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也会保护社交距离

2022-06-10王贞虎

学与玩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蚁染病朱雀

王贞虎

新冠疫情让人们注意保持社交距离。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自然中的动物面对“不太对劲”的同伴,也会有意保持“社交距离”。我们今天就去看看那些聪明的动物吧。

眼斑龙虾:快闪避病毒

美国佛罗里达的一处浅礁上,一只年轻的眼斑龙虾刚结束夜间觅食。当它返回位于岩缝中的巢穴时,发现里面被另一只眼斑龙虾不客气地“鸠占鹊巢”了。它看了看这个“不速之客”又仔细嗅了嗅,空气中来自这只龙虾的尿液闻起来怪怪的,好像感染了眼斑龙虾的致命病毒——眼斑龙虾一号病毒。于是,这只刚回巢的年轻健康的龙虾毫不迟疑地退出了巢穴岩缝。因为栖身之地并不好找,它只好逃入大海,远离这种致命病毒。

眼斑龙虾是高度社会性的动物,一般由20只龙虾组成一个群体相互照应、共同生活。这是因为眼斑龙虾的天敌很多,如果独居很容易遭受攻击。但它们也很清楚,如果群体中有龙虾感染了致命病毒,半数以上的龙虾都会死亡。所以,它们宁可独居,也不愿和生病的龙虾生活在一起。所幸它们武力值还不错,可以抵抗一般掠食者(例如扳机鱼),加上所处海域分布着很多海绵、珊瑚礁或岩石缝隙,一时的独居还算安全。

那么,眼斑龙虾染病独居,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呢?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水族箱里放进三个人工巢穴,其中一个是空的,一个居住着几只健康的龙虾,还有一个则住着几只染病的龙虾。然后,往里面放进几只健康的龙虾。结果显示,健康龙虾偏好社会生活,会选择有其他健康龙虾入住的巢穴,但它们会极尽所能地回避染病同伴居住的巢穴,甚至情愿因此选择独居。可见,独居的染病龙虾大多是被群体“抛弃”的。

研究人员还对此进行了后续的实验:他们用快干胶封住染病龙虾的排尿器官后,健康龙虾就不再回避染病龙虾了。这是因为染病龙虾的尿液中含有某些化学物质,对健康龙虾是一种危险信号。可见,健康龙虾是通过嗅觉来找出染病同伴的。

美国欧道明大学的研究团队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佛罗里达礁岛上,把一只染病龙虾绑在健康龙虾的巢穴里,健康龙虾情愿舍弃安全的避风港,逃入较容易遭掠食的开放水域。但如果被绑在巢穴中的是一只健康龙虾,就不会出现龙虾大规模出逃的现象。可见,龙虾发现感染个体时,愿意冒极大风险避开感染成员。眼斑龙虾的做法不禁让人想起老祖宗的至理名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和传染病患者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黑毛蚁:不同成员不同选择

黑毛蚁是一种有明确劳动分工的社会性群体。一般蚁群有蚁后和工蚁,有些蚁群还有兵蚁。这么庞大的群体,再加上它们很习惯相互碰触身体,一旦爆发传染性疾病,就会是聚集性感染。那么,黑毛蚁会怎么做呢?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团队曾经用微型数位标签追踪黑毛蚁。他们发现,在绿僵菌(可以使黑毛蚁生病的真菌)爆发初期,从事觅食工作的健康工蚁与可能携带疾病的觅食工蚁仍会正常互动;但当其中某些个体出现病征时,黑毛蚁会迅速做出反应,避免群体感染。

首先,其他健康的蚂蚁会大幅减少社交活动。然后,不同的黑毛蚁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负责觅食的染病工蚁会进行自我隔离,它们甚至不会进入洞穴;负责看护的工蚁会把幼虫移至蚁巢内部以减少与传染源的接觸;有一些免疫能力比较差的黑毛蚁会被扔出洞穴……尽管我们仍然不知道黑毛蚁是根据什么线索,得知致病真菌入侵并快速采取行动的,但这种保持社交距离的策略相当有效,把感染的范围降到了最低。

美洲家朱雀:依自身免疫力做反应

鸟类也是一个聪明的群体,它们往往和家人一起吃住。当它们获悉附近有染病同类时,又会采取怎样的策略呢?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美洲家朱雀放在3个相邻的笼子中,左右两侧分别是健康的个体和病恹恹的个体(注射药物使其昏昏欲睡)。然后,他们观察中间笼子内的个体停留在两侧的时间。结果发现,美洲家朱雀通常会避开病恹恹的同伴,但回避的程度又视自身的免疫能力而有不同——抵抗力越强、免疫力越高的美洲家朱雀,避开生病同伴的反应越不明显;而免疫力较低的美洲家朱雀,回避生病同伴的反应则会更强烈。

猜你喜欢

工蚁染病朱雀
偶感
活着
乌衣巷
撕掉“神兽”标签的朱雀
蚁群的“神经系统”
秘密旅行
蚂蚁的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