习能力探索》、《专注力探索》、《学习价值观探索》、《人际关系探索》
第三章:自我管理,设置五个课时:《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时间管理》、《专注度管理》、《学习方式管理》
第四章:自我成长,设置五个课时:《生命绽放的力量》、《生涯规划-性格与职业》、《大学魅力》、《职业探访》、《我的生涯规划书》
3、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力
开展为期近两年的高中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对照实验研究,对实施班级(样本387人:男生169人,女生218人)、参照班级(样本432人:男生:229人,女生203人)的学生心理测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显示生涯规划教育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成就感和学习稳定性等方面都形成了良性影响。
3.1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力(根据少儿心理健康量表MHS-CA采取的数据)
通过对两类班级的心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实施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班级在认知、思维、个性、情绪、意志五个维度上,均表现出高健康、较好健康的学生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参照班级。
3.2对青少年成就感的影响力
实施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班级在每学期中的本科人数比例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3.3对学习稳定性的影响力(根据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SDLRS采取的数据)
对两类班级的心理测量数据对比,实施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班级学生在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喜爱学习、开放学习方面表现较好,学习稳定性比參照班级要高。
4、反思
(1)家长因自身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与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标准无法达成完全一致,导致生涯教育的影响力没有对学生发挥充分。因此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同步对家长进行生涯意识的输入,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家长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关注度不够,更多地关注在学习成绩上,而对学生进行品质养成中的行为修正需要家长配合学校完成。因此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同步对家长进行品质意识的输入,以达到家校共同努力下对学生进行品质养成中的行为修正。
(3)本次校本课程的内容中没有涉及对高考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课程,缺乏指导学生通过具体学科学习发展多元智能的具体方式,因此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增加多元智能内容的设置,以达到学生可以通过具体学科的学习任务完成完善优势智能,发展弱势智能。
(4)本次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班科联动,没有对实施班级中的所有学科老师在课堂中实施学科生涯渗透进行教学记录,使得生涯教育的影响力并没有发挥充分。因此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中,用增设班课联系互动环节,对实施班级中的所有学科老师在课堂中实施学科生涯渗透进行教学记录,让生涯教育的影响力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M]孙名之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2]戴安娜.帕帕拉,萨莉.奥尔兹,露丝.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M]李西营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以生涯规划教育 为支撑引导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JB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