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航天迷的101个问题
2022-06-10杨自若
杨自若
Q:刘勇伯伯,同学们都知道我是小航天迷,有问题总爱问我。昨天,有同学问:咱们为什么要研究航天呢?我该怎么回答?
A:航天,是人类智慧的终极挑战,也是综合科技的反映。哪个国家能把航天做好,就说明这个国家的科学家很厉害,这个国家的基础工业也很厉害。
反过来,航天也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这不仅包括航天相关工艺,还有其他产业。这是因为,航天研究过程中,会提出一些在地面你根本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怎么把航天探测仪做得又轻又灵敏,这就会触发人们去思考,去创新,去开发新材料,去获得新知识。这是航天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
Q:去年,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三号升空,同学们都很激动。但是听说,航天员在太空中会失重,我们又有点担心。为什么一定要载人去太空呢?
A: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航天事业的发展,其实都围绕着一个目标:离开“摇篮”,也就是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
比如,我们的火星车已经带着设备着陆火星了,不需要人去也可以操作吧?确实,不载人我们也能在太空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索,但只有载人去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才能拓展。所以,载人航天的意义是无法替代的。
Q:说起载人航天,我有很多同学都有个理想——长大后成为翟志刚、王亚平那样的航天员。同学们应该如何努力呢?
A:以前,国家对航天员的身体要求很严格,通常都是从飞行员或试飞员里选拔。什么是试飞员呢?就是飞机生产出来,不确定能不能飞,试飞员就要去试飞。从这样的人才里选出的航天员,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是不是有点难?别着急,好消息是等你们长大了,国家对航天员身体的要求可能就不会这么严苛了。但是,航天员还是要有个好身体,经常锻炼,让自己体力充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有志成为航天员的小朋友还要好好学习,让自己成为航天专业人士。有这两条,就有希望成为航天员。
在太空,航天员会失去部分味觉,所以红烧肉等味道有点重的食物大受欢迎。当然,美味要整块放进嘴里,要不然就飞了。
Q:我跟同学们不太一样,我更想像您—样,成为航天科普大使。当然,我现在只能在学校做个小小航天宣传员。我应该怎么做呢?
A: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但是首先要学有余力。在此基础上,如果你对太空充满向往,对航天科学很有兴趣,学起航天知识就会感到非常快乐。至于具体方法,推荐你读一些课外书,掌握航天知识,比如火箭原理、卫星运行原理等方面。当然,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你可以找一个领域学得深入一些,不需要对每个领域都讲得头头是道。此外,你还要多关注国际国内的航天大事。
以前,有个航天员半夜睡着了,突然感到有个东西飘到面前,就紧张地伸手抓,结果发现:飘来的竟是自己的手臂!自己的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了,是不是很神奇?
Q:向同学们宣传航天肯定特别有意思,这方面您有好多经验,能不能跟我说说您碰到的趣事?
A:我碰到的很多趣事都有点“尴尬”。有一次,我正讲太阳系八大行星:“八大行星里水星最小,木星最大……”正说着,有个同学就问:“老师,为什么水星最小?”我犹豫着说不出,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来了,“为什么木星最大?”我更傻眼了。
其实,这些问题与太阳系的形成有关,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可见,同学们的问题很“犀利”。类似还有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小朋友问了很多好问题,有一些不好回答,我们将来可以—起去探索。
小记者手记
我还问了刘勇伯伯很多问题,被戏称为“小航天迷的101个问题”。采访快结束的時候,我得知刘伯伯来自湖北的一个小地方,他是怎么走上航天这条路的?刘伯伯告诉我: “我们小的时候没什么机会和科学家对话,只能自己读书。我爱看科学杂志,就是在书中找到了对航天的热爱。”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可要好多了,我更要把航天学习进行到底。
未来,人类能常去太空旅行:去木星看极光,去木卫一看火山爆发,去土星看土星环,甚至去冥王星看心形高原……我希望,这一切能在5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492D86EB-FC00-4CB9-948A-5D629ABF31BD