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几点思考

2022-06-10迪娜.塔西买买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成因及对策小学化幼小衔接

迪娜.塔西买买提

摘要: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一日生活的常规培养。要培养幼儿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必须从家长、教师、幼儿园、幼儿本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学前教育政策等方面出发,结合多方面的努力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致的教育要求,只有三位一体,合力做好幼小衔接,才能有效地巩固幼儿的教育成果。基于此,本文对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及对策

引言

幼儿教师在幼儿处于幼小衔接阶段时,应当为其普及有效的科学探究思路和技巧,提高幼儿的生活化科学探索能力、生活观察水平以及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性科学素养。幼儿教师应当优化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策略,促进幼儿科学素养及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在学前阶段,应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身体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等方面的各种准备。幼儿园主要通过不同方面进行幼小衔接的建构与实施。

一、幼儿为本、日常渗透

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适应方面:包括幼儿对小学学习所需要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以及读、写、算等学习所需技能的准备;二是社会适应方面:包括幼儿的身体健康、基本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相应的能力,特别是独立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准备。面对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教师要注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注重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主动饮水、如厕等,锻炼幼儿的独立性,提高其自理能力。如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大胆提问、表达的习惯……教师可以开展“我是小班长”“我是值日生”等活动,在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幼儿体验责任与义务,主动服务他人,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可以开展“背上小书包”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学习用品,了解其使用方法,并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还可以开展“我的任务小书”活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学习用图画、数字记录的方法,记录作业,并有意识地完成作业等。

另外,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制度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生活规律的坡度”,如果衔接不好,势必会影响幼儿将来在小学的生活与学习。怎样才能引导幼儿走好这个“坡度”,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内在的需要呢?我们在大班开展“我和时间做朋友”系列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时间的真正意义,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形成做事有计划、遵守时间、不拖拉的好习惯。开展“认识时钟”活动:初步认识时钟,学习记录时间的方法;开展“一分钟有多长”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时间的长度,知道在一分钟里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具有珍惜时间的意识;开展“时间小主人”活动:让幼儿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并能根据时间的不同变化,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开展“上学不迟到”活动:引起幼儿和家长对“上学不迟到”的重视,并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养成早睡早起、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

二、双向衔接、协同合作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如幼儿园和小学可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定期共同開展某一学科的教学活动,并进行交流研讨。联合教研不仅能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增强、教学方式的改变,还能搭建有效衔接的阶梯,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幼儿园和小学还可以共同开展“参观小学”活动:教师可带领幼儿开展两次“参观小学”活动,在大班上学期和下学期各一次。第一次参观小学——小学“初印象”,幼儿近距离感受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参观小学生的教室、各个活动室(美术室、科学室、电脑房、图书室等),体验小学生的升旗仪式等活动,近距离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记录参观的感受和心得,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成长的期待和美好向往。第二次参观小学——我与课堂“零距离”,幼儿真正近距离走进小学课堂,体验生动的“小学第一课”。在小学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幼儿走进教室进行不同学科的课堂体验。在参观前,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猜测、畅想:小学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需要具备哪些学习习惯和准备呢?教室里的生活是怎样的?课间可以做些什么呢?让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观察、去体验。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并在幼儿园开展“课间十分钟”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并学习合理地安排十分钟内自己可以进行的活动,让幼儿尝试学习自我规划。

三、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幼儿园的课程活动,使家长意识到现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就是在为幼儿升入小学打基础的,在许多方面是与小学相衔接的。转变家长“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将家园合力放在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与基本能力上,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实现教育的一致性、连贯性。教师可通过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家长沙龙或是邀请小学教师与家长进行“幼儿入学前的准备”系列讲座,帮助大班幼儿的家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学习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进入小学、并较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等。

四、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都需要得到培养和提升。幼儿对于世界和生活的认知程度和感知程度都较低,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良好的引导,特别是对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科学学习心理和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进行良好的观察与激发,引导幼儿更好地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引导幼儿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提升幼儿的科学感知能力、生活观察能力,以及与人交际的能力。例如,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而言,其对于新鲜事物保持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等均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积极地融入到幼儿中去,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例如,很多幼儿对蜘蛛侠感兴趣,于是,笔者就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幼儿参与“有趣的蜘蛛”这一生活化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引导大家一起观察蜘蛛的外形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性,然后以幼儿园五大领域为基础开展了讲“蜘蛛请客”的故事、画蜘蛛、捏蜘蛛、“蜘蛛织网”等一系列活动。另外,大部分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对于动手性和互动性强的活动感兴趣。因此,笔者组织幼儿参与了名为“面粉变变变”的活动,这一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手工性。在活动过程中,笔者组织幼儿结合生活实际总结了面粉的如下特征,“松松的、软软的、细细的”“手一拍就跑开了”“踩一脚就钻到鞋子里了”等。这样有助于提升幼儿对于面粉这一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自主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幼儿说一说面团是怎样做成的,并请幼儿尝试一下用手触摸及压一压面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面团的特征。不少幼儿在进行了实际的触摸和感知后,总结出了自己所感受到的面团特征。总之,幼儿教师为了激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应当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科学引导,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和探究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水平,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及素养。

五、幼儿创造,培养其善于动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而言,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要为其普及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便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幼儿后续进行深入、高效学习的基础。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应当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基于幼儿的科学学习心理和兴趣,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结语

幼小衔接活动是确保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我们将活动贯穿到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做好全面的素质准备,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伟芳.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1(43):80-81.

[2]龚天玲.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管理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1(44):5-7.DOI:10.14161/j.cnki.qzdk.2021.44.002.

猜你喜欢

成因及对策小学化幼小衔接
浅谈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