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文化创新
2022-06-10刘华章
“十四五”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培养优秀人才与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上,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充分的发展、持久的发展。显然,高职教育在规模化发展进程中,更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要务,将“科学研究”作为重要支撑,将“社会服务”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将“文化创新”作为提升人才综合素养的内驱力。
“十四五”规划中,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主题。高职教育要明确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内涵。事实上,“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经济要求,也非一时一事之要求,而是要求各行各业都能够参与到“高质量发展”建设实践中,持续、长久地落实下去。高职院校要提高站位,把脉“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和历史必然,将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己任,转变观念,审时度势,全面规划、稳扎稳打,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实现民族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教育要为国育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有用人才。建设教育强国,既要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还要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坚持“高质量发展”将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时代使命。
(一)高质量发展讲究人才要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明确了高等教育要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发展使命。“十四五”强调,要在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高职教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驱动力,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育人宗旨。一方面,要重视高职教育的战略地位,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服务地方、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作用,通过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人才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实现“两个大计”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目标,只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强烈需求。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够获得全面发展,依托优秀人才来推动科技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二)高质量发展讲究高职院校要充分发展
据统计,2021年,我国高等学校3012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4430万人。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已經到来,但高等教育区域、层次结构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高质量发展”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迫切需要优化高职教育区域和层次结构不均衡问题。如东、中、西部高职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要从政策扶持、经费保障、人才引进、资源调配等方面,给予中西部高职教育更多倾斜,激活高职教育发展动力。同样,在层次结构优化上,要转变单一办学评价机制模式,要结合高职教育实际,分门别类进行多元化评价,对于特色型高职教育,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标准,让更多的高职教育能够齐头并进、多元发展。
(三)高质量发展讲究高职院校要长远规划
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规划的重点。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处的发展,要立足长远规划,结合办学特色,做好顶层设计与远景规划,要规避高职教育“短视化”问题,要将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起来,用发展的眼光来培养人。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于求成,要深耕细作,要关注科研理论创新,要聚焦行业技术发展,要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要营造务实、勤勉的学术氛围。另外,要重视高职教育文化建设,要秉承工匠精神,要塑造优良的高职教育文化传统,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项举措
“高质量发展”要回归高职教育育人实践,对于“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性扩张,不是粗犷式改革,而是要强调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实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高级专门型人才的培育目标。因此,新时代下高职教育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四个方面凝心聚力,逐步打造“高质量发展”教育格局。
(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要务,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树立大格局,立足新时代,高职教育要将人才培养工作列为首要任务。一方面聚焦科研前沿,联系行业发展现状,特别是对接区域产业关键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优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科技的发展,产业的变革,成为社会经济变革的驱动力,教育也要跟着经济变革,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高技术、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高职教育要顺应时代变局,将创新型人才作为育人目标。应该看到当下的中国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是短板,在关键领域缺失核心技术。2018年中兴通信遭遇芯片禁售;2019年华为5G遭遇一系列技术封锁。由此来看,“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同样,以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新常态对高职教育更需要加大人才质量的培养,特别是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优秀人才,才能为经济建设、科技强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因此,高职教育要瞄准现代科技人才需求,要紧跟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打造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等人才培养高地,提高人才供给质量,为推进产业链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要重视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协同,满足地方多样化人才需求。在育人质量提升中,要加强人才培养针对性,要找准产业人才需求点,提高人才培养适切性。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整体来看,我国劳动力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高职教育阶段还存在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人才过剩”问题,更要给予重视和警醒。事实上,高质量人才是高职教育育人的核心任务,要调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要对接行业人才动态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二)夯实科研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科研型高校,科学研究是基本任务。对于广大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助推人才培养高质量目标的基础支撑。高职教育要重视科研创新,要依托科研来提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将“科学研究”作为人才创新力培养的基本条件,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要求,加大自主创新,为科技、产业输送创新人才。同样,科学研究也是打造创新型国家的使命担当。据相关机构统计,高等院校取得的科技项目奖项占全国科技奖通用项目总数的82.6%。可见,高等院校是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不过也要看到,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及实践来看,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从根本上并未得以改变。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上强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对于高职院校也要找准科研方向,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科研氛围的营造,特别是为科研工作搭建良好平台。高职院校同样也要肩负科研创新任务,要突出学科特色,要提升科研成果产出率、转化率,要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科研环境。在学术领域,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戒骄戒躁,要崇尚精品,要注重创新,要主动对接国家、地方、产业需求,积极探索校企科研合作渠道,利用科研项目推动产学研工作协同创新。6F173DBC-5E0E-4456-8EDA-520B1FEBBD37
(三)依托“社会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每所高职院校都要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中调整学科、课程、人才培养方向。一方面要找准自身优势,精准育人。高职教育要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作为重要任务,要参与到区域产业变革中,打造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探索社会服务功能。高职教育肩负着高水平、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要顺应教育部提出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重视校企、产教融合,全面科学分析地方经济及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区域企业合作育人,为企业提供更多鲜活的、具备职业素养的人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样,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与继续教育,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实现互利共赢。高职院校要转变育人观念,要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诉求,从专业环境、人才知识结构上服务地方经济。比如在专业设置上,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结构,构建闭环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适切性。在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建设方面,要考虑不同行业具体实际,适应企业、行业岗位变化趋势和岗位需求。要加强特色专业、特殊課程建设,将区域创业、产业资源引入课堂,深化工学交替,提高人才岗位胜任力。另一方面,注重师资建设,要将院校师资与产业技师、能工巧匠进行整合,校内师资建设要从教师职业水平、教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打造高质量教师团队。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联系行业实际,参与校企项目共建,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校外师资建设要遴选、聘请优秀企业导师、技师,参与校内课程教学,特别是在实验、实训、实践领域,要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行业优势,共同培养高质量人才。
(四)构建“文化创新”环境,坚定育人精神内核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融入“文化创新”。文化是高校育人的灵魂,文化是高校无形的财富。高职院校要重视“文化育人”,要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的感知力、影响力。一方面,要树立“各美其美”的文化理念,重视校园文化的积淀和优秀文化的传播。每所高校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核。在长期办学中,这些文化精神构成院校的育人精髓。高职院校要借鉴其他高校优良文化传统,营造自强不息、精诚团结、科学民主、爱国报国等文化氛围。同样,各院校还要走出文化“同质化”,要依照自身育人、文化传统,注重校园文化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精神相结合,弘扬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如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重民本、求大同等思想。要抓住校园文化建设契机,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构建校园优美环境,完善校园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积极进取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规范。“文化创新”要依托文化的直观性、隐渗性、规范性、体验性,要为大学生提供感知文化、內炼文化的良好环境。比如围绕职业教育价值观念,加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增强匠心。在文化活动上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塑造校园文化核心精神。如以传统节日为主题,传承中华文明。重视学生文化体验,感受劳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组织名家讲座、学术论坛,鼓励学生组建不同形式的文化社团,用优秀的文化来浸润学生心灵。
三、结语
“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要正视“质量革命”,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中做好长远谋划,抓住核心任务,夯实教育基础,拓宽社会服务,增强文化自信,让“高质量发展”贯穿于高职育人全过程。
【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世界意义》(项目编号:GZY2021-ZX-48)。】
(刘华章,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6F173DBC-5E0E-4456-8EDA-520B1FEBBD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