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理念赋能教学质量评价
2022-06-10李亚美
成果导向理念讲究反向设计,以学生受教育所产出成果来衡量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持续改进。借鉴成果导向理念,围绕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专业、课程、教师、教学、学生”全链条质量评价标准,以数据驱动精准诊断,实现每门课程、每位教师、每个学生都得到提升。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更要将提升办学质量作为重要目标。当前,市场对应用型、综合型人才需求更大,高职教育要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管控,细化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坚持科学、有效的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完善评价结果的运用。对接中国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要,用什么样的评价来加快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成果导向理念的提出,将之应用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中,以更好地发挥评价助推器功能,赋能高职教育改革。
一、制约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教学质量评价目标与实际需求不符合,理念陈旧、主体不强、标准不规范等情况,影响教学质量评价效度。
(一)多强调“教”,忽视评价的综合运用
在教学评价方面,长期以来,以“教”为中心,注重对“教师”的评价。如教师的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的评价。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课程学习进行量化评分与成绩鉴定,也是侧重于“教”,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准确衡量。同样,在评价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强调评价鉴定作用。一些评价内容着重对教师的检测、评判和考核,这一评价结果并不能完全准确评判教师的努力程度,不能有效激励教师改进教法。评价结果多体现了“教学业绩”,具有片面性,对教学评價的综合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不规范
在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中,同行评价、退休教师督导评价、学生评价是主要方式。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企业方、以及对学生的自评、互评未能纳入评价范围。事实上,衡量教学质量需要评价者参与到评价对象教学中去,才能提升评价的可靠性。显然,政府、行业、企业、家长、学生等都是利益相关方,都是评价主体。同样,高职教学评价多聚焦于课堂评价,而课堂评价又聚焦于教学设计。这一评价标准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存在局限性。
(三)评价方式简单,缺乏合理性、科学性
在教师评价方式上,通常每年组织督导、同行、学生围绕教师的课堂教学展开一次评价,以打分为主,少有兼用其他检查、访谈、回访形式。这种评价结果易于量化,但却未能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诊断。在评“教”上,多以学生期末成绩为主,重视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对学生学习态度、专业情感、实践技能等缺乏评价。另外,所设定的评价标准多侧重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评价工具上忽视信息技术、网络化评价手段,缺乏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导致评价结果主观性强,横向对比分析不足,影响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
二、成果导向理念及应用价值
成果导向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由Spady提出,又称为能力导向教育或目标导向教育,其实质在于突出“以学生受教育后的产出成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这里的“成果”,并不仅限于课程分数成绩,还包括学生所具有的与专业相关的多项职业能力。
(一)成果导向理念
与其他评价理念相比,成果导向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由教育后的学生“成果”为依据,反向溯源,来评析教师的教学效能。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评价中强调达成性评价。也就是说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学习成果,由此来作为持续改进教学的参考依据。对于教学中的“成果”要达成教育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根据教育利益相关方需求,细化人才培养目标,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再反过来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可见,通过“成果”来分析教师的教学实效,体现了由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的评价转变。在评价中,对利益相关各方,以“协商”方式增进沟通,达成共识,发挥评价反馈、激励和改进作用,让评价更科学、更合理。
(二)应用价值
成果导向理念,为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运用成果导向评价中,通过构建“专业、课程、教学单元”学习成果链,来全面监测学生职业能力,作为评价学生“成果”的参考依据。聚焦学习成果,细化为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的教评价、学生的学评价等内容。同时,邀请校企专家、督导、同行、企业技师、学生等主体参与多元评价,形成教学质量评价数据链,化解过去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简单等问题。同时,在评价结果运用上,借助于成果链所得到的评价数据链,由数据驱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精准诊断,为有效改进教学,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提供保障。
三、成果导向理念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运用成果导向理念,将之纳入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需要先分解各专业的学习成果,再研制对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校企多元评测系统,生成评价数据链,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运用,为改进教学质量评价赋能。
(一)细化“学习成果链”,精准监测学习过程
运用成果导向理念,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先要明确“学习成果链”。选取什么样的“成果”作为评价对象,需要立足学科专业实际,围绕相关课程体系,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来逐层分解“成果”。联系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明确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在学科育人过程中梳理教育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如对于行业企业,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必备的职业能力。这些职业能力将成为学科育人的目标。对于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达成哪些职业能力,这些职业能力,将作为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学习成果”。接着,再回到具体的课程中,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细化具体的“学习成果”,如学习该课程后,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技能、能力和创新要求;是否获得哪些技能或资格证书;是否得到用人单位的满意等等。运用成果导向反向设计原则,确定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又反向支撑专业课程学习成果链。这样对于某一课程均可以得到精准的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具体化、可衡量的“成果链”,这些“成果链”通过累积,作为监测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批判标准。由此,成果导向评价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准监测。5F95C273-FBAD-4C23-9470-D9C22435E7F9
(二)研制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全过程评价链
运用成果导向理念,在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质量评价前,需要确立评价链,即涵盖“专业、课程、教师、教学、学生”的质量评价标准。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逐级细化与之相应的监测教学质量生成的评价指标。在质量评价链中,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对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评价,以及教学实施、教学诊改、教学效果等评价。针对不同评价主体的同一评价对象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比如结合“教材资源”一级指标,细分为“适用度”“立体化”二级指标。“适用度”指标,评价的内容有“与时代是否同步”“对学生是否适用”;“立体化”指标,评价的内容有“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是否体现线上与线下衔接教学”“是否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内容”一级指标下,分为“处理技巧”二级指标,主要评价内容有“授课内容是否完整、充实”“重点是否突出”“难点处理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在“方法手段”一级指标下,分为“方法灵活”和“手段合理”两个二级指标。“方法灵活”,评价的内容有“是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生选用不同教法”。对“手段合理”的评价有“是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难点教学是否高效”等内容。在“学习指导”一级指标下,分为“作业讲评”“改进指导”“答疑辅导”三个二级指标。“作业讲评”评价内容侧重于“对知识是否理解”“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对“改进指导”评价内容侧重于“针对性指导”“关注学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等。针对同一评价对象,设置不同的量化权重和质化反馈。比如在“师德修养”评价目标下,细化为“师德表现”“素养表现”两个二级指标。“师德表现”有“注重学生价值观培养”“注重课堂纪律管理”“强调职业道德养成”等内容;“素养表现”有“关心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内容。这些指标,对应分值,有“优、良、一般、合格、不合格”等量级评价。再如对于“教学目标”指标,下分“具体可行”和“要素完整”两个二级指标。“具体可行”指标下,对应的有“教学预期学习成果”“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可操作性”等评价内容;“要素完整”指標下,有“知识点”“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评价内容,同样设置对应的评价分值。在“教学手段”指标下,下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个二级指标。“教学方法”有“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体现做中学学中做”“教法得当”等内容;“教学手段”有“学习成果主线”“教学资源科学选取”“恰当运用多媒体”等内容。在“教学效果”指标下,主要有“学生状态”二级指标,对“学生学习状态”“课堂应答情况”进行评价。
(三)聚焦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完善多元评价数据链
运用学习成果理念,在落实教学质量评价链过程中,要整合校企专家、校企督导、同行教师、企业技师、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的优势,深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既要通过听课、检查、调查和访谈,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也要运用专项评价、回访复核等结果性评价,实现对教育利益相关方的全面、全过程监测。建议各校要加强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评价综合系统”,完成对教师教学相关评价指标及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生成多元主体质量评价数据链。通过对数据链的分析,了解和发现教学中是否存在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并通过“评价、分析、反馈、改进”机制,由数据链来诊断成果链,进而对每位教师提出改进每门课程、每个教学单元的“质量精准诊改报告”。有了基于成果链的“质量精准诊改报告”,要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来改进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确保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事实上,利用教学质量诊改报告,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全面发展保持一致性,最终达成精准育人目标。
四、结语
成果导向赋能教学质量评价在具体实施中要对操作程序进行科学规范,细化教师评价管理制度,做到对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监测,真正促进教师利用“质量精准诊改”来改进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对成果导向质量评价标准、操作流程、结果认定及运用办法进行公示,将之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让全体师生知悉、并达成共识。在二级学院,结合各学科专业、课程结构特点,对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明确质量评价的意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另一方面,重视评价结果的运用,特别是做好评价反馈与教学改进。建议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三次的质量评价,并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从“教”与“学”两方面展开,提升学生学习成果,提供教师教学能力。
【基金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ZY2021-ZX-49)。】
(李亚美,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5F95C273-FBAD-4C23-9470-D9C22435E7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